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德
【摘 要】本文从《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和《故事》三本书中,使用总结、梳理、对比和提炼的方法,对电影剧作理论课题中“情节点”和“高潮”两个知识点进行文献综述。从而提高剧本创作过程中的方法技巧,增加对“电影剧作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情节点;高潮;剧作原理
中图分类号:J90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5-0074-02
选擇“情节点”与“高潮”两个知识点进行文献综述,是因为在剧本创作过程中,这两个知识点有着“井喷点”的意味。从剧本设计原理出发,“情节点”和“高潮”都是一部剧本在整体创作布局中的核心部分。很多时候一些有经验的作者也是习惯从这两点出发,再延伸到剧本创作的其他部分。这其中涉及剧作的结构、幕设计、情节设计、开头发展和结局等关联的剧作知识点。
在约翰·霍华德·劳逊写的《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1]一书中,悉德·菲尔德写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2]一书中,罗伯特·麦基写的《故事》[3]一书中,“情节点”与“高潮”之间的关联有着递进、包含或者重叠的关系。本文将围绕这三本书中的相关知识点展开阐述,对这些观点进行交叉对比和概念总结,从而找到它们之间的异同。希望这样的梳理对我们的剧本创作能有一些实用的帮助。
一、“情节点”与“高潮”的电影剧作文献综述
“情节点”一词最先出现在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的一书中。他认为:“‘情节点是主人公的一个机能,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直到结局。而剧本的主旨是不断地从一个情节点发展到另一个情节点。”对于菲尔德来说,显然情节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甚至是剧本创作中的关键。想理解他关于“情节点”的解释,就需要先认识菲尔德是怎么来定义电影剧本的结构或者组成的。
他认为一个剧本简单来说是由三幕组成的。第一幕是开端也是建置,大约占了30%的比例;第二幕是中段也是发展和对抗,大约占了40%的比例;而第三幕是结尾或者结局,占了剩下30%的比例。在剧本第一幕的尾部要设置情节点1,在第二幕的尾部是情节点2。也就是说构架剧本的故事线是由:开端、情节点1、情节点2、结尾这四件事情组成的。开始创作一个剧本,紧紧按着这样的组织设计,我们就能顺利完成创作且不会跑偏。菲尔德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总结概括能力,通俗易懂。在书里提到一个剧本是由很多小型的段落组成的,每一个段落可以认为是一个小的情节单元。一个剧本大约由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段落组成。把这些段落沿着三幕的结构,再设置好结局、开端、情节点,就自然形成了剧本。
菲尔德认为:“‘情节点并不需要是一个戏剧性的时刻,或者是一个主要的场景或段落。但它一定是出于故事需要而设定的偶然故事、情节或大事件。情节点1——故事的真正开端,即“钩住”动作并把它转向另一个方向的偶然事故、情节或大事件。情节点2,它导向故事的结局。”这就等于进一步给我们指出了创作要领。
“高潮”一词,最早是由作者约翰·霍华德·劳逊在《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一书中提出的。菲尔德提到的结局,实际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包含了劳逊说的“高潮”。又或者说劳逊提到的“高潮”是在情节点2开始,然后自然延续到结尾,便形成了菲尔德说的结局。劳逊在《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一书中认为,“电影剧本的结构由四个部分:说明、进展、必须场面和高潮组成。在原则上,‘高潮是动作的基础和顶点。”这里说的“高潮”就可以理解为菲尔德所说的结局。
而之前菲尔德提到的“情节点1”和“情节点2”在劳逊的书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劳逊说的“从属高潮”。“从属高潮”指的是当运动或者情节发展到一个必要顶点的时候所引发的“情节点”。而劳逊提到的必须场面,劳逊解释它是:“观众所预见的和所期待的危机,是进展趋势的目的。它是冲突的有形的顶点。”那么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菲尔德的“情节点”的另一种说法。或者我们可以理解为必须场面到达顶点,就是“从属高潮”的出现,即菲尔德说的“情节点”。
补充对比一下劳逊的其他两个观点的概念。劳逊认为电影的进展通常是比较简单的,“明确了动作的社会条件以后,影片便向前推进,将人物的意志冲突一直导向必须场面。”所以这里说的进展,我们可以对比菲尔德提到的发展。而劳逊认为电影动作应该是电影剧本的单元。这有点像菲尔德提出的段落,但好像多了流动性,少了板块性。当我们看到劳逊的另一个定义的时候,我想大家也许能感觉到点什么异样。劳逊认为,“电影动作是电影的基础单元,而动作的最小单位叫镜头,几个镜头或者是一组蒙太奇镜头便形成了电影动作。”也就是说劳逊一直把电影看作流动在银幕上的影像,而不是单纯从文字角度出发。所以在对比两个人的理论时,就感觉是在用静止和运动一起对照着看问题。当然劳逊有他的局限性,毕竟他在出版《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这本书时是1936年,而电影部分是1949年再版的时候增加的。
