洎水书人

2020-03-30 03:12石红许
名家名作 2020年1期
关键词:书家兰亭作品展

石红许

在“德”的氛围里熏陶的书家,充盈着高洁的品质;在“铜”的响声中成长的书家,闪耀着金属般的光泽。德——铜——,远古的呼唤,千年冶炼的旗帜高高飘扬,是赣东北大地的骄傲,假如不走出几位大家那是与之不相匹配的。

潘文彪在斯地研墨修身,笔耕不辍。

德兴,德兴铜矿,饶州故地,洎水悠悠,人才辈出。潘文彪是我认识的一位实力派书法家,一如他的身板很有分量,年龄上他虽比我小一只手,看上去比我小很多。怪只怪我天生老态龙钟模样,两鬓斑白,头顶华发稀疏,与实际年龄严重不对称。文彪长得高帅、英俊,一副眼镜挂在温文尔雅的脸上,像书法中的楷书,我唯有羡慕的份。

与一个书法人交往,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仅是其字,还有人格等。一幅书法作品的意境,或曲径通幽,或荡气回肠,或一泻千里,或张弛有度……只可惜我对书法是外行,难以在小小几平尺内去读懂一个书家的思想、情感、语言……换句话说,就是难以完完整整去琢磨笔下的表现形式,况且很多情况下艺术作品大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谈书法技艺是我的短板,那龙飞蛇走的线条究竟诠释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才气,我想是每一个书法家毕生追求的境界。与文彪兄有过几次接触,一次是在鄱阳县采风,还有一次是在铅山县笔会。我对他落款“潘文彪”三字中的八点印象非常深,如八个漂亮的音符,在宣纸上演奏出一串最美的画图,便戏谑他是“八点先生”,对此,文彪微笑而不置可否。他那八点,仔细琢磨,错落有致,各不相同,这没有深厚、扎实的基本功是表现不出来的。

我不知道酒与书法之间是否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至少,喝酒算是文彪的强项,是文彪的业余喜好之一。遇上三五好友,小酌几盅,妙语连珠,现场气氛堪比酒浓。在这样的氛围里,文彪绝对不会是配角,比他自己的书法要高调得多。酒可乱性,也可乱书。这一点,文彪自是谨记在胸。数千年来,也只出过一个“张颠”。记得在鄱阳湖湿地公园的一次笔会,文彪兄以书为重,席间浅尝辄止,尔后以一支饱蘸鄱阳湖湖水的狼毫,潇潇洒洒、笔走龙蛇,就是怀素在世,也许也会颔首点赞后生可畏。我以为,这样才有可能出精品力作。“遇到酒友知己,三分醉意,放胆挥毫,往往有意外之趣,神来之笔。”文彪如是说。

“兴到之时,笔势自生。”他的草书,那可是运筹帷幄,一气呵成。如此千篇一律的形容太对不住文彪兄了,但是,在文字上我实在是黔驴技穷,找不出更能够准确表达的词语,最好的办法就是当一回手机拍客,全程摄录再现他那出神入化的书写、物我两忘的状态。有一次,在武夷山仙山岭下一废弃的隧道内喝酒,酒后兴致一来,文彪又开笔了,众友提议由我拟文他书写,想了想,我说:“足印仙山,文攀武夷。”文彪思索了下,以草书写了四字“足印仙山”,落款补记另四字“文攀武夷”,我非常满意文彪此幅临场发挥之作,先下手为强,将一座写在纸上的“仙山”收归囊中。虽然没有钤印,但是落了“潘文彪”三字也是一样。其实,无印也无妨,喜欢就好,暗想大不了我自己刻一方收藏印钤上,就怕糟蹋了如此沾了仙气的书法佳作。

