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若焱
摘 要: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不仅能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更能促进传统节日教育的发展。本研究以北京市A园为例,研究该园传统文化课程,通过观察法与访谈法,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途径、课程评价以及园本培训六个方面对A园传统节日课程进行分析,得出A园传统节日课程的可借鉴之处,找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传统节日课程;个案研究
一、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堪称瑰宝,重视传统节日,有利于保护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此阶段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有利于人们从小培养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1]。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已经有部分幼儿园响应国家号召将传统文化应用到课程中,然而在实施中存在活动仅关注节日的时间、来历等浅层内容,而对节日背后的民族精神则涉及很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与家长的交流合作也比较缺乏。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A幼儿园的传统节日课程为切入点,以具体的幼儿园作为研究场所,能够丰富幼儿园传统节日课程研究,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具体的案例。
节日活动已经纳入到幼儿园的教育当中,可以给幼儿带来多方面有益影响:一是不同的节日活动有独特的价值内涵,可以开阔儿童的眼界,启发儿童的智慧,增进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二是为了迎接各个节日活动会有不同的环境布置、表演等其他有趣活动,使儿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艺术美和生活美。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A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A幼儿园包括一个总园和五个分园,总园共有13个教学班,五个小班、四个中班、四个大班,分园的班级数量均少于总园的数量,总园在岗教职工共116人并实行保教轮岗制,除班主任外,配班教师与保育员轮流担任,每个班级有班主任一人,教师、保育员2-3人。本研究以总园作为核心,研究结果代表性较强。
2.研究方法
(1)访谈法
运用访谈法,通过对A园课程课题组的老师进行访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结合观察法得出结论。
(2)观察法
观察端午节亲子活动,在征得幼儿园与所在班级教师同意后,通过轶事记录法记录整个活动的流程及幼儿的表现,不介入课堂,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对班级内环境创设进行观察,记录更新情况,内容设置与传统节日是否切合
二、研究结果
(一)课程理念
A园的传统节日课程是其艺术课程的其中一个分支,其课程理念与其综合艺术活动的理念相同,注重小、中、大班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注重幼儿艺术能力与情感的激发,注重幼儿对艺术活动的欣赏感受与创造表现。在传统节日课程中,其理念除了涉及以上艺术综合课程外,还加上了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与尊重,让幼儿能够更好的弘扬和转播我国的传统节日,理解内涵,尊重传统。
(二)课程目标的制定
A园传统节日课程的框架为,一个以主题为出发点的总目标,以及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的子目标。总目标有三个设计理念,首先适宜性。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表现在顺应幼儿的发展,让幼儿能够有更多自主、游戏的时间和空间,适合幼儿的发展,还表现在向幼儿呈现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比如在“民间游戏”这个主题中,选择滚铁环、做毽子这些活动对于幼儿的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帮助的,而且也是能够让幼儿参与进去的,所以将这些活动放入课程体系中,即让幼儿学习了民间游戏的制作,也能让幼儿感受到民间游戏的快乐。其次,总目标追求一种时效性。在艺术活动中要发展和促进幼儿哪些能力,培养幼儿的哪一种情感,都要有较明确的说明,否则活动目标就失去了它的指导作用,所以在每一个主题的介绍中,都有一个重点目标,让教师能够根据重点引导幼儿的活動,也为活动评价提供依据。最后,总目标追求系列性。一个主题下的艺术活动内容从小、中、大班,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全面,审美情趣及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的等人文素养也随之得以发展,从而变得更加系统,这一理念表现在大中小班的主题一样,目标是由浅入深的,形成一个连贯性。
(三)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的设计
经过对教师的采访了解到,A园的课程已经发展的较为完善,其课程模式固定为单元主题课程,其架构如下,
第一层面——主题。主题是依据《纲要》《指南》的要求,特别是艺术领域目标的要求,结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兴趣而设计,体现艺术与生活、与情感、与文化、与科学的关联。
第二层面——单元。单元是根据主题发展的需要、脉络进行分解,分解后的单元目标明确、具体,针对性强。
第三层面——活动。活动是围绕单元目标需要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形式多种多样。
其传统节日课程模式也为单元主题课程,在设置主题时注重主题的系统性与递进性,强调各主题间的纵向联系,同样的节日主题在大中小三个班的要求是随着年龄逐渐增加的,确保了幼儿知识经验与相关技能的不断积累。其内容选择注重适宜性与艺术性,所有的节日活动主题中,全部都是幼儿在园期间恰逢的节日,而且是与生活中的节日联系在一起的。将节日的内涵通过符合幼儿理解与喜欢的形式确定下来,比如亲子郊游,幼儿园庙会等。除此之外活动内容的选择也注重与时俱进,同时贴近幼儿的生活。课程每五年会进行一次大的整改,根据国家每五年的国家计划进行整改,整改过程总共分为三轮,第一轮为教师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设计关于主题的活动,然后通过会议制、试讲制等形式进行研讨验证;第二轮验证的形式就是试讲和“同科异构”;第三轮验证为学术界专家指导,再对活动进行优化,然后形成新的单元主题活动体系,这样保证传统节日课程源源不断的更新与发展。
