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学思想作为陶行知教学思想的重要部分,其通常对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具有审美特性,以及深厚人文底蕴的学科,其主要的教育目的就是为学生构建自由的心灵。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其不仅满足语文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而且还是语文教学的客观需求。本文主要对陶行知的美育思想进行阐述,并提出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从而使小学生的审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教学;作用
小学语文课作为美育开展的重要阵地,其教材通常包含着充足的美育内容,如果语文教师能够有效运用教材当中的美育内容,其不仅有利于学生审美的能力提高,而且还能促使小学美育得到有效发展,并为社会培育出全能型人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注重教材中的美育内容,并对教材中美育内容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分析法将教材中美存在的形态以及美感形态等完全呈现给小学生,对小学生对美的有效认识进行培养,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感,而且还能实现自我完美,以此使其对美充分期待,并充分感受到美,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审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能实现语文教材的美育功能与美育目标。
一、 陶行知的美育思想
陶行知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的相关教育思想都是从自身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得出的,其发人深思、博大精深,通常对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对于美育而言,其理论与实践,不仅体现出陶行知的美学观,而且还构成其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两部分。陶行知的《乡村教师》中提出,人只注重身体的饥饿需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追求灵魂的审美,这就提出审美教育开展的重要性。同时,陶行知还认为美育内在的要求就是“知情意”三者合一,因此,美育通常对人实现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美育而言,陶行知不仅提出重要的观点,而且还能使美育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例如,陶行知在其创办的育才、晓庄等学校当中,就提出了五大发展的目标,也就是农人的身手、健康的体魄、艺术的兴趣、科学頭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同时,美育思想还具备长期性、广泛性的特点,且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而学校作为美育开展的重要场所,学校需为学生创设美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接受与感受美,并为学生创造出真善美的人格。除此之外,开展美育教学,其关键就是教师,教师需具备相应的审美修养,从而培养出具备感受美、审美、创造美的学生。
二、 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审美期待的培养
审美期待主要指学生开展审美活动前,对审美相关活动开展与审美对象培养的兴趣与准备,在新课教学前,小学的语文老师可让学生对语文教材当中的插图进行观察,插图需具备良好的形式美,且其色彩或者浓郁或者淡雅,通常能有效激发学生心理的活跃度,且插图的线条或冷硬或柔软,可为小学生传递些潜在信息,并让小学生积极思考插图内容和课题间的联系。例如,在对《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开展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对课文当中的图片进行观察,让其观察两张图片的异同点,并说出两张图片和教学课题之间的关系,以此使学生出现“这花很美,但是为什么会为他人而种”的思考,以此使学生充分认识与了解到美的价值不仅用于自身欣赏,而且还用于和他人分享。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就会对图片当中的社会风尚美产生审美期待。
(二)有利于学生审美直觉的培养
小学语文老师可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美进行学习,并调动学生的审美直觉,主要包括审美的知觉、感觉、统觉三个方面。首先,需激发小学生的各感官,并使其形成相应的审美感觉,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浏览,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学生就可以清楚了解到课文的文学手法,其用字炼句上都有着独特的文学美,并灵活的应用了修辞手法中的辞格美。该篇课文在押韵、节奏各方面都有所体现,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以激发学生的听觉,充分感受到课文当中的韵律美。其次,在小学生已对课文结构的语言美有了相应的审美感之后,就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相应的思考,使其审美感觉通过大脑加工,形成个体的差异性以及审美感。最后,通过审美的知觉与感觉的共同影响,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双重感觉的相互影响,形成审美统一感觉,从而使学生对一种事物的审美能够运用于对不同事物的感受。例如,在对《桂花雨》开展教学时,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对桂花盛开过程中的味道与香味进行想象,并激发学生的审美记忆,并对曾经闻到的桂花的花香进行回忆,并在想象到自己故乡时,出现甜甜的一种味觉与嗅觉记忆。
