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以培养卓越型教师团队为目标的教师培养档案的创建,师资队伍培养的核心在于教师培训,需要建立分专业、分年龄段、的多层次全方位培训体系,构建教师培养档案。
关键词:教师培养;方案;档案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校发展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只有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营造教师健康成长的工作氛围,坚持不懈地加强师德建设,才能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从而提升学校发展的整体水平。创建教师培养档案,提出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工作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对习总书记精神的解读和实践:培养“身心健康、具备卓越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给未来世界领跑者”。育人方式的转变,要求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条件。
二、培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师要重拾教育事业的初心,牢记自己的使命是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理想和信念,有仁爱之心,努力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我校要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意识的卓越教师队伍;要培养一批心怀大爱,充满教育情怀,不忘初心梦想的教育家。
三、研究培养方案,建立人事档案。
1.“因材施教式”分段培养,创建分层人才培养智库。
(1)构建系统的新进教师的入职培训档案。近年来引进的教师大多是综合类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初入职场、初为人师,经验不足。为了让新进教师更快融入学校,站稳讲台,入职培训尤为必要。一是理论类的集中培训,主要包括校史文化、学校组织制度、校纪校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信息技术、公文写作等。二是学科类跟岗培训,以级部或教研组为单位,帮助其熟悉高中教材大纲,听课、磨课,学写教学设计,鼓励其上一堂公开课等,实行导师负责制,一对一跟岗。三是教学比赛,竞技性验收培训成果,促进交流,激励进步。
(2)建立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机制。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他们的成长营造更好的环境,并建立相关的体制机制。在梯队建设方面,各学科教研组要建立学科梯队,建立“青年教师智库”,选拔优秀的青年老师作为梯队后备力量,挂牌名师具体指导青年教师成长,学校为梯队培养划拨专项经费;在科研课题申报方面,给予优秀青年教师一定比例的名额;在职称评聘方面,打破传统体制,鼓励优秀青年教师破格晋升;在用人选人方面,给予优秀青年教师破格走上管理岗位的机会。
(3)注重中年骨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渠道。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关键环节。全体教师按照“骨干——学科带头人——名师——大师——教育家”序列递进发展,螺旋上升,让更多的名优教师脱颖而出,为我校教育事业注入强劲的动力。从人事角度,提供优渥待遇,保证无后顾之忧,并提供更多对外发展和交流的平台;从宣传的角度,努力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举办评先推优的项目,宣传和奖励优秀骨干教师。对外交流方面,定期派骨干教师去对口帮扶学校及其他兄弟学校讲学、交流,发挥所长,传授经验,指导教学,促进校际交流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开阔视野,激励发展。
2.充分整合资源,提升培训力度,建立菜单式培训档案。
(1)定制化培训:广泛听取教师意见,真正做到教师培养定制化。针对教师不同特点,建立“三类式”培训体系:“菜单式培训”——教师各取所需,并通过菜单自主选择研修;“共同体培训”——通过单项研训交流,让教师与同伴一道成长,养成共享与互通不同知识和体验的共同体精神;“分层式培训”——通过分层设计教师专业发展研训项目,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如教工的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干部异地浸入式挂职培训等。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能力提升的培训力度。
(2)集中培训:根据区级、市级、省级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的统一规划和要求,参加教研活动或者集中课程学习。并由管理培训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将老师们的培训进度记录在案。
(3)海外培训:在实施原有的教师培训基础上,制定海外培训计划,接触全球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用的教学方法,从而整合和寻求新的教学思路。
(4)跨界学习:鼓励教师多读书,提供推荐书单;开展多主题的教师沙龙,提高教师的人文、体育和艺术素养;组织户外拓展活动,增强教师团队凝聚力。
3.扩大对外交流宽度,注重建立校级交流档案。
(1)依托高校的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平台。我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精神与大学一脉相承,大学部对我校办学发展和政治方向给予了高度的指导。迄今为止,教师队伍中,有超过50%的是毕业于师范类高校的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因此我校更应该依托资源,如基础教育前沿理论、学科教育、信息化研究和探讨成果,利用教师教育学院的“国培”、“省培”等培训项目,给老师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2)鼓励离退休教师发挥余热,回校“传经送宝”。我校可开设名师讲堂、教师沙龙等主题活动,或通过教学节、教育节等大型教学教育活动,邀请他们回校看看,指导或者讲学。一方面是指导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另一方面为学校教育事业献计献策。我校之所以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创造历史,就是因为有他们为代表的这批老教育家,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他们严谨、敬业、执着的精神,传承和引领了学校的文化。
参考文献:
[1]张琳琳,陈建平.“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9 (21).
[2]杨国英.中学新教师岗前培训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學报,2019 (05).
[3]张学源,张炼煌.搭建校本研修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师道.教研,2019 (11).
作者简介:陈雅婷(1985.1-)女,湖北汉川人,硕士,中级,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