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

2020-03-30 03:44陈建红
教师·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陈建红

摘 要:“少教多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一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模式,文章结合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分析“少教多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构建方式及其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2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027-01

“少教多学”模式既不忽视教的重要性,也不忽视学的主要力量,教与学的合二为一是这种模式的主要理念。“少教多学”就是要在重视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独立地学、自主地学,给教师和学生双方都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这有益于双方互促发展。

一、善用提问,鼓励发言

一般来讲,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的学生发言都是在教师的掌控之中的,这就显现出教师善用提问艺术的重要性,有技巧性、有侧重点的提问可以让学生迅速把握课文的重点问题,提升学生阅读文本的效率,也能够在班级环境中营造较为活跃的课堂发言氛围。教师要想让学生多多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多思考、多学,那么自己就要在提问上多下功夫。

例如,在教学韩愈的《马说》的时候,教师要顺着文章的评论思路开展提问。开篇第一句启示总结、概括了全文的主题,这时候教师就要请学生思考:“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感受?如果还没有学习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的这句话是在表达什么?”这样的提问就相当于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热身活动,教师可在學生还未深入学习课文之前给他们抛出问题,在其理解还不够深入的时候让其说出自己的第一印象和感觉。并在这篇课文讲解结束的时候再让学生回味这句话,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提问贯穿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不断产生新观点、新思考。教师不会立即去评判学生所言是对是错,而是通过学生不断的发言来检验文章主题是否被全体学生真正理解。

二、小组合作,深化交流

小组合作是一种充分发动班级学生力量、凝聚学生智慧而且还能够活跃课堂的教学路径。在使用提问来推动阅读的“少教多学”时,一般是教师问、不同学生答,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确实让课堂的教学步子更有节奏性。不过小组合作交流更加重视的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不同学生的观点在小组内部碰撞,文章的观点被深入剖析,也能够给学生们的语文阅读带去崭新的体验。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这篇寓言的时候,其实课文内容学生都理解,毕竟是从小都知道的故事。但是由于这篇文章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的,学生在了解语言文字知识的基础上开展作品主题的讨论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现代化的语境之下。愚公移山的做法到底值不值得现代人提倡呢?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在小组内部讨论,有的学生还会联想到《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这些看似“不自量力”的人物故事,给了学生们更多、更深的思考。学生能够从辩证的角度来思考阅读问题,比如“既要坚持真理也要适当变通,不能一条道走到黑”等,在小组交流中,学生可以寻找到思想上的共鸣。

三、课外拓展,自主延伸

课内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课外阅读大部分有赖于学生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在这方面,教师只能起到帮助拓展的作用,延伸学习还需要学生自主实践。

例如,在教学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学生们对这位短篇巨匠的写作手法非常感兴趣,那种人性之丑恶心理让学生们产生了好奇的探求欲,其实人的行为也和其所处的历史时代有着密切关联。由于是短篇小说,普遍短小精悍,学生阅读起来费时较少,能够涉猎比较广泛的作品,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莫泊桑的其他短篇小说,如《漂亮朋友》《项链》等,从几个片段之中感受作者的精心布局和高超技巧。在学生的这种课外延伸之中,教师始终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比如给学生推荐作品、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让学生写读书笔记等。这些课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的阅读经历、写作经验提供充足的养料,推动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的不断进步。

结合上述对“少教多学”这一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构建路径,启示着初中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既要保证阅读教学的课堂有师生互动的传统环节,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散,由此来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趣味性、教育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高晓乖.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14):58.

[2]汪祝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界,2018(23):28,55.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