(三)有利于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美育活动中,学生作为审美的主体,其主要是通过对个别的概念形式进行感性为情感的表现提供充足的机会。小学语文老师在具体教学时,想要使小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师通常会在课程讲解结束的环节使学生开展具有情感的课文朗诵,而这通常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难点,通常需语文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审美的活动中,小学生在具备相应的审美直觉之后,通常就会产生相应的审美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的具体教学中,需对小学生产生的审美情感方式进行灵活运用,即审美移情、触景生情、共鸣移情,对小学生具备的审美情感进行激发。首先,教师需通过美育的内容使小学生学会触景生情,其主要是指个体看到事物之后,根据其特征引出自身的联想,以自然形成情感的情景相交融的方法。例如,在对《拉萨古城》开展教学时,语文老师可对课文当中的触景生情全过程进行解析,引导学生以造句的形式对作者以景抒情的写作方式进行模仿,以充分表达出作者对拉萨城的热爱。其次,通过美育内容使学生掌握审美移情。人对相关事物的喜欢,通常是把自己喜爱或希望的品质影射到现实事物上,将自身的情感赋予不具备这些品质的事物上,以此形成相应的审美移情。例如,在对《梅花魂》开展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外祖父为何极其重视梅花图,是因为梅花图自身精美,还是梅花充分体现出外祖父想表达的情感。最后,通过美育内容使学生掌握情感共鸣。对于小学生而言,其通常具备纯真心灵,且天生就具备充足的同情心,因此,在具体教学中,语文教师可充分激发小学生和课文当中描述的人物实现情感共鸣,以此使学生实现情感的共鸣。
(四)有利于学生审美想象的培养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通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通常和小学生喜欢幻想的心理有着直接关系。意境美的出现通常与人的想象有直接关系,且意境美的形成是因为艺术作品或者文学作品当中的“留白”,使人产生想象的余地。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通常需小学生具备的审美想象而形成的三种形式,即感知、再现、创造的想象,对小学生具备的审美想象进行激发。首先,指导学生通过意境美实施感知想象,语文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感官,对意境当中呈现的意象实施感知,以形成初次想象;其次,引导学生通过意境美实施再现想象,其主要是以意象的再现形成的,意象的再现想象通常和初次想象有着不同感受,其主要是通过再次加工而呈现出的丰富形式;最后,学生通过意境美开展创造想象,其产生通常和学生具备的创造力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小学生具备的创造想象力进行培养,其通常会对学生想象力造成直接影响,并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愉悦体验。例如,在对《丝绸之路》开展教学时,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对古代的丝绸之路情境进行想象,对其商人贩卖相关服饰、商品的情景进行想象,并让学生假想如果丝绸之路又重新繁荣,人们又会怎样进行交易,又会对哪些商品进行交易,以此使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得到有效培养。
(五)有利于学生审美标准的培养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审美标准通常可分成主观与客观两种审美标准。其中,客观化审美标准通常可將美的形态分成三条,第一,“真”,也就是满足事物的本质、自然规律的审美标准,自然美通常是“真”审美标准的主要代表,教材当中通常有着大量的美,如美的水象、气象、植物等,其形象美通常是大自然当中的客观存在,是不用人工修饰而本身具有的美;第二,“善”,其主要满足人类文明以及社会发展的一种审美标准,社会美通常是“善”审美标准的主要代表,其集中表现为人物的美,如外貌、心灵、环境、服饰的美等等;第三,“美”,其主要是对人的本质力量进行反映的审美标准,其主要代表为艺术美,如音乐、画作、建筑的美。在语文教材的课文中,通常具备着真善美的审美标准,或者是作者通过对主角的讽刺形成对真善美的赞扬。基于此,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与课文的形成相结合,指导学生对文本形象实施理解与概括,并对其审美标准实施剖析,以此使学生形成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审美标准,并使学生具备的审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具体教学中,美育的渗透途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自身文学素养的有效提升下,通过清晰准确的语言对传达给学生美学知识。只有教师自身的美学意识得到有效提高,才能使小学生的审美期待、审美直觉、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标准得到有效培养,从而使小学生的审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和.小学语文优化阅读教学中美育的实施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222.
[2]袁青.口读·眼观·身动——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大众文艺,2019(2):224-225.
[3]李雪,夏茂林.教材插图在美育中的运用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6(5):82-84+95.
[4]陈雪雅.挖掘美育资源 开启美丽之旅:2016年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渗透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6):16-17.
[5]曹娟娟.情境融合:小学语文课美育融合的优化选择[J].文教资料,2018(12):88-89.
[6]林怡君.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44.
[7]姜颜.让课堂教学在美丽中绽放:浅谈美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J].汉字文化,2017(10):60-61.
[8]赵雯.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探索[J].文教资料,2017(8):94-95.
[9]胡振华.审美教育是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增长点[J].中国教师,2016(S2):146.
作者简介:
周玉英,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中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