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讲故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作用

2020-03-27 12:10陈清
青年生活 2020年5期
关键词:讲故事综合素质小学生

陈清

摘要:小学生综合素质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素养。根据“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我校自2016年建校以来,按部署、有计划地引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关键词:讲故事;小学生;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是相对而言的,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由教师或家长指导学生开展多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学习活动。其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领域,开拓视野,培养科技、文体、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着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下面我谈谈讲故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作用。

一、讲故事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讲故事是以阅读为前提的,而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全民阅读”今年已是第六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阅读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它在人的终身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讲故事课程中,老师有目标、有计划地推荐学生阅读了《安徒生童话故事》、《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成语故事》、中外《寓言故事》、《唐诗三百首》......以及冰心等中外著名作家的诸多名作。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苏轼又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学生在阅读中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培养了情操,激发和培育了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讲故事对于小学生的语言发展很重要

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讲故事除了要经过阅读,还要思考、理解、语言组织和表达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能帮助孩子从整体上提升综合素质。可以有效地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三、讲故事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较好方式

讲故事可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让孩子的表述更符合逻辑。讲故事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因为对故事的复述是建立在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会讲故事的人,一般性格开朗,生活态度乐观。

四、在讲故事活动中,小学生能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收效甚微的。小学生们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即使再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到讲故事,马上也会安静下来。我们在第二课堂的讲故事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很多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比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有目的地讲了《闻鸡起舞》、《不耻下问》、《手不释卷》等故事,接着,学生们通过自主阅读,还分别在班上讲了《学而不厌》《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焚膏继晷》等此类故事,懂得了学习需要谦虚、勤奋不怠、刻苦努力。通过讲《程门立雪》、《张良拜师》、《温公爱兄》、《总理道歉》、《列宁让路》、《粗鲁的小老鼠》等有关懂礼仪的故事,培养了学生文明礼让的良好品质。在2018年国庆节主题为“我为祖国献礼--第二课堂讲故事比赛”中,故事《爱国英雄杨靖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和《小英雄雨来》的参赛者感情真挚、声情并茂地表现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身临其境,大家都被杨靖宇将军的艰苦作战、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精神,为少年周恩来的远大抱负,为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而感染了。学生在讲故事活动中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旋律,倡导正能量,表达了爱国爱党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五、在讲故事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简单地说,审美能力就是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故事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值得我们去挖掘其中的美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启发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不断体验和感受中感悟其中和的美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正确的审美观能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正确的导向。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普遍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很多家庭都把孩子当成家里的“大熊猫”来养,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所有的大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司空见惯的做法是“含在嘴里怕坏了,抱在怀里怕摔了”,溺爱之风,家家可见。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独生子女易出现令人担忧的不良性格:好逸恶劳、高傲自大、撒娇任性、意志薄弱、自私冷漠等。独生子女所具有的这些不良性格特征不是先天性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在家长的宠溺下,孩子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种无限度无底线的娇养,还扼杀了孩子作为一个人劳动的本能,这种“中国式巨婴”是家长歪曲地理解了“一切为了孩子”的真正含义而造就的。久而久之,孩子把索取和享乐看成了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在第二课堂讲故事活动中,我们设计了“讲故事--议故事--谈感受--明事理、学做人”等环节。“讲故事”是听老师或学生讲;“议故事”是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谈一谈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谈感受”是从故事人物形象中你感受到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或品质;“明事理、学做人”是活动的升华部分,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做人做事的标尺,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例如:老师给学生讲了家乡孝亲美德少年小梁燕的故事--梁燕,女,1998年8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平睦中学学生。在小学升初中考试中,梁燕以全镇名列前茅的成绩被浦北县外国语学校录取,但考虑到无法照顾父亲,她主动放弃了这个别人梦寐以求的机会,选择了离家三公里的本镇初中。不管风吹雨打,小梁燕每天放学都要往家趕两趟,每天必须走12公里的路,但她从不间断。从懂事起,瘦弱的小梁燕就用坚强和执着,用辛勤和感恩,细心守护着瘫痪在床的养父,用她美丽的心灵谱写了中华孝道美德的新篇章,荣膺中国“最美孝心少年”,向世人阐释了无言的大爱。听老师讲了这个发生在家乡的故事,老师就以下几个问题让同学们小组内进行讨论:一、故事讲了谁做了什么事?二、听了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三、梁燕为什么能荣膺中国“最美孝心少年”?四、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最美?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谁最美呢?小组讨论后再在班上交流,达成的结果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共鸣,最后老师来总结:“是啊,整洁是美,勤奋是美,坚持是美,孝亲感恩是美,坚强更美,奋斗的人生最美!让我们向着美丽的人生出发!”此时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针对当今孩子不爱劳动,贪图享乐的不良个性特征,老师有计划有目标地指导学生阅读《彭德怀开田的故事》、《毛泽东教岸英扫厕所》、《劳动最美丽》等篇目,让学生开展爱劳动专题讲故事比赛,让学生知道了劳动最光荣,劳动的人生最美丽的道理,老师还把“参加劳动”当成家庭作业来布置,并要求家长配合监督,让学生每天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例如:扫地、整理房间、叠衣服、洗碗、倒垃圾......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学生感受到美好的生活要靠双手来创造,从而培养了正确的审美观。

六、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课堂以育人为宗旨,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讲故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章姗姗.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范风云.儿童文学与审美素质教育初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讲故事综合素质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我是小学生
讲故事
听妈妈讲故事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