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2020-03-30 03:44翁梅芳
教师·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

翁梅芳

摘 要:无论课程改革如何变化,“有效的课堂”都是教师永恒的目标追求。要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必须在设计课堂方案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制定、问题的设计、课堂练习的安排以及课堂的激励评价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习有价值的知识,掌握能够实用的知识,使学生在数学能力上有提升、有收获,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课堂时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1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078-02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现课堂顺利教学的保障

课堂教学目标是一节课教学的方向和目的。方向正确了,目标明确了,那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必须围绕这些目标有序展开,并以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完成。教师对教学设计中目标的制定以及围绕目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想法,其实是教师对教材的感悟理解以及采用何种教学行为的选择,它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有着一定的影响。课堂中一切教与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它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因此,教师在课中对要达到的目标一定要清晰明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要让学生获取哪几方面的什么能力?在能力的发展上需要采用哪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实现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漫无目的、随心所欲,而要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力求每个目标的落实,要实实在在,而不要空泛、不切合实际,做到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积累数学感知,建构数学模型,体验数学情感,陶冶数学情操。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在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不能把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情境:在一片美丽和谐的大森林里,喜羊羊和美羊羊学习努力,成绩进步,于是慢羊羊给他们每人奖一块青草(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草地)。美羊羊想把大的一块留给喜羊羊,可是哪一块草地大呢?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发反思:已经知道如何计算长方形面积,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呢?它可能和谁有关系?有着怎样的关系?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新知欲望。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创设了“从各种平面图形中摸出圆”的教学情境,并让学生想一想圆与其他图形有怎样的区别。让学生在“摸一摸”的活动中整体感知圆和其他几种平面图形的区别,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其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参与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在教学“鸽巢问题”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三人抢坐两条椅子”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每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都必须抢坐在椅子上。在这一个个有趣的、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中,数学知识不露痕迹地渗透在学生们的游戏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思考的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觉地去探究、去发现,真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因此,情境创设不能单纯地为情境而创设 ,应该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为教学内容有效实施而创设,更要为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考虑。

三、设计有效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课堂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交流的纽带。教师设计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有意识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制造矛盾冲突,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巧妙地吸引住,再通过及时有效的追问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其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问题的思考与交流,从而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更加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再现新知。这样,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就水到渠成,真正体现了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最大化。

例如,在“植树问题”发现规律这一环节,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静静地观察线段图和数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间隔数少,棵数多。生2:我发现间隔数比棵数少一。生3:我发现全长÷间距=间隔数+1=棵数。

师追问:为什么要加这个1呢?

生:因为两端都栽。

师追问:为什么两端都栽就得加1呢?生迟疑。

师:请结合刚才的画图过程,再次观察后与同桌说说。

生:通过刚才的画图我们发现,画一棵树留一个空,画一棵树留一个空,这样画了4棵树就留了4个空,因为两端都栽,所以最后还要再种一棵树,因此,棵数就会比留的间隔数多出一棵。

生:我的想法和他差不多,我是畫一个5米种一棵树,画了4次5米种了4棵树,因为两端都种,起始处还要再种上1棵树,所以我们认为一定要再加1。

师继续追问:如果这个1不加,可以吗?

生:不可以,这样就不符合两端都栽的要求。

师继续追问:看来要求棵数,要准确找到什么是关键所在。(间隔数)

师继续追问:那间隔数又该怎样找呢?

生:用路长÷两棵间的距离=间隔数量。

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发言,笔者也不由得为他们有如此灵动的思维拍手叫好。此时的数学课堂已不局限纯粹的数学知识学习,而是进一步感悟“数形结合”“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笔者认为,这样灵动和智慧的数学课堂是教师巧妙地提问、灵活地追问的结果。教师深入地挖掘了教材的内涵,通过恰当、合理的问题,准确、巧妙地追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交流探索。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中拓展知识的空间,使知识在形成过程更加清晰明朗,让学生在探究规律过程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也让每个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设计有效的数学习题,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在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和提高技能、发展和提升思维、锻炼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发展,用课堂练习来检验是主要途径。教学设计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精心编排教学环节,巧妙设计数学练习。练习的内容要充分体现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保证所教知识内容的全面完整性、技能训练的典型性以及题目的针对性,同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习要求,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思考、主动创造的机会。例如,在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练习课时,笔者安排处理了这样一道习题片段: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9厘米和5厘米,求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题意要求算一算?(汇报中,大部分学生可以得到周长为23厘米)

师追问:只有这种情况吗?

生:周长还可以为19厘米。

师追问:为什么?(腰可以是9厘米,也可以是5厘米)

师:如果把题中的5厘米换成4厘米,这时的周长是多少?(有的学生得到22厘米,有的学生得到17厘米。)

师追问:为什么也有这两种情况?

学生开始议论了起来:腰可能是9厘米,也可能是4厘米。

此时,有几个学生若有所思地说:不行,不行,应该只有22厘米。

师趁机追问:为什么这里只有一种结果呢?

生:以4厘米为腰不能构成三角形。

追问:为什么呢?能说说理由吗?

生: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师在练习训练中要注意观察、分析,及时发现每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在练习中充分利用追问形式,针对学生的错误表达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暗示,及时而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纠正错误,这样在不断的思考、讨论、验证中去探究结论的可行性。这一过程既使得师生语言交流顺利进行,又保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理解和巩固知识,有效地提升了“错误”的利用价值,体现了数学课堂教学无痕的境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五、采用丰富的教学评价,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品质

合理的教学评价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保护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效的数学课堂评价语言不是简单的褒奖或判断,而应重视方法的具体引导,侧重从内容和方法两方面去启发。诸如“好样的!”“不错!”这样毫无目的、毫无生气又缺乏针对性的评价,学生听多了就会出现审美疲劳,无法产生心灵共鸣,课堂评价就无法体现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认真倾听理解每个学生的意见,用亲切、真诚、肯定、到位的语言,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想象空间、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等层面上加强对学生的评价。例如,表扬学生的同时,也进行有目的地引导:“你能抓住关键的句子来理解这道题,真不错!”“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幅图,真了不起!”。这些生动而又丰富的评价不仅能够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而且导向明确。又如:“你的想法老师都没想到,真了不起!”“你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你的数学敏锐性真不错!”如此互相尊重、目的明确的课堂评价语言,充分感染、激发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努力寻找课堂评价与学生知识互动相长的支点,从学生的回答中点评鼓励学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經掌握了什么、提高了哪些数学能力。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真正掌握并内化新知,有效实现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六、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的共同追求。教师如果能够精心设计有效提问引领活动的课堂,有效组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课堂,注重课堂评价语言有效引导的课堂,那么,课堂的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全面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势必得以发展,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