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有孩子,高处能胜寒

2020-03-27 12:11黄英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生活学校

黄英勇

心里有孩子是为师、从教的根。正是有了这根,我才能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寒瑶山之巅的大古坳小学与瑶家的孩子学习、生活了一年。这一年在困难的后面是心灵的洗礼,是我对教育生活的全新认识。

一、心里有孩子,再艰苦的条件也不畏惧

教师这份职业是因孩子而产生的,我做教师是为了孩子而选择的。我常想,自己生在山区,长在山区,从小接受山区的教育,知道山区教育的落后和孩子们的需要。身为一名教师,在顺德从教服务21年,该为山区的教育和孩子做点什么有益的事情呢?思前想后,最后义无反顾地选择远离家人,远离亲戚朋友,远离同事,远离繁华的城市,到边远落后的瑶族山区去支教。

那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四周高山连绵起伏,山路崎岖险峻。进校须翻越23座大山,拐过83个大弯,爬过9公里危险陡峭的盘山公路,再走100多米的羊肠小道才能到达。那里的气候环境比较恶劣,春天潮湿多雾;夏季蚊多虫密;秋冬霜冻冰寒。冬春两季气温在3到8度之间,最低可达零下3度,每当入夜,凛冽的山风奔驰而来,呼啸而去。很多时候一个月才能见到一两次太阳,经常大雾笼罩或细雨朦朦,遇到大雨天气,还会出现塌方或山体滑坡,在山路上行走极其危险。由于经济落后和交通不便,生活条件也极为艰苦,一个星期能吃上两三餐猪肉就已经不错了。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我没有畏惧,也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勇敢面对。看着孩子们不畏艰辛,翻山越岭来到学校读书学习,想到自己的责任,想到瑶家孩子的未来,心中就有了无限的勇气和力量。在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适应环境,才能融入生活。只有融入生活,才能亲近孩子。只有亲近孩子,才能了解孩子,温暖孩子,就这样,我慢慢地去适应高寒山区的生活。

二、心里有孩子,再寂寞的生活也不孤单

由于学校地处偏僻,生活尤为单调、清静。每天早晨,冒着晨雾,迎着初升的太阳,站在校门口等待孩子们陆续回到校园,看着静寂的校园热闹起来,心中就充满希望。夕阳西下,站在校门口叮嘱孩子们要注意安全,平安回家,直到目送他们消失在弯曲陡峭的山路上,心中才感到踏实。每当夜幕降临,寂寞难耐的时候,我就批改孩子们的作业,设计第二天的教学和活动内容。有时候把老师组织起来,指导他们备课,开展计算机和普通话培训,通过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去提升老师服务孩子的能力。有时候到附近的孩子家走走、聊聊,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鼓励他们要努力读书,用知识去改变命运。

当然,生活中也有不顺心的时候。记得当时为了完善学校的各项制度,大部分老师坚决反对。原因是那里“山高皇帝远”,以前学校没有什么制度,管理自由松散,无拘无束。譬如说,上班时间可以利用没课的空闲回家干农活,迟到、早退放任自流,成绩好坏一个样,午觉睡过头忘记上课无人过问,甚至校内出现打扑克、搓麻将等不良行为。为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我和房校长商量,征求他和那部分老师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逐步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大古坳小学教师出勤制度》《大古坳小学教师值日制度》《大古坳小学教师办公制度》《大古坳小学班级管理量化评比细则》《大古坳小学奖教奖学方案》等,从而使学校逐渐迈向规范、正常、有序的管理轨道,从而调动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使瑶家的孩子在自己的家门口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心里有孩子,再复杂的教育也很简单

学校的很多孩子都来自贫困家庭,他们吃的、穿的、住的以及要面对的困难险阻,是城里的孩子无法比拟的。他们更需要关爱,更需要温暖,更需要帮助。

记得那是一个雨后阳光的下午,当我得知一位六年级的优秀单亲特困生两天没上学这件事后,我在大古坳小学房校长的陪同下,下班后第一时间骑着摩托车赶去家访。翻过几座山头,转入山坳进入瑶寨,来到一个偏僻的角落找到了那位学生的家。

