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及发病因素分析

2020-03-30 12:15郭桂元郭桂莲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产褥期精神障碍婴儿

郭桂元 郭桂莲

1.甘肃省平凉市第四人民医院(744000);2.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

产妇在妊娠分娩期间经历强烈精神体验,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过程,产后体内各激素水平失衡都可能诱发精神障碍,其中产褥期精神障碍主要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因各种精神因素而产生的各种精神障碍,一般在产后数日或数周内出现的精神紧张症状[1]。了解发生主要因素,可改善产褥期产妇健康状况,制定积极有效预防措施[2]。本研究调查分析产褥期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及发病因素。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样法抽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本市2家妇产科医院及3家综合性医院住院分娩,符合纳入标准的120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7.5±13.8)岁(22岁~38岁)。纳入标准:①年龄≥20岁已婚;②正常妊娠及顺利分娩;③对本调查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参与;④有基本读写和阅读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或有严重的认知障碍无法配合调查;②文盲或无法理解调查问卷问题;③胎儿先天畸形或流产;④未能完成调查。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由本院调查员进行调查,调查前均严格按照《婚前保健培训教程》中有关精神疾病的内容进行培训[3],调查员均达到熟练掌握常见精神障碍的基本症状及相关量表的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包括产妇个人资料及分娩情况,个人资料包括年龄,居住地、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婆媳关系等,分娩情况包括分娩方式、婴儿性别、喂奶方式、夜间喂奶次数及家庭此次对婴儿期盼等。调查过程中注意观察产妇的表情变化及语言内容、行为礼貌等,同时询问家属其产后的言行及情绪变化,若发现异常时及时记录,并上报精神科专家,由精神科专家确诊并指导治疗。产褥期精神障碍诊断:参照CCMD-2-R分类及诊断标准[4]再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情感性障碍(包括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躁狂症)、反应性精神病,神经症(包括癔症),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产褥期精神障碍发病情况

在随机抽取的1200名产褥期妇女中,1156名完成调查问卷。其中96例经精神科专家确定为产褥期精神障碍,占8.3%,为阳性组;余1060例无产褥期精神障碍(91.7%)为阴性组。

2.2 产褥期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点

96例产褥期精神障碍患者中初次分娩62例(64.6%),年龄≤28岁57例(59.4%),产后1周内发病70.8%,少数在产后3d内发病;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28例,临床表现为大喊大叫、伤人损物、意志减退、自笑自哭、自言自语等;抑郁症41例,临床表现为苦闷、情绪低落、伤感、极度担心婴儿的健康状况,不愿与人交流,严重者害怕别人伤害婴儿而把婴儿杀害;躁狂症15例,表现为兴奋不安、情绪高涨、易怒,睡眠减少等;神经症(包括癔症)9例,表现为躯体不适、情感爆发、痉挛发作、朦胧状态等;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3例,表现为行为紊乱、意识清晰度下降、错觉、定向障碍及焦虑等。

2.3 产褥期精神障碍单因素分析

产褥期精神障碍阳性组和阴性组产妇在年龄、初次分娩、经济条件、照顾者、婆媳关系、家人期待、丈夫关心、婴儿哭闹、担心婴儿健康和产褥期指导等方面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产褥期精神障碍阳性与阴性产妇临床资料比较[例(%)]

临床资料 阳性组(96例) 阴性组(1060例) χ2P临床资料 阳性组(96例) 阴性组(1060例) χ2P 剖宫产49(51.0)604(57.0)喂养方式0.3640.546婴儿性别2.7610.097 母乳49(51.0)507(47.8) 男36(37.5)491(46.3) 母乳加配方47(49.0)553(52.2) 女60(62.5)569(53.7)家人期待19.5790.000文化程度0.3710.542 非常29(30.2)570(53.8) 大专及以下41(42.7)487(45.9) 一般67(69.8)490(46.2) 本科及以上55(57.3)573(54.1)丈夫关心17.2860.000职业2.5130.113 非常30(31.3)566(53.4) 个体或家庭主妇38(39.6)509(48.0) 一般66(68.8)494(46.6) 企事业单位55(60.4)551(52.0)婴儿哭闹12.8750.000居住条件2.5780.108 给予安慰32(33.3)556(52.5) 与长辈合住37(38.5)499(47.1) 不予安慰64(66.7)504(47.6) 夫妻居住59(61.5)561(52.9)健康满意度1.9730.160经济条件5.8530.016 满意51(53.1)484(45.7) 较差56(58.3)482(45.5) 一般45(46.9)576(54.3) 良好40(41.7)578(54.5)担心婴儿健康59(61.5)499(47.1)7.2930.007有产褥期指导31(32.3)505(47.6)8.3400.004

