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教学,让第一课时也出彩

2020-03-30 03:21何明涛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出彩

何明涛

[摘要]板块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精神,真正提高教学效益。板块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激趣导入,引发阅读期待,让学生听得精彩;检测预习,突破字词难点,让学生辨得精彩;多层朗读,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读得精彩;抓住“前奏”,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说得精彩;聚焦“难”字,抓好写字训练,让学生写得精彩。这样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目标清晰,训练扎实,既关注预设,又生成精彩,能让第一课时也出彩。

[关键词]板块教学;第一课时;出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4-0066-02

一直以来,第一课时的教学很少得到重视,教师们总觉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单,教学形式单一,不能充分展示自身的风采,课堂难以出彩。事实并非如此。只要我们教师扎扎实实地推进板块教学,第一课时照样可以精彩纷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拟从以下五个板块着手,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

板块一:激趣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首先指导学生看语文书封底的图片,引出“非典”话题。接着播放视频,教师动情配以画外音:“2003年,非典肆虐!全世界人民陷入极度恐慌之中,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决斗!就在这场战争中,医护人员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些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叶欣就是其中一位。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救死扶伤的含义,她的脚下是南丁格尔的足迹,她是‘永远的白衣战士!”在视频播放的感人画面中,在教师充满激情的蓄势语中,学生情感受到震撼,思维得到发展,由此萌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有趣的导入无疑是一节课良好的开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故事导入、资料呈现、课件展示、音乐渲染、话题设置、激情演讲、猜谜激趣、辩论赛等形式激趣导入,让学生听得精彩,主动投入学习,获得情感的充盈。

板块二:检测预习。突破字词难点

有效预习是学生走进课文的第一步,它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教师、编者,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给学生的有效预习提供支架,教师需要精心研制预习单。

1.朗读课文,读给家长或者同学听,请他们根据预习单上的选项进行评价。

2.探究字词,找出本课的易错字音、字形,在书上用符号标记,并在预习单上抄写记忆。对于重点词语,借助工具书查阅其意思,批注在课文旁边,并想想其在课文中的意思。

3.初会文意,给文章段落标序号,说说哪几部分内容联系紧密,写了什么,并用几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资料,概括介绍感兴趣的内容。

5.读后生疑,自学了课文,还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知道什么。

这样的“支架导学”为学生的有效预习提供了抓手。从短期来看,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新教材,发现教材的疑点和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从长远来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针对学生预习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以精要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识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比如,有位教师执教《水上飞机》一课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书写时将“茫”字写成了左右结构。于是上课伊始,教师说:“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的预习效果非常好,但是有一个字老师不太放心,想要请同学上台默写一下。”教师点名写错的学生上台板书。果然,学生错了。教师随后引導学生形象分析为什么这个字是上下结构,然后让每个学生都写两个“茫”字,一个要求写正确,一个要求写漂亮。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要求学生读好带“茫茫”的句子,通过提问读得好的学生“为什么要这样读”来引导学生体会“茫茫”的含义,并让学生说说“茫茫”在生活中还可以形容哪些事物。这样一来,学生对“茫”字印象深刻,错误率几乎为零,而且在教师的追问中生成了不少课堂精彩。这样的检测,让学生辨得精彩,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品质的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板块三:多层朗读,理清文章脉络

“书不读熟不开讲”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第一课时的重要目标。教师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有层次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读出精彩。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一课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朗读课文,可以采取同桌互读,小组内读等形式来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可以在同学的提醒下反复读,直至读通、读顺,然后学生之间再次互评、互读。

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活学活用。在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挑选出文中的重要词语进行理解。这个过程要体现词不离句的原则,结合上下文,创设情境,多渠道理解。通过联系前后文、联系生活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词语,再进行想象,学生就能读好词句,读出感情。

三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文章的脉络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哪几部分内容联系紧密,写了什么,并用上简洁的话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前置性的学习铺垫,学生很快就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们先在小组内交流碰撞,再全班汇报。教师进行方法引领,以提升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的能力。

板块四:抓住“前奏”,奠定感情基调

新教材不少文章篇幅长,内涵深刻,语言含蓄,相对于第二课时要学习的文章“核心”部分,往往有一个“前奏”部分需要先学,以奠定感情基调,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铺垫。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开展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初步揣摩文本的情感。

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针对课文的第一部分(1~3段)“舍不得树”,设计了以下研学活动。默读课文1~3自然段,小组探究解决以下问题:(1)宋庆龄为什么没有接受周恩来同志搬家的劝告,换一处大房子呢?这说明什么?(2)想象一下宋庆龄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关于宋庆龄的资料,通过读文、想象、说话,体会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树的情感,这两棵树已经和宋庆龄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了。(3)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悟,并尝试背诵。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说”出精彩,同时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了铺垫。可见,教师找准了文章的训练点,恰当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朗读体悟,照样可以生成第一课时的精彩。

板块五:聚焦“难”字。抓好写字训练

在第一课时的最后10分钟,需要设置相应的写字训练,这是对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巩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明确要求,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教师选择一课中有代表性的、难写的字,渗透字源、字理讲解,让学生记得牢固。

总之,板块教学让第一课时的课堂结构更加清晰,既立足预设,又关注生成。当然,每个环节的串联都需要教师巧妙设计过渡语,这样才能将这些“明珠”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同时,教师也要在关键处精要点拨,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让第一课时也能演绎出精彩。

(责编:刘宇帆)

猜你喜欢
出彩
电视会议新闻报道如何出彩
中小银行的“出彩”机会
让每个人出彩是教学必须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