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小影
摘要:毛泽东与徐州是有渊源的,他一生八到徐州,走过徐州的山山水水。作为一位时代伟人,显然对徐州几近偏爱。更为难得的是,他魂牵梦绕徐州难以数计。当年,中国有近200座城市和2000余个县,毛泽东亲临的不过有70几个市县,其中还有不少因为战争环境所滞留。毛泽东与徐州的渊源,不单表现在往来徐州的次数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徐州的认知上。唯物的历史品味,渊博的文化涵养,自如的知识运用,无一不渗透着他的思想光辉。
关键词:毛泽东;徐州;认知;思考;论证
一、毛泽东徐州认知启蒙于民间
毛泽东的徐州认知,是由民间传说开始渐入佳境的。早先是四邻亲友口口相传,到了断文识字的时候,又在同学中间私相授受。“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说它们是坏书。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的书遮住。大多数也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值得人们兴趣的是,毛泽东对于徐州认知,不是来源于学堂,而是来源于民间;不是来源地理书本,而是来源于文学作品。这个阶段,毛泽东年纪最大时,不过13岁。而且没有走出韶山地区。由此可见中国古代传奇小说和历史故事的影响之大之广之深。十二、三年之后,为了延续少年时代的好奇与兴趣,毛泽东竟然专程徐州,登上城墙环绕,亲身体会《三国演义》上有名的徐州城墙,心中的感受畅快淋漓,大有当年“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气概,游历湖南的岁月记忆又重上心头。
1918年夏到1919年春,毛泽东离开湖南在北方游历和生活工作。“记得我在第一次到北方区的途中,游历过这些地方:我在北海湾的冰上散步。我沿着洞庭湖环行,绕保定府城墙走了一圈。《三国演义》上有名的徐州城墙,历史上也有盛名的南京城墙,我都环绕过一次。最后,我登了泰山,看了孔墓。这些事情,我在那时看来,是可以同步行游历湖南相比美的。”
令毛泽东在1936年与斯诺交谈时,仍念念不忘的游历湖南。事发1917年7月中旬至8月16日,“开始在湖南徒步旅行,游历了五个县。一个叫萧瑜的学生与我同行。我们走遍了这五个县,没有花一个铜板。农民们给我们吃的,给我们地方睡觉;所到之处都受到款待和欢迎”,“我这时感到心情舒畅。”毛泽东步行游历湖南、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历时一月,行程九百余里。毛泽东与游历湖南相提并论的徐州之行,最早见诸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1936年6月,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过军事封锁,突破新闻封锁,到达苏区首府保安。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和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普通士兵、人民群众,面对面、心交心,采写了长篇通讯,忠实地再现了红军根据地真实面貌。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由伦敦格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到11月份就发行了五版。“这一本书出版之后,居然风行各国”。1938年1月,复社在得到斯诺的同意,翻译、印刷、出版和发行《红星照耀中国》的中译本《西行漫记》。《西行漫记》出版以后,轰动了国内及国外华侨所在地。在香港以及海外华人集中的地点,更是出版了《西行漫记》的无数重印本和翻印本。《三国演义》上有名的徐州城墙,随着毛泽东的足迹,也走向世界。
二、毛澤东徐州认知了然于历史
毛泽东对吴、魏、蜀三国历史演义,情有独钟。从少年阅读三国演义,到暮年畅谈三国人物,毛泽东纵论评读达70年之久。时间之长,空间之广为世间罕见。
1958年11月在武汉,毛泽东对柯庆施、李井泉说过:“由于三国演义又通俗又生动,看的人多……这一点可以说在我国是妇孺皆知的。”
据薄一波回忆:“毛泽东曾说,看三国演义这本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由此我们知道毛泽东的“三国”情愫,不单是其好听、好看,更重要饿是其中深刻的历史内涵。
对于毛泽东来说,认知徐州始于历史,又受益于历史。这一点仅从徐州历史地理的学习掌握、驾驭运用上,就可见端倪。
从地理知识角度来说,罗贯中笔下写就的《三国演义》涉及徐州为中心的地方有:鄄城、范县、东阿、朐县、青州、曲阜、兖州、滕县、定陶、牟平、琅琊、沂都、碣石、扬州、小沛、盱眙、淮阴、河口、广陵、海州、土山、芒砀山等。
毛泽东指挥淮海战役,地域覆盖了《三国演义》的徐州范围。在淮海战役作战电文中,毛泽东亲笔写到的地方有:新安镇、运河车站、曹八集、韩庄、邳县、睢宁、碾庄、贾汪、峄县、枣庄、临城、郯城、台儿庄、临沂、金乡、鱼台、成武、沭阳、宿迁、海州、新浦、连云港、灌云、淮阴、淮安、商丘、永城、青龙集、陈官庄、灵璧、蒙城、双堆集、黄口、宿县等。两者相比,毛泽东挥洒得更宽广,更细微。
