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忠平
摘要:计算在数学教学中属于一项基本且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内容之一。加强学生计算能力一直都是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从学生数学计算学习的现状以及如何科学运用教学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计算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计算技巧。
关键词: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以及学校并没有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没有很好的提高。因此,如何有效科学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了当前所有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将以如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进行分析。
一、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
1.1未能严格要求,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便是学生没有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要运用竖式进行计算,但是在学生进行计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过程非常的混乱,题目之间的界限也无法分辨。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也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演算,有的学生会直接在试卷或者是书桌上计算,这些习惯对学生的计算是非常不好的,对计算的能力也会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学生在计算中会出现不仔细,粗心大意,马虎的情况,这些情况也是影响学生计算能力养成的重要因素。
1.2基础知识未能完全掌握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会遇到一些综合类型的题目,学生在面对这类题目时,往往会无法下手,不知道该从哪一步开始计算,致使学生经常会因为复杂的计算过程而导致出现问题,没有正确的解决方式,不知道该如何运用简单的方式解答题目,这也体现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没有完全的掌握,无法学以致用。
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2.1完全正确地掌握数字基础知识
很多学生在计算数学题目当中,常有一些习惯性、常识性的错误,究其根本是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力度不够,对一部分的数学运算法则没有正确理解并加以运用,所以很容易在计算中落入题目陷阱,数学思维上的计算偏差,最终导致运算结果不够准确。数学中的计算,涉及大量的基础的数学知识,想要准确地解答计算习题,必须掌握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并达到多种数学知识的整体统合运用。例如涉及加、减、乘、除等多种运算法则的试题,其中包含多个公式定律,学生只有完整地掌握其中的知识,才能高效准确地进行计算解答。
2.2培养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的自信心与兴趣
部分学生之所以在计算能力上相对薄弱,主要是其自信心上的缺乏,对提升计算能力的兴趣和热情不足充当动力。而其原因则是因为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受应试教育思维影响,依赖于应用“题海战术”,通过重复性、强制性的练习锻炼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1]。但是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反感,从而滋生抵触情绪,最后产生逆反心态,丧失学习上的积极主动性。对此,数学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教学备课,以情感教育作为重要引导手段,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建立起学习自信,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最终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心态。
2.3带领学生学会多样化的数学解题方式
学生想要提高自身的数学运算能力,需要理解掌握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无论碰到何种类型的试题,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最简单、高效的解题方法,从而快速计算出正确答案。因此,在数学教育中,针对经典例题时,数学教师应当多鼓励、引导学生尝试“一题多解”,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上进行思考,学生在这样的解题过程中能够消化融汇已有的知识,从而让计算变得更加灵活自如[2]。就比如在选择题的解答中,就可以使用代入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等常用的解题思路,这些方法不仅快速、高效,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犯错的概率,使学生能夠更好的应对不同类型的题目。同时,教师还应当有针对的培养学生在面对特殊题型时的创新能力,减少“解题思维定势”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影响[3]。
2.4运用科学的方式对学生计算错误进行纠错
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与学生所犯的错误是分不开的,只有发现了错误,改正错误,才能将计算问题进一步的提高。对此,数学教师在发现学生计算有错误的时候,不可很严肃地批评,要平复情绪,用平常心对待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并将错误作为一个重点加以训练和利用。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需要格外的注意,此阶段的学生,注意专注时间不长,计算知识理解的不多,思维能力偏低,在计算的过程中做不到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所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计算中犯的错误会比较多一点。在对于学生计算中犯的错误,首先教师得正确认识这些错题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所犯的错题进行科学的讲解,并对此进行划分、归类,找出其中的缘由以及结果,让学生能够在犯错中探究原因,改正错误,进而提高计算能力。
2.5计算习惯的良好养成
计算习惯与数学计算能力的优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学生拥有良好的计算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减少犯错的机率,加强数学计算过程的正确率。想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认真审题进行培养,题目中包含着数字,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隐藏的条件等,学生需要对题目有全方面的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正确的解答问题。其次,学生在解答中,要字面工整的书写数字,计算公式、运算符号还有过程,都要书写清晰,避免漏写过程等情况。最后,在计算结束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检查是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在过一遍思路的过程,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减少错误率。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数学教育改革已经有了不少的提高,但是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是需要教师们加以重视。数学计算能力的高低与数学知识掌握多少的情况是对等的,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将数学计算与生活实际能够完美的结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范文伟.科学运用教学策略 有效培养计算能力[J].教师,2017 (14):107-108.
[2]黄寨莲.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剖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 (02):154.
[3]卢胜男.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 (07):1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