2.课程内容的选择
考虑幼儿在园时间,所以基本上A园在幼儿园过的传统节日有元旦(生肖主题过新年活动)、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2017年A园这几个节日的安排如下,元旦“过新年逛庙会”活动,所有的班级贴对联,站窗花,挂灯笼,挂彩带,整个幼儿园就是一个小型庙会。一楼小班布置成小吃一条街,每班一主题,有冰糖葫芦等特色小吃,二楼中班做手工,提供纸让幼儿可以做小鸡,三楼大班是民间游戏,每个班是不同的游戏,踢毽子,甩纸鞭炮等,每个幼儿有一张小地图,完成一项任务和获得一枚印章,集齐所有的章可以换取小礼品。端午节,端午节有一周活动,主题是“纵情端午文化周”,每天的活动不一样,有各班分别活动,还有集体戏剧欣赏活动,体育游戏赛龙舟比赛,包粽子比赛。中秋节,大中小班不一样,小班是欣赏戏剧,中班制作展板,大班去小厨房自己做月饼品尝月饼。重阳节大中小班活动也不同,小班和中班是亲子活动,小班请家长进园,中班去北海公园,大班是准备小礼物去敬老院慰问。整个活动还是丰富多彩的。
(四)传统文化课程的实施
1.课程实施途径
(1)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为主要艺术活动形式,例如中秋主题中活动5为“设计月亮(绘画活动)”说明绘画活动是其基本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又分为舞蹈活动、戏剧活动、表演活动、欣赏活动等等。每个集体活动虽然都有一个所属艺术门类,但是活动内容并不局限于某一艺术门类,但不仅局限于艺术领域,而是通过艺术门类之间的融通,以及艺术领域与其他领域的结合,在“设计月亮”这个活动中,除了绘画,还在适当的时机自然地涉及其他领域的内容,比如月亮的形状变化等,还会让幼儿积累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不同时候月亮圆缺变化的知识。集体活动中还有一类比较综合的活动,比如元旦时候的节日大联欢,以及故事或童谣欣赏活动等,这些可以让老师灵活开展。
(2)家园合作
在节日活动中一般家园活动都是作为主题的第一个活动来进行,这类活动注重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的能力,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树立分类整理的意识。如收集丰富的艺术作品、参观某个博物馆、欣赏某种演出等,包括园外的亲子活动以及园内的家园配合活动。
在每次家园活动之前,教师都会发布活动倡议书等,让家长更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以便更好的发挥家园教育的合力。
(3)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有些是集体活动的准备,有些是集体活动的延伸,还有些是与环境创设相结合。如在美工区制作的作品会布置到班上的墙饰中。区域活动常设在集体活动之前,每次时长1小时左右,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区域,进行区域活动,班级内区域主要分为美工区,建筑区,科学区,益智区和图书区,图书区是在饭后以及午休后使用,剩下的四种是在上午集体活动前进行。家园活动与区域活动的活动方案均是建议形式,旨在为教师开展此类活动提供一些思路与方法。所以,教师可根据各班级不同的情况灵活开展相应的活动。
(4)艺术欣赏十分钟
艺术欣赏活动是一种日常活动,内容上更加灵活与随意,过程较为短暂。在内容选择上,艺术作品的来源有教师选择的,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也可以是家长提供的,甚至是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的作品等。
2.实施情况
在具体的活动时间安排上,教师会根据本园或本班情况,有选择地开展有关主题及活动,可以与其他领域内容穿插进行,也可以把其它领域的内容渗透到主题中开展,在传统节日前后选择有关主题的任一活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具体的频率按照班级安排为准。如今A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因为有专职活动的加入而有所减少,每周艺术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固定为两节,其他领域为一节,在传统节日周,会有四节节日主题的集体教学活动。
班级环境创设是随着主题的变化而变化的,这里主要指的是主题墙饰,以及展板的制作,这些创设是教师根据主题与各班幼儿的特点进行过创设的,据笔者观察,墙饰一个学期一更换,展板根据需要制作,2017-2018上学期,中一班制作展板五块。
(五)课程评价
課程评价是A园课程较为薄弱的一环,在与主班老师的谈话中了解到,A园对本园传统文化课程的设计中,有关于评价的内容,比如档案袋评价,A园有设置艺术档案夹,主要以档案的形式收集幼儿的艺术活动成活,展示每个幼儿在艺术活动的各种成果,但是在实施中,档案夹基本没有制作,展示变成了向家长群里发照片的形式,这就把原本作为评价的内容,变成家园联系的内容了,性质发生了改变。还有一套测查的体系是让孩子们做题,比如指定一个主题画画,或者唱歌给老师,老师根据情况给一个评价,但是老师在操作中也是比较含糊,且主观性较强,所以评价效果不好
(六)园本培训
关于园本培训,A园做的也是很到位的,除了理论培训(继续教育),还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例如,舞蹈培训、早期阅读培训等主题,每周的理论培训是安排好的,每个班的在职教师安排在不同的时间参加,主要内容是关于课程理论的培训;针对性培训课程是不固定时间,不强制参与。在这些针对性培训中,教师学会的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延伸,例如舞蹈活动可以延伸到“过新年”主题活动中进行生肖舞蹈的教学,早期阅读也可以延伸到故事教学,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等等。
三、A园课程可借鉴之处
首先,A园教师对于传统节日的理解十分到位,这与培训和教师本身说课的经验使分不开的。在对于重阳节亲子活动的观察中笔者发现,教师不只一次强调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的来历,重阳糕的来历等等,让幼儿在听完传说故事后,复述给家长听,在观察中发现,教师的教育技巧非常关键,很多幼儿在听到关于重阳的传说后,将重阳糕送给自己的爷爷奶奶后,在爷爷奶奶的劝说下还是不吃,教师在这次活动中传达出的就是尊重、敬爱老人的理念,孩子们都做到了,他们能够懂得重阳节的含义,也理解了要尊重爷爷奶奶的含义。
