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光》中的生死课

2020-03-27 12:25胡一杰崔菱逸
戏剧之家 2020年5期

胡一杰 崔菱逸

【摘 要】电影《幻之光》是导演是枝裕和的处女作,此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上映之初便力克群雄。凭借此片,是枝裕和收获了1995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最佳新人及最佳摄影两项大奖。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影片对生死的阐释,借助存在主义的表现手法,探讨《幻之光》中关于“生命与死亡”的主题呈现。

【关键词】是枝裕和;幻之光;生命与死亡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5-0094-01

自影片《幻之光》起,导演是枝裕和的所有作品便围绕主题“生命与死亡”展开。每一部电影,“死亡”都是必不可少的线索,他擅长表达人的孤独、生死、记忆等,常用人文纪实的方式拍摄,专注使用光影的变化来塑造画面,其电影作品大多讲述具有生活气息的家庭伦理事件,但往往引发观影者对于当代人际以及内心的重新思考,由此被称为“同辈人中思想最严肃的导演”,最早体现出这一点的便是《幻之光》。

影片开头的两场死亡讓观众印象深刻。电影主要讲述了当时只有十二岁的主人公由美子放任祖母离家出走导致其失踪和死亡,这使她始终心怀愧疚;婚后由美子过着平淡又幸福的生活,但在一个平静的早晨,一向恩爱的丈夫突然死于铁轨之上,这便是由美子的两个心结。多年后由美子再婚,但前夫介于意外与自杀之间的暧昧死法使她始终心怀疑虑,此时的丈夫告诉她,人内心的孤独会让死亡变成幻之光,会不自觉地跟随,自此由美子打开了心结,开始了新生活。影片探讨了关于生和死的问题,在是枝裕和所处年代中,由美子内心的失落感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失落与孤独充斥着人们的内心。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生活光鲜亮丽的人们内心中的孤独、焦虑,对于个人生存的意义与价值的追求正是大家对“存在”的思考。人的终结是死亡,每天都是盲目接近那一天的到来,死亡作为最后的归宿,是意义深重的。由美子的两次心结,祖母和前夫的死亡都是存在主义的践行者,他们跟随着心中那一道孤独、失落的一束幻之光走向了黑暗。影片的最后,由美子终于明白了这一点,她的释怀可以说是对于存在主义的超越。

导演是枝裕和在影片中减少了戏剧冲突,用更多看似平淡、隐忍的方式娓娓道来,用镜头的语言来刻画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压抑。整部影片的镜头离不开光影的变化和特写,这也是与电影名字之间的联系,影片的开头便是在阴影下的隧道,昏暗狭窄,营造出了一种压抑的氛围,但是隧道之外的亮光与昏暗的隧道形成鲜明对比,这光线的变化反映出的也是个人内心的转变,也暗含了片名的含义——追寻着光。开头中,从昏暗的隧道中走出的祖母和由美子的前夫,他们都是追寻着隧道另一端的光亮,在影片的开头就已经为他们的命运埋下了伏笔,最后由美子的心结解开,展现出他们只是为了追寻那一道光而匆匆离去,来不及说再见,这就与影片的开头相呼应。

影片对于生和死都没有进行批判和评价,给予了两者充分的尊重,但是在影片的最后传达给观众的是对于生命的崇尚,这是对存在主义的超越。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和过去告别,但是影片中最初的由美子不是告别,而是封存记忆。所以尽管由美子再婚,过着幸福的生活,当不经意揭开尘封的记忆的时候,痛苦依旧会淹没她,当她回到故乡、看到前夫工作的地方的时候,那些看似被遗忘的悲伤就会铺天盖地袭来,将她吞噬,她便再次回到了黑暗中。由美子对于痛苦和悲伤从来没有选择接受,她只是在一味躲藏和逃避,所以一旦记忆的堤坝有细微的裂缝,她就会重新感受到痛苦,所以当她再婚之后会问丈夫:“你既然爱你的妻子,你为什么还要娶我呢?”对于由美子来说,过去的不幸与痛苦永远存在于回忆里,人永远都只能带着不幸和痛苦走下去,这是死者对于生者的惩罚,这是生存下来的人必须要背负的苦难。对由美子来说,真正放下过去,真正认识到死亡的含义是在她亲眼目睹了一场葬礼之后,这场葬礼在影片中意味深刻,不仅是告别死亡,更是由美子告别悲伤与痛苦的葬礼。这种告别不是抛弃,而是新的开始,意味着内心的坦然接受,是对于死亡的接纳。死亡是另一种存在的方式,等同于生的一种形式,这也是影片所要表达的中心。

由美子的丈夫告诉她,人们追寻着那束来自于海面的光,就像很多人的死因一样无法解释,接受那束光就是接受死亡,必然要面对。在影片的最后,由美子换下了黑色衣服,穿上白衣蓝裙,这意味着由美子学会了接受和面对,她选择了面对着光生活下去。

《幻之光》用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向我们展示出了由美子的心路历程,对于存在主义的反抗,具有是枝裕和强烈的个人特点。在是枝裕和的镜头下,每一场光的变化和每一件简单的事物都蕴含着不一样的深意,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探讨着最严肃、最悲伤的话题。观众通过由美子的故事,对于生与死有了更深刻的想法和认识,传递出对于死亡的尊重与接受,以及生命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程诗琦.是枝裕和电影表现形式与风格的变迁[J].电影文学,2018,(21):77-79.

[2]赵宏涛.是枝裕和电影的美学风格[J].电影文学,2017,(04):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