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今书法的实用性

2020-03-27 12:25李梦梦
神州·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用性审美政治

摘要:在当今书坛,关于书学是否还具有实用性的争论被越来越频繁的推向广大群众的视野。诚然,随着古代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以及现代电子打印设备的出现,书法的作用似乎越来越小,以至于逐渐淡出寻常百姓家。书法曾经作为六艺之一,其具有的经世致用地位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动摇。那么,当今书法对比古代书法是否完全失去实用价值,而流于单纯的审美艺术就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实用性;审美;政治;艺术

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①另有多处史料记载文字的出现乃是一位名叫“仓颉”并天生四目的圣人所造。但是后世不乏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汉字的出现,乃是先民们在实践中所发展出来的一种产物,这种产物必然需要经历不断的推演,完善,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不是靠一人之力便能够完成的,笔者亦认为如此。文字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物,它在更多层面上更接近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上的产物,这种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应运而生的产物在古代到底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才能使“天粟雨,鬼夜哭”呢?笔者将以古今文字为线索,在以下几个方面浅析古代书法的实用性。

一、书法在古代的实用性

书法由篆至隶,不断趋于简便,最初的文字无疑是出于实用,然而随着各种书体的发展,书法不仅仅局限于实用,它的审美性也逐渐凸显出来,下文将浅析古代书法的实用性及书体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审美性。

(一)书法的纯实用性

1.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备系统的文字当属殷商甲骨文,早期的甲骨文在契刻的过程中是出于一种随意,简化的实用目的上创造出来的,没有出现任何有目的的将文字契刻的具有审美性的痕迹。②学者认为甲骨文的出現是为了沟通神明,达到一种祈福占卜的作用。这与先秦时代所处的社会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先秦的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一些现象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认为打雷、地震、洪水等都是上天的惩罚,在这种社会意识中便有一种职业应用而生:占卜。据《周礼》记载③,占卜工作是团队合作,且分工明确:

龟人,负责取龟,攻龟

菙氏,掌共燋契

卜师,作龟

大卜,占龟

占人,占龟,系币

由此可知,在文字伊始,其必然是出于实用性的目的,即:沟通天人,占卜福祸。

2.科举仕途

以唐朝为例,朝廷设国子监,并设书学以培养书法人才。科举中,书法优者便能脱颖而出。唐代国力雄厚,加上以书取仕,引得无数读书人竞相学习书法,以求官运通达。唐朝科举极为重视书法好恶,这与太宗好书亦有紧密的联系。所谓上行下效,一国之主喜爱书法,那么在任命官员时自然以书佳者为先,这也不足为奇。

文人学书还出于儒家入世的观点,学好书法对于仕途来说是直接有益的,因此,大多数人为了一种“经世致用”的目的来学习书法,渴望在政治场上大展拳脚,扬名立万。

3.研究考古

历史的河流不断淘汰上一段历史,重造新的历史。古代没有网络,没有电脑,书法又是一种可以普遍流传且能用于记事的学问,因此,其在考古过程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2016年3月2日确认的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墓主是第一代海昏侯及废帝刘贺之墓为例,墓中出土上万件文物,其中包括上万吨的铜钱,精美的玉器、礼器、兵器、漆皮、金器等,让考古专家为之震惊的同时,一个疑问也徘徊在考古专家心中:墓主究竟是何等地位,才能拥有如此奢华的陪葬。随着考古进程的发展,一枚龟纽玉印被发现了,玉印约1.7cm2,为上等和田玉所制,上刻小篆铭文:“大刘记印”。上面的铭文告诉我们该墓主人生前应是皇家贵胄。此外,出土金饼上出现了:“海昏侯臣贺”的字样,这为墓主人身份的考古提供了不匪价值,但是并不能完全肯定墓主人便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使考古人员完全确定墓主身份的一个证据是棺椁内出土的一枚玉制私印,该印边长2.1cm,通高1.5cm,印文为阴刻篆书:刘贺。这便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墓主人的身份便是刘贺。

