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鸣
摘要:凡是对于批评的假设与理论,一直可谓是不独立的存在个体。无论是文艺理论,美学的构成梳理,还是女性历史解放,均与批评失去不了联系。但是,批评这一术语往往被用作学术研究,创新的理论工具,真正对于批评自身起源特征以及发展规律的研究可谓是寥寥无几,故现以《论批评的二次辩证起源》作为契机,阐发笔者自身对于批评的哲学起源与思辨关系的学术观点,并对批评使用的方法与原则进行规范化的处理,以缓解当代人不懂何为批评,却滥加批评;不敢加以批评,却有其意在心;敢于加以批评,却又不讲求方法的现状。而至于二次,则为笔者重新赋予批评的哲学内涵,以批评为核心构造理论之体系,最终促进学科交融互通,以达到革新学科结构内容之目的。
关键词:批评;起源;哲学性质;批评的哲学范畴;系统化反思
一.批评的哲学概念与自然起源
凡是带有人类特性的,具有思维导向的以及思考对象的思维或行为过程,我们可称之为批评。
人的起源伴随着意识与思维,故批评的起源则伴随着人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批评就是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当然,批评并不是从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的,因为那时的人类还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分辨客观事物与本我的差别,我们可以称这种现象为“物我不分”的泛化思想。故那时的人们所能做的,只是发散式的,无目的的,无组织的,无对象的思考,图腾的起源便是物我一体的产物。近代的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更是将这种思想升华,从而成为唯物主义的重要支持。
如上文所说,批评是有对象的,而对于自然的思考,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然批评,这一类批评产生的时间可谓很早,所以若要对批评产生的时间做一个具体的估量,那么,我认为批评的最早起源则是起源于古希腊,因为古希腊的哲人们最早进行了对自然的思考;而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内在逻辑进行系统化,理论化地思考与评价,我们则可称之为社会批评,这一类的批评前提是社会的生产矛盾发生了问题,故这一类的批评最早可追溯到中国的早期儒家和同时期的智者学派,因为他们的思想主张大体与社会政治有关系,用冯友兰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符合“道德价值”的入世哲学;而对于文学艺术作品,进行有系统地,有条理地批评,从而促进文艺创作的批评,我们则可称之为文化批评,这一批评在批评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广义上来说,文化批评的思想在公元前就已经产生了,诸子之间坐而论道,就是文化批评活动的早期雏形,同时期的苏格拉底也可谓如此。
二.三大批评之分类与批评的批评
那么,我们大致就可以认为,批评分为自然,社会,文化的三大批评,其中,自然批评是后二者的前提和基础,而后二者才真正体现了批评的实践精神与实用性。从范围上来说,批评是广义上的批判,批判是细化的批评,不能说批判就是批评,批评是一种天赋人的行为,是人的自然权利,而批判则是阶级哲学分化的产物,具有精英性质。
而同理,对于批评的批评的概念,我们也可以用上述思路来讨论。批评的批评最早是作为文艺学概念产生的,而对于批评的批评进行哲学理解,我们可以参考冯友兰先生的“思想思想”理论,思想思想的思想其实就是思想的能力,这二者没有任何区别。同理,批评的批评与批评一样,都是批评的一种形式,可能是对象不同,但二者的方法论大体上是一样的。所以,既然批评有哲学属性,那么批评的批评也是具有哲学属性的,所以对于批评自身进行批评,也是一种哲学思维和学术研究方法,可以说是对于批评学研究的方法。
三.哲学与批评的比较观
從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批评的产生总是伴随着哲学。那么,批评与哲学是不是一回事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具体区别如下:
①哲学有系统性和组织性,而批评则是人主观性迸发的产物,缺少组织性。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哲学是人对自身的一种系统化的反思”,马克思也曾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由此可见,哲学是思想家们的有体系的思想组织,而批评更多的是由主观性的松散的思想意识,但我们不能说思想意识与批评平级,从思维精度来说就是意识<批评<哲学,思想意识的最高形态是哲学,那么批评的最高形态则是批判性哲学。
②哲学相比于批评,更具有广泛性。人可以不是宗教的,但他一定是哲学的;人可以没有批评思维,但他一定有天生的哲学思维。可以这么说,哲学思维是人的潜意识,即无意识形态,这种无意识思维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人的理性思考不是自身的理性克服,而是深层次心理的某种“神秘物质”在发挥作用。这是一种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换句话说,哲学是基因性的,是人类所固有的。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一个时代必然有一个时代的大量的哲学家,但未必会有大量的批评家,因为具有批评意识比具有哲学思考意识要困难的多。这也是古代社会的人们难以从封建束缚中解脱,难以产生批评意识的主要原因。
③批评有一定的条件制约性,而且它的触发条件比哲学更难。尽管批评是天赋人的自然权利,但真正敢于批评事物,敢于批评世界的人,毕竟要占少数。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状态是复杂多变的,复杂的事物难以产生坚定牢固的主义与思想,毕竟它不具有反社会性。
批评与哲学不尽相同,但二者都是人类所独有的精神财富。批评同哲学一样,具有改造社会的作用。如自我批评,曾子言:“吾日三省吾身”,即为此。且我党也是在不断地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进步成熟的,社会形态也是在矛盾体中不断进行批评进化的。批评,真可谓人类之福祉。
结语:
对于批评的应用,一定要蕴含思考与理性,不要任性地,主观地去进行批评,因为批评的对象以及作用后果是我们应当考虑进去的事情。故批评要适度,更要多层次,多方面。最终达到多元互利的目的。
人在批评中诞生,在批评中成长,也在批评中死亡。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5-17.
[2]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M}.新世界出版社.2010.1(2011.6重印);10-24.
[3]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M}.人民出版社.2018.6;11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