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源
【摘 要】我国戏曲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历史的洗礼,沉淀下丰富的戏曲文化精华,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蕴意。戏曲表演凭借其自身肢体语言与背景音乐之间的配合,在故事演绎与人物塑造方面有着独到的表现形式,戏曲表演基本功决定着戏曲表演的效果,本文探究了戏曲表演基本功对故事演绎与人物塑造的影响,分析如何将戏曲表演完美展现出来,推动我国传统戏曲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下去。
【关键词】戏曲表演;基本功;故事演绎;人物塑造;影响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5-0035-01
一、戏曲表演基本功
我國传统戏曲有京剧、越剧、豫剧、川剧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京剧讲究唱、念、做、打,戏曲表演者必须具备扎实的表演基本功,包括形体基本功、声音基本功、演绎基本功。戏曲表演者必须经过严格、全面和系统的表演基本功训练,才能将一部好的戏曲作品完美演绎出来,被观众认可,得到好的评价[1]。
二、戏曲表演基本功对故事演绎的影响
戏曲表演过程要求戏曲表演者按照戏曲剧本将戏曲故事情节展现给观众,主要通过戏曲表演者肢体语言以及表情神态去刻画人物形象,将自己代入到戏曲故事情节当中,将故事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以及情感都完美展现出来。众所周知,传统戏曲作品已经约定俗成,具有自身固有的表演形式,人物特征以及故事情节是提前设定好的,并且表演过无数次,故事情节走向和表现形式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与传承,有严格的标准要求。所以,戏曲表演对表演者的基本功有很高要求,戏曲表演者需要通过学习和模仿戏曲动作和神态,来充分还原戏曲表演中的故事情节,戏曲表演的形式既是学习戏曲的模板,又是表演者训练基本功的参考,任何新形式的表演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只有模仿到极致,还原度高,才能推动戏曲发展,才能创新戏曲表演形式,将戏曲文化代代传承下去[2]。
三、戏曲表演基本功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一)把握人物外在形象特征
在戏曲作品当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区别于他人的外在特征,每个人物都生活在不同背景下,生活环境、生活阅历以及人生遭遇都不相同,因此,在塑造人物外在特征时,要求戏曲表演者要准确把握戏曲人物的特征,包括戏曲人物性格、年龄、肢体习惯、语言方式等。无论是戏曲表演的主角还是配角,都对戏曲故事情节起到重要作用,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决定着戏曲演绎效果的好坏,人物特征塑造好了,能够推动戏曲故事发展,将观众带到戏曲故事中去,切身体会到戏曲故事的魅力[3]。戏曲人物塑造离不开表演者基本功的支撑,只有在平时打下扎实的表演基本功,才能在戏曲演绎舞台上将戏曲故事完美演绎出来。例如《送表妹》中表妹先向姑妈讨得了信物玉钏,得到姑妈即未来婆婆的认同,她坚持走人少的“小路”,不走人多的“大路”。表妹的直率大胆表现出她对心上人真挚的爱,以及她对命运的把握。这就要求表演者将平时训练的基本功全面展现出来,生动、形象地塑造表妹这个人物特征。
(二)把握人物内在情感特征
戏曲表演过程除了要塑造戏曲人物外在形象特征以外,还要将人物内在情感特征演绎出来,让观众感受到戏曲人物情感上的变化,将戏曲人物演活,使戏曲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用情感征服广大戏曲观众。戏曲表演要求表演者表情到位,要演绎出丰富的人物表情,切忌固化情感表达方式,如遇到伤感就哭,或表现出难过的样子,遇到高兴事就哈哈大笑等。而是要结合戏曲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性格,然后根据戏曲人物的特征以及性格去表达人物情绪,将戏曲人物真实情感有特点地演绎出来。另外,戏曲人物在对话或者独白时,也要着重强调对情感特征的演绎,精心雕琢语言唱腔,控制音色,把握音调,将戏曲人物语言对话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让观众容易接受,能够引起共鸣,提升戏曲表演效果[4]。例如,朱素臣在《十五贯》中成功塑造了同根不同姓的熊氏兄弟,薄命同悲的苏侯二女,官员况钟、周忱、过于执,市井小民娄阿鼠等有着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朱素臣特别注重在相同生活、身份背景下,通过对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差异,不仅摆脱了脸谱化的叙述模式,使人物更加生动饱满,而且还在形象塑造中隐含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批判[5]。
四、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影视剧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戏曲表演造成巨大冲击,戏曲表演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传承和发展戏曲,当代戏曲表演者要强化表演基本功训练,增强自身表演功底,将戏曲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更好地展现给观众,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戏曲爱好者,从而将传统戏曲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靖凯.戏剧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策略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4):66-67.
[2]吴亮.戏剧表演中形体语言的运用分析[J].艺术评鉴,2019,(15):129-130.
[3]张智.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农机,2019,(07):51.
[4]隋兰.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J].戏剧之家,2019,(21):31.
[5]丛海霞, 李占鹏. 朱素臣《十五贯》人物形象探析[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6,(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