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佳
摘 要:新课改提倡教师的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本文分析了在教改实施过程中进行集体备课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让集体备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解决各种教学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 集体备课 问题 策略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还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1]。集体备课正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学习方式。集体备课正是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平台,它是集体智慧与个人特长的有机结合,是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集体备课在教育改革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思想认识不足、组织不当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了重形式而轻实质,重统一而轻个性,重参与而轻实效。当前,集体备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集体备课重视形式,缺乏实效性,不能为教学服务
相当多的集体备课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什么“效果”和“质量”,本应体现合作、探究、创新、反思过程的集备,变成了谁也不想贡献个人脑力智慧的独角戏,而主备人在备课主讲时,其他老师事先根本就没有做足准备,所以主讲人所讲的教学重点难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择与教学流程的设计,其他教师只是纸上谈兵,无从下手。教师们只不过是走个过场,没有发挥出自己作为备课小组成员的作用。更谈不上为教学服务,从学生利益出发,真正让集备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二、集体备课教案实用性不强,有“备”无“研”
在一定意义上讲,集体备课其实应该是集体研课的过程,这两者形成并列共进的关系。利用集体的力量研究课标,研究学生,研究课堂,对于课程目标的制定,学生学情的分析,课堂内容的深入把握,教学方法的贯彻运用等都需要利用集体的力量进行研究才能有所收获[2]。但是,现在不少学校的集体备课变成了集体布置和分工完成,在集体备课时,各备课组将教材的各单元平均分给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成后统一交给集体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将其整理综合,将参差不齐水平各异的个人教案当成集体备课。这样,集体备课就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和“轮流备课”,这种“轮流值班制度”,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是如此这般的“集体备课”没有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成了“挂羊头,卖狗肉”,有形无实。
三、集体备课中忽略反思的作用
集体备课要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实施教学——教后反思、总结”五个环节进行,这是一个完整的集体备课的流程。正如李镇西老师说的思考即反思,是对自己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与否定,但在实际的应用中,集备教学实施过程完成了,很少人会进行教学反思,或者干脆没有反思。即使有的反思也是前置的反思,对下节课也许是下个星期的预测和评估,而对于刚刚完成的教学内容搁置不顾,对存在的问题模糊不清,更谈不上解决了。
为切实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让集备灵动有生机成为教学质量的保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1.提高集体备课的认识和自主性,让集体备课真正为教学服务
教师要积极参与讨论,要有主人翁意识,不能只当听众,而应该多提出个人观点,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就能更好地优化备课使之成为教学前进的阶梯。教师的创新意识往往体现在集体研讨时多换角度预设,课堂教学时常奇思妙想不走寻常的路线,不备死教案和死备教案,课后讨论时敢于提出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每节课,敢于尝试未经证实的方法,让课灵动富有生机而不呆板枯燥。教师要在一种主动合作的心里驱动下,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在进行专项研讨时,发挥每个人的专项优势,备课组长指定合适的优势人选负责,使备课由被动的合作变为自觉的通力合作。同样,集体备课是个共赢的活动,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而且在与老师们的思想碰撞中,弥补不足,找到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自我素养。
2.加强集备的组织管理,制定有序的流程,确保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在集体备课的实践探索中,教师应形成集体备课有序的流程,各个阶段都要落到实处,不走形式,不拘泥于集备的形式,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解决具体问题。在准备阶段,主备人集中精力初备教材简析包括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设计流程,教学过程问题预设等,而其他教师应事先熟悉教材和内容,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安排心中有数,可以在书面上注一注、划一划,也可以在笔头上写一写。而无论是主备人还是其他人都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学的关键点,提前预设自己的困惑和疑问。研讨阶段,要求全体成员齐心合力畅所欲言,不要吝惜自己宝贵的意见,多谈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自己的个性对教案进行推敲,斟酌,并作旁注,可作知识点的拓展,可作教学方法的更换,可作教学片段的增删等等。
在运用阶段,要求借鉴与“自我”个性相结合,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又不失自己的原则和个性特点,既积极借鉴,吸收他人的经验长处,又要保持独一无二的“我”,个性的“我”。反馈阶段,要求自评与互评相结合,通过写教学反思,组织听课、评课等活动,让集备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3.增强集体备课的反思意识,让集体备课更好地解决教学的问题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然而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写的过程中注意批判性的反思和发现闪光点相结合,而不是单纯的突出好的地方,并且把理论与实践再次结合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中来,在实践中找出集备中预设的问题和设计过程,就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审视。不仅有书面的二次备课,就同一课型的类似问题在接下来的课堂实践中得以运用和升華,使反思为解决教学问题服务,真正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教师成长的必经阶段。
参考文献
[1]迪贺斌.集体备课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中),2011,(10).
[2]杨良雄.如何开展高中英语集体备课活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