从历史事件来看,徐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952年10月9日,毛泽东乘车察看了徐州市容,他说:“徐州是古战场,是兵家必争之地。它是东、西、南、北的咽喉要道。”下午4点钟,毛泽东回到九里山机场专用线专列上。说:“今天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刘邦在这里战胜了项羽,我们在这里战胜了蒋介石。我们不能学习楚霸王,我们要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也要牢记自己的经验教训。”毛泽东还说:“徐州是个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刘邦的10万人马能打倒项羽的40万人马,淮海战役我们60万人也能打败蒋介石的80万人。项羽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我们不搞划江而治,将革命进行到底。”
1952年10月29日,毛泽东对随员说:“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据文献记载,从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起,4000多年里,在徐州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有400多起。你们看过《水浒》吗?那里有一首歌谣: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它说的正是刘项楚汉相争的故事。”
毛泽东对于徐州不仅看到了历史人物,看到人物所处的历史,还看到形成历史的深刻的根本性原因。
三、毛泽东徐州认知深耕于调研
(一)黄河故道考察
1952年10月,毛泽东利用休假考察黄河,但政治局许多同志不同意,认为建国初期,毛泽东体力精力透支,不宜再度疲劳。另外,正值抗美援朝期间,蒋介石密谋反攻大陆,敌特分子蠢蠢欲动,安全保卫是一个难题。
1952年10月末。毛泽东利用党中央给他的休假时间,乘专列南下,对徐州、兰考、开封等地进行考察。这是毛泽东继1951年3月,在徐州火车站接见市委书记华诚一、副书记柳林之后,第二次到徐州。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出京巡视,他把巡视的第一站定在了徐州。直到中途,毛泽东才把此次执意外出考察的本意,透露给大家。
1952年10月25日晚,毛泽东专列离京,26日抵达济南。27日在济南考察黄河。28日到达徐州,重点考察黄河故道。在前往徐州的路上,毛泽东说:当年我们打淮海战役,以60万对蒋介石的80万,实际是一锅“夹生饭”,我们硬是把这锅“夹生饭”吃了下去。淮海战役胜利后,连斯大林都很欣赏我们以60万吃掉80万。可是,我们也付出了代价啊。这场战争留下了不少战争创伤。现在我们取得了全国胜利,就要领导人民,医治好战争创伤,把国家建设好。现在我们要把黄河治理好。
28日,毛泽东抵达徐州后,就听取徐州汇报工作。毛泽东不时插话提问,其中最关切的是如何把黄河故道建设好的问题。随后,毛泽东提出到云龙山顶,实地考察黄河改道前的黄河故道。
1952年3月16日至20日,徐州市组织各机关工作人员,开展大规模群众植树造林运动,在云龙山植树14万株。
下山后,毛泽东去了范增墓,又乘车看徐州市容,接着驱车九里山,看九里山古战场。下午专列离开徐州,开始西行,毛泽东去黄河咸丰五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处考察,继续探究治理黄河水患规划方案。
(二)根治淮河要求
1950年9月,毛泽东就指出:刘邦是淮河流域沛县人,曹操是淮河流域亳县人,朱元璋是淮河流域凤阳人。其原因在于淮河流域天灾人祸多,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温床。为了新中国的安定,必须把淮河治理好。基于这样的淮河水患忧虑,毛泽东在后来的考察黄河水患同时,对淮河问题也是极上心思,念念不忘。
1952年10月29日晚,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赶到徐州。毛泽等又和曾希圣谈治淮问题,并指示: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解决好治淮中存在的问题。毛泽东还和周恩来通电话,要曾希圣去北京汇报治淮情况。
(三)点评徐州历史
1952年10月29日,毛泽东在徐州市政府招待所,接见了许世友、华诚一和张光中。毛泽东问华诚一:“徐州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典故不少,你们有没有地方志啊?”华诚一立即把准备好的一套徐州地方志搬到他面前。
毛泽东信手翻了翻,说:“你的这一套不全哎,还少了一本哩!”大家听了,都为毛泽东渊博的历史知识惊叹不已。毛泽东翻阅完《徐州府志》和《铜山县志》后,来到了云龙山。在放鹤亭前,背诵起苏轼的《放鹤亭记》,并询问饮鹤泉成因。
书记华诚一回答,历史上有皇帝见山势如游龙,唯恐再出天子,于是令人在“龙头”处凿一井,以断龙命。毛泽东闻后说:“传说虽近荒唐,但能在这数丈深的岩石上凿出水来,却是劳动人民的创造和智慧。”46年之后的科学探测,完全印证了毛泽东当年关于饮鹤泉是劳动人民创造和智慧的论断。
(四)肯定徐州及彭祖的养生地位
建国初期,毛泽东拨冗到徐州视察,在专列上向进见的地方党政同志谈话,说“徐州应该是我国养生学的发祥地”,“彭祖是我国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养生家”。并且特别强调“屈原诗歌里也提到过他”。
彭祖(铿)“以雉代羊烹羮献帝”的主料,即徐州南“翟山鷮雉”,加之井水“液态烹羮”“水火相激”至“水火相济”,终得贡品。
彭祖,不单单是神话,传说之人,有籍本“丁零族鬼方氏”史笔明录,又有太史公《史记》及兰台令《汉书》佐证。彭祖,姓籛名铿,善于烹制佳肴,又缘于以雉代羊烹羮献帝受唐尧帝之封,才有了籛铿、彭铿、烹城、彭城的转型及褒誉,直至彭铿被世人尊为彭祖。
孔夫子《论语·述尔》: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吴老彭。
三闾大夫屈原《楚辞·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窃寿永多,夫何久长?