书法,重在“书写”上,于书写中慢慢孕育法度。在古代,除了口头语言表达,书写是一个人一生都离不开的手上功夫,是表达的需要,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表达方式。难以想象,一个不会书写的人,其内心世界的细微、丰富、繁复是如何释怀的。感谢书写,感谢笔墨纸砚,让人类文明代代传承。书写之外,就是汉字之美,这就是艺术了,这就要上升到书之法的高度了。每一位书法家都有这样一个心愿,将汉字写好一点,再好一点,永远立于白纸(也可以是其他物质)之上,弘扬中国汉字之魅力。文彪坦陈,他的字练得很杂,在行草上花的时间最多,超喜“二王”、颜真卿、米芾、祝枝山和王铎的作品,虽临过很多,时间花得不少,却相当粗糙,不得其法。后来,重新调整学习方法,技法和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书谱》《淳化阁帖》《古诗四帖》成了他案头最重要的法帖。小楷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写的,主要临写文徵明和倪瓒,褚遂良和赵孟頫的大楷写了好几年,最喜欢的还是倪瓒的小楷,喜欢他的萧散、醇厚、古雅。

文彪的字不以丑为美,讲究汉字几千年的传承,注重手写。谈到习书的体会时,他说:“书法最核心的无非就是用笔、结体、章法。这三要素中用笔最为重要。”字首先是要写给别人看的,这是文字的最基本功能,表情达意,其次才是构图、浓淡、疏密、美观,并不是少数人的奇书、怪书,存心不让人读懂,存心走偏而刻意去制造曲高和寡,我认为不可取。

书道犹兵。“夫纸者,阵也;笔者,刀鞘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扬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一个书家的聪明体现在他的随机应变上,看似不痛不痒的几笔,抑或虚晃一枪,实际上完全能够柳暗花明,关键看作者在柔润的纸上怎么排兵布阵。文彪具备这样的才华,往往在不经意间化腐朽为神奇,令人暗竖拇指,击节称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功底是练出来的。文彪应该经历过十年面壁的阶段,透过他的书法作品,透过他几次现场书写,我触摸到一个严谨书家的寒窗临池。

书如其人。我不放过走近文彪的机会,因为要想读懂一个人的作品,必定要先去了解这个人。以墨为媒,我和文彪越来越熟了。文彪兄喜欢收藏,他说家里有百来幅名人字画。我认真地纠正他:“岂止!你一天创作三五幅,一年下来就有千幅名人书法。”望着远方,文彪先是愣了一下,继而我们对视大笑起来。

家藏文彪书法作品有二三幅,常常一边品茗,一边拿出来品读,黑白、线条之间散发出晋唐的墨韵、宋明的气息,宗古不古,宗法不法,便觉得纵横千年,心胸愉悦。这是书法带给我的一些感悟,书写即书心,借用到文学创作上来,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文无定法”是也。

洎水河畔,文彪研墨姿势已是一道风景,在书坛其名声如铜音一样清脆响亮。

《兰亭》虽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可以学书矣。

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賴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闻说楼居似地仙,不知门外有尘寰。幽人隐几寂无语,心在飞鸿灭没间。

潘文彪简介:

潘文彪,江西德兴人,祖籍婺源桃溪。现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兰亭艺委会委员、上饶市政协委员、上饶政协艺术院副院长、上饶市书法院副院长、上饶开明画院副院长、铜都书画院院长、德兴市书协副主席。

作品参加:2010—2011年《书法报》书法海选·书坛新秀奖;2011年入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中书协主办);2011年入展“邓石如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中书协主办);2011年入展首届中国千字文书法大展;2011年入展全国首届陶瓷书法作品展;2013年入展首届“沙孟海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中书协主办);2013年入展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中书协主办);2013年入展首届“三苏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中书协主办);2014年鹰潭龙虎山“雷迪森庄园奖” 道教经典全国书法大奖赛优秀奖(最高奖);2017年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邀请,参加“北兰亭”中国书画名家代表团赴法国办展、研修、艺术交流;2018年“辉煌40年”江西省企业职工书画大奖赛获一等奖;2018年“纵湖秋月”北兰亭十周年书友会会员优秀作品展获优秀奖(最高奖);2019年入展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草书)(中书协主办);2019年首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获优秀奖(草书)。

猜你喜欢
书家兰亭作品展
向明月
《宋稗类钞》的书法史料价值
论二王对宋尚意书风的影响
湖北近现代书家、印家群体的掩名现象
作品展
小主编作品展
早期书法史著述 北窗读记
On Tess’s Tragic Fat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兰亭烧烤记
Bondage and Feminist Consciousness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