通过书法分析来考察古代文化的事例多不胜数,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副教授马健中先生曾经在《巩县石窟北朝造像题记》中提到:北魏孝文帝时虽设百官、品爵,但由于“流外位卑而不载”,加上当时北魏官氏制度的漏缺,有一些官职不见史书,这给后代学者治史研究带来诸多不便④。马健中先生在该书中以造像题记为考证对象,对出现的官爵、爵号等进行了考略。这对于考察北朝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不得不说,书法的记事功能使它的实用性更加广泛,这也是它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实用兼具审美

当今学者普遍认为成熟的隶书出现于东汉时期,在这之前的文字被称为“古文字”隶书包括后来出现的其他书体被称作“今体”。书体由篆至隶,其目的便是出于实用,几乎同时,行草书也终于问世。篆书快写、拆减笔画等书写行为使得写字越来越趋于简便。可以说在东汉以前,书法只有“实用性”,直到东汉以后,书法才渐渐具备了“审美性”。如赵壹在《非草书》中说道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书法的学者,甚至达到了“夕惕不息,仄不暇食”的地步。⑤从该篇书论中,我们得知,书法艺术在东汉后期已经进入了自觉期,单纯只有实用性的书法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实用兼具审美,且以实用为主。

从东汉时期书法出现审美性以后,其审美性被提到越来越高的地位,在实用的基础上,文人士大夫对于书法美的追求也日益高涨。书法在实用的同时,书法家对文字进行二次创作,赋予文字美感,也使得书法的艺术感更加强烈,兼具实用与审美,二者相辅相成,彼此成就。

二、书法在当代的实用价值

如此种种,书法在古代的实用价值不是三言两语便可道尽的。然而书法在当代也并非完全丧失其实用价值,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一)广告装潢

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一些以书法作为元素的包装设计,如“贵州茅台”“海之蓝”等价格不等的白酒包装上都有具有书法元素。当代,我们正在大力提倡文化自信,随着中国风广告设计的出现,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种类,越来越频繁的被用来作为商业广告设计。如果留心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在广告装潢上出现的书法大都为楷书或者行楷。这是由于楷书便于认识,而草书却难以被一般大众所接受。在广告设计中,书法所承担的角色不仅仅是装饰性,更多的是实用性,是一种向大众传达信息的实用性。

另外,现在一些艺术家的书法被收录到电脑输入法里,如启功体,便被收录其中,这也是书法实用兼具审美的一种体现。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冷冰冰的印刷体,对审美的要求使得书法体进入电脑,如今,书法依然非常普遍的存在我们的视野中,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存在形式。也正是因为这种审美性,才使得它的实用性也日益提升。

(二)书法进入中小课堂

随着硬笔的出现,书法不再仅仅局限于软笔,也开始包括硬笔书法。硬笔书法虽然没有笔画的粗细变化,但依然保留古代书法的基本形态,如收放、展促等。相比之下,硬笔书法在中小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中小学生学好硬笔字对于考学来说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古代科举一样,当代应试也十分重视考生的字体如何。中小学的书法教育以楷书为主,其次为行楷,以“准确、大方、美观”为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讲,书法在中小学课堂上具有纯实用性的功能,与科举制度极为相似。

结语:

无可厚非,书法在古代具有的实用意义重大,一手好字是封妻荫子,仕途顺畅的敲门砖。然而在当代,书法的实用价值仍然不容忽视。虽然现在通讯便易,但仍然有不少文人、学者、诗人等通过书信进行往来。这些书信以硬笔居多,软笔较少,均是出于实用性。只有书法家所创作出来的“展厅作品”才具有纯审美性,其它书法作品大都实用兼具审美,且以实用为主。总而言之,当代书法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实用性和审美性会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作为传统文化,只会焕发出日益强烈的生机。

注释:

①《淮南子·本经训》,刘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次印刷

②《中国书法史秦代卷》,丛文俊,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③《周礼》,周公,北方文艺出版社

④《巩县石窟北朝造像题记》,马健中,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⑤《中国书法理论史》,王镇远,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7月第12次印刷

作者简介:李梦梦(1996.05-)女,汉族,河南西平县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书法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实用性审美政治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凤凰精选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抢眼披风
不一样的水桶包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