史桥
疫情肆虐,举国关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本着“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的共情,各行业的救援人员、各种救援物资,已经陆陆续续到了疫区。这当中,不少都是来自企业的慷慨解囊。
相比简单直接的资金支援,一些互联网企业的支援方式则多为设立专项基金。如1月29日,浙江大学宣布联合拼多多成立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控专项基金,基金规模为1亿元人民币。据了解,该基金将专项用于支持病毒感染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防治,特别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援保障和科学研究等。
把一部分捐款用在科学研究上,似乎显得“见效”不够快,但意义却要更加深远一些。现在经常有人讲“科技向善”,但首先应该是科技企业的价值观要向善。这种价值观,不仅体现在物资和钱款的捐赠上,更体现在资源的投入方向和凝合资源的选择上。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在科研上的表现,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业务相关”,而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界。比如,大数据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对潜在病例流动就发挥了很大的追踪作用。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已经近12万亿元,大致相当于我国GDP的1/8。提起互联网企业,其实我们应该联想到的,已经不仅仅是“商业”“经济”这些词汇,而应更多地关注到“科技”“社会”“未来”这些字眼。这才是互联网企业更宏观、更长远、更深刻的价值和意义。也正因此,在类似突发疫情的大事件中,我们绝不应该忽视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公司的技术辅助力。
一方面,社会需要企业提供财务支持;另一方面,更需要他们把钱用在刀刃上。同样是1亿元,换成物资运往疫区当然可以解燃眉之急,但是如果有企业愿意用1亿元把各方人才聚集起来研究病毒,我们也应给予支持。当然,互联网企业有更强的科研欲望,有着其本身的内在运营规律在起作用。而那些美好愿景的实现,离不开各个社会主体的紧密合作,企业只有联合学界、产业界、社会机构等,才能让资本与智慧结合,让财力与人力凝聚,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人间之力。
这次疫情,我们经常看到“某地某某物资急缺”的新闻,也不时看到“分离病毒快成功”“试剂盒将改进”“啟动疫苗研发”等消息。对于前者,一般性的社会力量都可以支援;后者虽然有一定的门槛,但也应有更多的社会力量介入,这就需要大企业提供重资产、广揽多方资源。
从承担企业责任,到引领社会向善,企业的能力在日益增长,责任的边界也在日益拓宽。今天,在举国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企业能够在物资支援之外,深入到阻击病毒的一线工作中去,已经在昭示: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力量。激发、协调、整合社会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担,将更多地寄托在企业身上。
◎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