眼前的一切让我无法相信,那个家的墙身用木板和木条围着,缝隙用纤维袋遮着,房顶用一块不知从哪捡来的旧帆布盖上,地板是泥地,里面低矮、潮湿、阴暗,十多个平方的屋里摆放着一张床,一张小饭桌和三张旧椅子,一只锅煮饭、炒菜、烧水轮着用。通过交谈,那位学生每天都要挑起所有的家务,这两天正为家里没米下锅而犯愁。我感到事态的严重,心里极为不安,就立刻建议房校长原路返回,下山买了两斤肉,两箱方便面,50斤大米,回校搬了两张旧课桌,四张凳子,用两辆摩托车载着这些物资急急忙忙往那位学生家送去,当她母亲接过我们送来的物品和我送上的200元慰问金时,忍不住热泪盈眶。

回到学校,星星已经挂满天空,那晚,我彻夜未眠。第二天,我很早就站在校门口,好像在期盼着什么似的,又像在等待着什么似的。后来看到那位孩子又重新回到了可爱的校园,回到了同学的身边,回到了老师的身边,我心中就感到无限的欣慰。

还记得,我带着大古坳小学30多名师生到顺德小黄圃小学参观交流,开展“手拉手”活动,到顺德大良新城区观光,到珠海参观旅游。这是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坐长途巴士,第一次远离家门,第一次踏足珠三角,第一次亲近大都市,第一次玩机动游戏,第一次住宾馆,第一次乘电梯,第一次用热水器,第一次……这些对于城市的孩子熟知的事物,但对于来自大山沟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新鲜、多么稀奇的事物呀。一段段快乐的时光都成了孩子们终生难忘的经历。走出大山沟,开扩大视野,我和孩子们虽然很累,但却是那么快乐,那么幸福,那么难忘。

四、心里有孩子,再巨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为了让瑶家的孩子在自己的家门口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也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必须改善学校落后的办学条件,但所需要资金和费用从哪来呢?这是一个大难题。为此,我利用节假日回家休息的时间,东奔西走,厚着脸皮,磨破嘴皮,千方百计发动一些热心人士和自己的爱心朋友参与助学扶贫,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在自己真心诚意的打动下,在自己爱心行动的感动下,赢得了一些热心人士的认可和支持,通过多次直接或间接的努力,问题逐一得到解决。一年来,共有80多位热心人士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亲临学校参与助学扶贫,共捐得30多万爱心善款和价值20万多元的物资帮扶学校建设,我以清远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要求去规划、布局学校的发展,循序渐进为学校配置了电脑室,图书室;添置了电视、电冰箱、电风扇、文体器材;更换了入校照明线路;安装了网络线、防盗门、防盗网、窗帘;修建了挡土墙、校门等。使学校的硬件建设,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为瑶家的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记得刚到学校,看到校园文化一片空白,我想,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就应该有浓郁的校园文化去感染孩子,熏陶孩子,教育孩子。于是,我就利用国庆节长假回顺德的时间,放弃7天的休息,虚心请教陈业铭校长,主动联系热心人士,反复跑去广告公司,积极与大古坳小学房校长沟通商量,结合学校实际,认真设计好校园文化的每项内容,每个板块。包括校风、校训、班风、功能用室标语、名言警句、宣传栏、学习园地等,按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从课室、走廊、楼梯到功能用室等,都统一规划,规范布局,经过十多天的劳碌奔波,终于在10月17、18日两天把校园文化安装好,使得学校充满文化气息,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看着瑶家的孩子也能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设备齐全、充满浓郁校园文化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心中的苦与累已化作丝丝的甘泉流入心田。

2010年5月14日,连续几天的暴雨致使学校南面的山体发生严重滑坡,为保障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把当天的险情拍摄下来带回顺德,寻求热心人士出资做善事,帮助学校排忧解难,经过三番四次的懇求,终于说服一位热心人士愿意捐资5万元善款,为学校修建一条坚固的挡土墙。为了学校的财产安全,为了师生的生命安全,即使再困再累,也是值得的。

心里有孩子,就要时时、处处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忧孩子之所有忧。一年的支教生活,使我和瑶家的孩子从陌生变为熟悉,从熟悉变成难舍。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孩子的未来,高处一样可胜寒。如今,虽隔千里,但我无时不刻想念着大古坳小学的孩子们,他们成了我一生的牵挂。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生活学校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生活感悟
学校推介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