然后,形成教育合力,不管是亲子活动,或者大型庙会活动中,都能见到家长的身影,A园的家园共育做的是非常到位的,经常举行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既能增进感情,又可以一起学习,还能给家长给提供教育经验,很多家长对于这件事的反馈都是良好的,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家园要求不一致的情况,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最后,园本培训很重要,很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目标与教学不一致、整体内容缺乏整合性都是因为培训上不去,A园针对课程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培训,教师参加培训不仅能够提升自己对于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逐渐促进自己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而且对于一些技能性较强的培训,例如舞蹈、声乐这些,教师参与这种类型的培训,不仅能够提高活动的质量,对于自己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
四、A园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程评价方面是一个目前欠缺的部分,依据采访内容,过程性评价是目前最欠缺的一部分,还有档案袋的评价也是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所以在今后的评价中,应该重点关注其过程性评价,档案袋就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可以将幼儿每次的作品都进行一个总结,放在档案袋中,同时可以根据档案袋中的内容,每个学期进行一个终结性评价,看一下幼儿对于知识的理解,动手能力、理解能力有没有新的提高。在进行评价方法的改进时,可以请一些学术界的专家进行指导,在专家指导的基础上再根据幼儿园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年龄班,每个年龄班幼儿的不同特点在进行个性化实施。在评价中要求主体多元化,可以将家长也引入评价的主体,这样家长可以结合幼儿在家庭的表现进行评价,帮助教师了解幼儿,有针对性的教学。
然后,区域活动的内容与材料投放也是比较欠缺的,在笔者的实习过程中,发现每天上午9点-10点是区域活动时间,但是区域活动中的材料一个学期都没有进行改变,材料以建构玩具为主,其他材料的比例较少,只有表演区有一些可以作为传统节日活动的材料,但是因为缺乏引导,材料也会用作他用。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以及幼儿的兴趣定期对幼儿的玩具材料进行更换与删减,还要在传统节日前后增加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玩具材料。建筑区的材料因为较大不用更换,但是建筑的主题,一个学期都是“四合院”,也可以根据节日或者节日传说故事进行主题的更换。
五、结语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释站,它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和生存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基因,是我国的民族瑰宝。将传统节日作为课程内容传递给3-6岁的幼儿,不仅有利于人们从小培养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而且有利于带动家长和社区人员参与到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潮流中。因此本研究在有原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A园的传统节日课程,为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提供一个非常具体的范式,尤其是那些崇尚过外国节日的幼儿园。总体来说,A园的传统节日课程发展的已经较为完善,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特色,但还是有不足的地方,这也是今后A园努力的方向。虽然本研究到此结束,但由于时间、研究对象所处的客观条件及研究者自身的知识能为等因素的制约,论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的研究应该更加具体,案例更加充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化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化版社,2007:257.
[3]许英梅.关于幼儿园课程开发的思考[J].幼儿教育,2017,(10):129.
[4]李爱华.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学报,2012,(11):35.
[5]赵大进.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J].教育管理,2007,(1):45-46.
[6]肖维华,杨昭.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探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88.
[7]李敏.浅析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J].企业导报,2015,(7):168.
[8]黄瑾.基于传统文化教育视角的幼儿园教学研究[J].学子(理论版),2015,(4):72.
[9]何雯.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J].教育长廊,2009,(4):94.
[10]李敏.浅析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J].企业导报,2015,(21):169.
[11]李云淑.对课程等概念的再思考——兼与幼教理论界学者商榷[J].上海教育科研2013,(7):94.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化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13]姚丽娇.私立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14]李云淑.关于课程、课程化、课程开发等概念的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80.
[15]新华网.中国的节日[EB/OL].[2018-01-12].http://www.gov.cn/guoqing/2005-09/13/content_2582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