对比两个人的理论,可知菲尔德的理论是更加清晰、干练和实用的。他提出的“情节点”的设置,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而劳逊的观点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则更像是对历史的回顾,其更多的是概念和基于戏剧剧作的理论。但是他们两个人在很多地方是可以重叠的,“情节点”和“从属高潮”,“结局”和“高潮”。
接下来我们就要把另一个作家拉入我们的视野,罗伯特·麦基。罗伯特·麦基在2014出版了《故事》一书。
麦基认为故事的组成设计分为五个部分:激励事件、进展纠葛、危机、高潮、结局。他认为“激励事件可以是影片中所发生的第一个事件。当一个激励事件发生时,它必须是一件动态的、充分发展了的事件,而不是一个静态的或模糊的事件。激励事件必须彻底打破主人公生活中各种力量的平衡。而主情节的第一个重大事件必须在讲述过程的前四分之一时段内发生。也就是说一部2个小时的电影,激励事件定位于前半小时之内。”这个“激励事件”的解释与菲尔德的“情节点1”极其相似和吻合,我们简直可以直接认为这就是“情节点1”的另外一种说法,但是它们又有些许不同之处。麦基说,“因为激励事件,高潮必须发生。”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激励事件”和“高潮”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连理关系,这是“情节点1”、“情节点2”和“结局”之间所没有提到的。这里提到的“高潮”实际上很像劳逊提到的“高潮”,又或者是菲尔德说的“情节点2”到“结局”之间的部分。但是麦基在提出“高潮”的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新的概念词——“危机”。麦基把“危机”放到了五部分结构的第三部分,它指的是决定。他认为,“危机是故事的必备场景。从激励事件开始,观众就一直期待这个场景。危机和高潮都是在最后时刻才发生的,而且发生在同一个场景。如果危机发生在一处,高潮在另一处,那么就必须把它们剪到一起,让它们在电影的时空中融合为一体。”麦基在定义“高潮”时是这么说的,“主人公选择采取的那一行动成为故事的终极事件,将导致一个正面的、负面的,或者具有反讽意义的正面、负面的故事高潮。”我们综合的来看这段话,麦基把菲尔德的“情节点2”这个事件实际上做了拆分和细化。这里说到的“危机”,我们可以理解为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如果是一个曲线图,它应该是一个水平线以下的最低谷。然后,突然爆裂拉升到水平线以上的最高点,完成高潮的使命。“危机”和“高潮”不能分开,统一之后形成“情节点2”,甚至更偏后一点。而劳逊的“高潮”就更加笼统,它包含了“情节点2”,也包含了结局。麦基说的“结局”则是一个真正的结局,它是故事尾部的一个情感或者影响的延续;一个属于次情节的收尾或者场景;一个给观众的交代或者是尊重。当然菲尔德的结局要比麦基包含的更多一点东西,菲尔德认为“结局就是解决方法。”也就是说,菲尔德的结局要比麦基的更往前一些,它甚至接触到了麦基的“高潮”。
虽然,三位大师的说法各不相同,但其本质的内核却又有那么几分相近。麦基还是更加细致,他提出了“主情节”和“次情节”的概念。即主人公的第一诉求就是“主情节”,主情节的激励事件就是一个“大钩子”,它必须是“情节点1”;而“次情节”可以是主人公其他的情感或者线索,也可以是次要人物的命运或者归宿。麦基的这种设计,就让故事变得更加曲折多变。主次情节就像是线一样,它们的激励事件在各自的线上交替出现,穿插推进,直到主情节的危机高潮结束。
二、总结
从年代上看,作者约翰·霍华德·劳逊的《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最为久远。他的理论更趋向于对电影剧作在那个时代的当代性的概括,是戏剧剧作理论与技巧的延伸。书中也列举了众多的影片实例。书中的视点并没有从学科角度出发,更多的是从影像的传达出发。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则更接近当代,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剧作实操体系。其中的知识点层次结构分明,语言精练易懂且非常实用。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中的内容堪称绝佳的入门教材,值得反复推敲。美中不足的是不够细致入微,没有形成立体的剧作原理。罗伯特·麦基的《故事》是近代出版的图书,整体更加成熟。麦基系统地把传统学术、剧作理论、创作技巧、注意事项、个人经验、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在一起呈现给读者。
对比几个作者在“情节点”和“高潮”上的阐述可知,其说法不同,但是基本原理相通。三本书在不同的时期和发展阶段受到电影发展的局限,呈现的表象和细节略有不同。把三本书的知识点综合研究下来,我们会发现自己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立体的剧作观念。其中的细节可以相互弥补、变通。通过这种变通我们可以自由地穿梭在创作的海洋中而不会迷失方向。当然任何理论知识没有一成不变的,我们在总结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疑问。难道电影的剧作一定要沿袭一个线性的变量发展吗?可不可以有更多样的变化?这些结构上的顶点能不能改变位置呢?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剧作的形式还有没有更多的选择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创作中去求索,去发现。
参考文献:
[1][美]约翰·霍华德·劳逊 著,邵牧君,齐宙 译.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M],中国电影出版,1961年.
[2][美]悉德·菲尔德 著,钟大丰,鲍玉珩 译.電影剧本写作基础[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2012年.
[3][美]罗伯特·麦基 著,周铁东 译.故事[M],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