柳宗元(彭城)《天对》:铿羮于帝,圣孰嗜味!夫死自暮,而孰享之俾寿。
苏子詹(徐州)《斋厨杂圣贤》:淮海虽故楚,天复轻扬风。斋厨杂圣贤,无事时一中。谁言大道远?正赖三杯通。史君不夕坐,衙门散刀了(《和陶<饮酒>廿首之十七》)。
(五)关切徐州经济社会问题
1951年2月24日晚,毛泽东抵达徐州视察工作,25日接见徐州市委负责人。
1952年10月28日下午,毛泽东乘坐的专列缓缓进入徐州北站。在列车上,山东省委书记向明将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刘涌和政委刘毓标介绍给了毛泽东,并请毛泽东到装甲司令部休息,说:“那里有暖气,都准备好了。”毛泽东说:“我看就莫去了,去了会给你们添麻烦,搞得鸡犬不宁。就住在火车上好!今天没有什么安排,你们回去吧,明天去看你们。”
当天晚上,毛泽东在专列上接见了徐州市委副书记华诚一、市长张光中。毛泽东问他们:徐州有多少煤矿工人?多少铁路工人?多少手工业者?多少搬运工人?他们一一回答。毛泽东拿着铅笔,不时记录。
专列从徐州北站转到大湖專用线后,毛泽东夜宿列车。29日早饭后,毛泽东在专列上又接见了徐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华诚一、张广中。华诚一表示,事先没有准备。毛泽东说:我就愿意听没有准备的汇报。
华诚一简单汇报了徐州“三反”、生产和生活情况,中间毛泽东不时插话,并提出一些问题。结束时,毛泽东说:“这样汇报很好,情况属实。”
自从毛泽东在徐州发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徐州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近七十年的不懈努力,徐州已从乾隆嘴里那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变成了联合国人居奖的获得城市。徐州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81%,由江苏省第7位跃居第2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74平方米,形成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园林城市特色。
60余年来,徐州人民不负毛泽东的嘱托与重望,綠化徐州、建设徐州。
2006年,徐州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
2016年,徐州市被评为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017年,徐州市被评为中国人居奖。
2018年,徐州市获评联合国人居奖。
1953年3月25日,毛泽东与由罗瑞卿、谭振林等陪同,专列由南方抵徐。市委书记华诚一、副书记柳林接站。受到毛泽东亲切接见。毛泽东询问徐州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等情况,并指出:徐州是个好地方、大地方。要逐步改善群众的生活。在工商业税收问题上,要按照资本家的情况,区别对待,实行多等多级,使他们能够维持下去,不要苦乐不均。
1957年3月18日晚,专列抵达徐州。19日,毛泽东接见徐州地、市委负责人胡宏、陶有亮和张洪范。着重调查徐州市工业生产方面的情况。并指示:徐州的煤和铁在江苏地位很重要。要做好工作,大力发展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有了煤炭、钢铁,其它工业就好发展了。同时也要发展轻工业,照顾市场,不要畸形发展。
1958年8月8日,毛泽东视察徐州,接见专员梁如仁和市委第二书记兼市长张洪范。毛泽东听取农业生产、工业生产、驻军等情况后,指出:农业要增产,要多养猪。徐州将成为工业城市。要抓紧煤炭综合利用,抓粮食,抓钢铁,还要抓机械。
1965年11月14日,毛泽东视察徐州,接见了徐州地委副书记丁平和徐州市长吴明政,并就徐州的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及国防建设等问题作指示。要求徐州地委、市委负责人要带领人民搞好水利建设,争取今后农业取得丰收;要提高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教育群众提高警惕,做好战备工作,防止敌人来犯等。
(六)多事之秋,专列在这里静悄悄
1971年9月12日零时10分,专列到达徐州。与往常不同的是毛泽东没有下车,没有召见,只是静静地停歇了十分钟,即又开动北上。这时的专列没有了前两天惊心动魄的运转。12日中午专列抵达北京丰台专用线,傍晚驶入北京站。由于毛泽东的高度警觉,打破常规,亲自指挥专列提前结束南国之行,出其不意地赢得了时局主动权。12日晚11点半,周恩来追查北戴河专机。13日零点32分林彪专机起飞。从张家口入内蒙出国境,坠毁蒙古国温都尔汗肯特省贝尔赫矿区南。
纵观毛泽东一生,对徐州如此之多的情和爱;对徐州历史如此透彻的了解;对徐州人民如此深沉的牵挂;不禁让人们肃然起敬,由衷地感叹毛泽东对徐州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8.
[2] 柯延.毛泽东生平全纪录(上)(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
[3] 逢先知.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9.
[5] 罗贯中.三国演义[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