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草
她是个普普通通的北京女孩,异想天开地为中国古代的词牌名都配上了芙蓉如面柳如眉的美人,其画笔下的美女古香古色惊为天人,美得不可方物!她独创的“词牌美人”轰动了文学界!她就是尧立,她让中国风惊艳了世界,被誉为“古风水彩第一人”!
尧立原名邵晓昱,是一位“80后”北京女孩。她从小喜欢绘画,因很有灵气,读小学时,一位姓闫的美术老师对她的画作很欣赏,后来在闫老师的再三建议下,尧立就立志从艺。
其实当时她的父母是反对的,因为尧立年纪还小,过早定向,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来,所以他们非常担心。但是小尧立却很坚定,从来没有萌生过后悔、放弃之类的想法,除了完成学业,她从没有懈怠过!而高考时,她也幸运地考取了非常理想的学校——清华美院中国画专业。
但在2005年大学毕业后,尧立却遇到学习绘画的瓶颈,那是一段比较低落的人生阶段。因面临就业压力,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她只能做一些游离在绘画外围的工作。当时对她来说最重要的是自立,而不是绘画。为了赚钱养活自己,于是,尧立开始画插画。她说:“当时画插画收入微薄,不能当成职业。只是为了在保证生存之外,给自己和绘画保留一丝联系。生活虽然有一些艰难,但是只要沉浸在绘画里,我就会忘掉一切,觉得非常幸福!”
尧立对自己的职业期许,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画匠。她将自己定义为“匠人”,毕生沉浸在全神贯注的作业中,她满脸风尘之色,满手却雕华锦绣。在无尽地追求中,她磨练了意志,升华了情志,而她的作品也越来越透露出一种独特的风格!
尧立致力于传统题材文学插图创作,风格或沉雄古逸,或风流蕴藉,每张作品都充满了浓浓的中国风。一次,尧立应邀为儿童文学经典版绘制封面,清新淡雅的水墨风,奇幻飘渺。小道童烹茶待客,与山中老狸双双迷醉在袅袅茶香之中,墨色的渲染,让画面如梦如幻。神鸟正在云端酣睡,浑然不知清风已然吹落她的翎羽,化作春燕飞向了人间。结果人见人爱,尧立在插画师圈子里开始小有名气。
在尧立创作的插画作品里,融入了她所有的经历,有童年时爷爷的笑脸,人与鸟儿相处的融洽等等,每个人物都有独特温柔,以及像童话一样的温暖。那些曾经的景色,经由她的梦境一般的汇聚,变成了一幅幅令人惊叹的绘画,传递了一种温暖和柔美!尧立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样充满童心的插画,有的虽然很简单,但每一幅画里都有着有趣的故事,她说:“稚嫩童趣都是回归本心。”
有时候尧立没灵感了就会临摹,从别人的作品寻找灵感,画画都是一直处于学习的状态。她也非常喜欢从文字寻找灵感,“文字带来的意境画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是这样的满足。”
尧立非常喜欢古代的“词牌”,它是填词用的曲调名。她说,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和节奏。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比如尧立很欣赏的《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女孩感到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很有意境。
一次,她突发奇想,把“词牌”中描写的古典美女画出来。2017年春天她大胆尝试,为国内一家著名文学杂志的封面,画了一组精妙绝伦的古风美人儿,其中每一幅她都配上了与之相符的词牌名,因此就叫“词牌美人”。
尧立画笔下古色古香的艳丽女子,芙蓉如面柳如眉,有的是凡人,有的是精怪。正像司马相如《凤求凰》所说:“有美人兮,见之不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尧立绘制的“词牌美人”中呈现了诸如《蝶恋花》《浣溪沙》《菩萨蛮》《点绛唇》等多幅古代美人图。
除了画风精美,更难得的是“词牌美人”借鉴工笔技法的板绘作品。她画的这些古典美人动人心弦,每一个女子都惊为天人,美得不可方物。甚至让很多女生看了都怦然心动。“词牌美人”问世后,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和关注,尤其在文学圈里,更是引起轰动。因为在此之前,很少有人能想到这种角度去反映传统文化中唯美的境界,将文字的美好与图画结合在一起。
尧立说:“诗词之美不止在于语言,更在于那跃然于字里行间人生最细腻的情感。每一个词牌,都是一种情,它时而温婉,时而豪放,时而欢喜,时而悲伤。”
对很多人来说,每次背唐诗宋词,那肯定是背完标题和内容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谁能想到,尧立这位美女插画师把词牌名画成美人,赋予了词牌灵气,那名字的形象似乎跃然纸上,让人看过都难以忘怀。她画笔下的人物古色古香,韵味十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媒体誉为“最美古风妆”!
尧立说,插画让她有了个相对放松的开始,慢慢走进绘画中,也慢慢放开心胸。她认为,“艺”与“匠”原本不是泾渭分明。画画对于她来说不仅是赚钱的谋生之道,也是一位不离不弃,可以倾诉衷肠的伴侣。
美术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史,尧立说无论是哪一种画种,都需要绘画的创新。作为一名插画师,她还为小米手机设计过宣传海报。画了这么多精美作品,尧立对自己的要求仍然是:用匠人精神铸就每一幅画。她说:“匠人这个词,让我产生不切实际的遐想。像是长年生活在狭小洞窟里,一边弊衣疏食,一边绘制精美壁画的僧侣画师;还有古籍传说里锻铁成器,赋器以灵的铸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