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E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的曲式分析

2020-03-27 12:25朱林霞
戏剧之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曲式分析奏鸣曲贝多芬

朱林霞

【摘 要】在世界音乐史上,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对钢琴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这些作品的曲体结构十分精致和富于创造性。《E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是贝多芬较晚期的作品。该文通过对这首作品曲式结构的分析,以期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作品。

【关键词】贝多芬;奏鸣曲;曲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5-0054-01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著名音乐家,是德奥优秀音乐传统的集大成者,他的音乐创作表达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和人生观,将18世纪的古典主义与19世纪的浪漫主义完美融合,汇聚于自己的艺术创作。

一、创作背景

1815年滑铁卢战争失败后,贝多芬的精神受到打击,之后的几年他克服了精神上的危机、身体上的疾病、经济上的压力等困难,于1820年创作了《E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9)。他原本是把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作为单独的作品来创作,之后受到出版商的委托,才谱写了三首鋼琴奏鸣曲。

二、主题材料

第一乐章。该乐章共两个主题,分别为主部和副部主题。主部为一到八小节,旋律线条是一个跨越小字组la到小字二组la的波浪形,以十六分音符为主,左右手交替演奏。主题波浪起伏,节奏快速活泼,富于歌唱性。副部同样为八小节,音符变得十分细碎,由此可见在形象方面与主部主题形成强烈对比。

第二乐章。该乐章共两个主题,分别为主部和副部。主部为八小节,上下行均为跳进连奏,旋律线条是一个跨越小字组mi到小字三组do的拱形。副部为十小节,由主部发展而来,旋律线条是一个跨越小字组fa到小字三组re且不断向上的波浪形。整个第二乐章都十分铿锵有力,给人一种振奋的感觉。

第三乐章。该乐章只有一个主题,主题共十六小节,是一个八加八的方整形乐段。音程关系主要为跳进,旋律线条为波浪形,以四分音符为主。旋律优美,节奏缓慢,与前两个乐章有着很大的对比。

三、节奏织体

第一乐章。该乐章以2/4拍为主。主部弱起小节的左右手为主调E大调的分解主和弦,之后的每一拍均为分解和弦。副部为3/4拍,左右手和弦以级进为主,从第12小节开始出现跨越数个八度的分解和弦,以三十二分音符为主,节奏稍自由,旋律优美,十分具有流动性。展开部由主部主题发展而来,旋律声部不断交替出现在左右手。

第二乐章。该乐章以6/8拍贯穿全曲,主部以两个f开始,后转入p。右手以八分音符单音为主,左手以纯八度为主。副部右手为旋律,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使用p的力度进行演奏,左手伴奏是b小调的属音持续进行,该主题后四小节为前四小节的八度双音进行。尾声非常简短,左右两个声部呈反方向进行,最后以和弦结束该作品。

第三乐章。该乐章主题为3/4拍,之后六个变奏的节拍几乎全部有所变化。即使贝多芬保持了调性、和声、旋律主干音不变,但每一个变奏都呈现出了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使得整个变奏曲给人以跌宕起伏的感受。

四、曲式结构

第一乐章。该乐章为奏鸣曲式。根据节奏、调性、织体及旋律进行方式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四个部分。呈示部主部是两个四加四的乐句构成的方整性平行乐段,副部为八小节的乐句。展开部的最后以E大调的属和弦结束进入再现部。再现部几乎为完全再现。尾声比较长,主要以主部的素材为基础,最后在高音的持续音中结束全曲,极具收拢性。

第二乐章。该乐章为奏鸣曲式。根据节奏、调性、织体及旋律进行方式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四个部分。呈示部由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构成,主部是两个乐句构成的方整性平行乐段,副部也是两个乐句构成的方整性乐段。再现部与呈示部相比稍有变化。尾声十分具有爆发力。

第三乐章。该乐章为变奏曲式。根据节奏、调性、织体及旋律进行方式分为主题材料、六个变奏和尾声。主题材料共16小节,是两个乐句构成的方整性平行乐段,这一部分是整个奏鸣曲的核心。主题无比优美,与前两个乐章形成强烈对比。

五、调性布局

第一乐章。该乐章主要调性为E大调,呈示部主部为E大调,副部与主部调性为主属关系,为B大调。展开部经一系列转调,回归主调。再现部主副部调性统一,副部调性回归统一全曲,因此该曲为奏鸣曲式。尾声延续主要调性E大调,在主和弦上结束该乐章。

第二乐章。该乐章主要调性为e小调,呈示部主部为e小调,副部与主部调性为主属关系,为b小调。再现部主副部调性统一,副部调性回归统一全曲,因此该曲为奏鸣曲式。尾声延续主要调性e小调,从属和弦到主和弦结束该乐章。

第三乐章。该乐章主题材料为E大调,之后的六个变奏和尾声均为E大调。

六、结语

贝多芬音乐作品创作的构思和手段总是在不断超越传统,超越自己。这使贝多芬的创作直接与19世纪的浪漫主义潮流联系起来,在晚期的创作中,尤其体现出他的创新与进步,因此贝多芬被称为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代表人物。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第4版)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205-216.

[2]张洪岛.欧洲音乐史(第1版)[M].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147-170.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第3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230-259.

猜你喜欢
曲式分析奏鸣曲贝多芬
手机上的奏鸣曲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春天的奏鸣曲
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曲式分析
钢琴曲《六月——船歌》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