2.4 影响产褥期精神障碍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丈夫关心、婴儿哭闹、产褥期指导情况等是产褥期精神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产褥期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妊娠、分娩是多数女性生命中的重要事件,伴随着妊娠及分娩过程,女性需要适应多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等变化。在产妇向母亲角色转换过程中,心理会发生复杂变化,加之分娩时生理强烈的应激反应,心理上呈现出一定感情脆弱、依赖性强、心理退化等状态,此时极易受外界不良刺激诱发产褥期精神障碍[5]。分娩后短时间内体内激素水平发生较大变化,也会影响产妇精神状态,诱发精神障碍[6]。目前对于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较多,而对于产褥期精神障碍的调查研究报道较少。

本研究对1200名产褥期产妇调查显示,有96名(8.3%)被认定为精神障碍阳性患者,与有关产后抑郁症发病率较相近[7]。对产褥期神经障碍发病情况分析显示,64.6%患者为初次分娩,年龄≤28岁者59.4%,表明初次分娩的年轻产妇占比较大;70.8%患者于产后1周内发病,少数产后3d内即发病,表明产褥期精神障碍具有发病急、潜伏期短等特点。临床表现可发生乱语、失眠、兴奋不安、易惹怒、注意力不集中、行为紊乱等多种症状,且部分患者有两种以上症状,表明产褥期精神障碍具有症状多样化特点。以上临床特点给产妇带来严重的精神伤害,同时影响婴儿成长并可能影响家庭和睦。

研究表明,临床根据产后抑郁症原因针对性干预,可有效减少产后精神类疾病的发生[8]。目前针对产褥期精神障碍患者发病原因的系统性调查报道较少。本研究参考产后抑郁症调查研究方法,对可能引起因素分析发现,患病产妇年龄、初次分娩、家庭经济条件、产褥期产妇照顾者、婆媳关系、家人对婴儿期待、丈夫关心、婴儿哭闹、担心婴儿健康和产褥期指导情况等与未患病产妇存在差异,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产褥期产妇敏感神经。分析认为:初次分娩的年轻产妇,分娩过程会产生紧张恐惧情绪,初次作为母亲的角色转变不适应也可能影响产妇的精神状态,因此应重点关注初次分娩产妇,及时指导,消除顾虑,给予鼓励、支持及关怀[9]。家庭经济条件、婆媳关系、家人对婴儿的期待程度等可能影响产妇精神状态,优越的家庭条件可让产妇享受较好的休息环境,缓解精神压力;而家庭经济较差者,可能过多担心孩子生活环境而出现精神障碍。本研究中婆媳关系好的产妇患产褥期精神障碍机率更低,表明和睦的家庭氛围可能帮助产妇生理心理的恢复。丈夫对产妇及婴儿的关心对女性心理影响尤为重要[9]。婴儿哭闹时丈夫及家人态度,会直接影响产妇心理状态,丈夫关心不够可能导致产妇缺乏心理安慰,诱发精神障碍。缺乏产前指导与产褥期患者精神障碍有显著的相关性,应重视产前指导。本研究多因素分析显示,丈夫关心、婴儿哭闹、产褥期指导是产褥期精神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提示预防产褥期妇女精神障碍发生,可重点从这几方面进行改善,帮助产妇消除顾虑,协调好家庭关系,增强生活信心。有研究显示,丈夫对产妇的关心、爱护、支持会极大鼓舞产妇调整心理状态远离精神疾病[10]。当婴儿哭闹时,丈夫及家人及时给予安慰是缓解产妇焦虑的有效方式,营造安静温馨的休息环境可使产妇拥有好心情。此外,产前心理准备是主要方面,产妇初为人母心理适应力差,丈夫要做好为人父的准备,切不可在产妇迷茫失落时不知所措,对婴儿及产妇关心不够带来负面影响。产褥期指导可帮助产妇进行产前心理疏导,让产妇逐渐适应母亲角色,缓解初为人母的紧张、无所适从等心理状态[11]。

综上所述,产褥期精神障碍具有年轻产妇好发、起病急、症状多样化等临床特点,丈夫关心、婴儿哭闹、产褥期指导是产褥期精神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应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杜绝产褥期精神障碍的发生,确保母婴健康。

猜你喜欢
产褥期精神障碍婴儿
2019-2021年本院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艺术家婴儿推车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延续性服务在产褥期母婴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产褥期营养保健教育对产妇产后康复进程的影响观察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婴儿为何会发笑?
婴儿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