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以高校舞蹈专业多学科交叉课程的有效思考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高校舞蹈专业课程实际情况。首先分析高校舞蹈专业开设的必要性,其次从舞蹈与戏剧、舞蹈与美学、舞蹈与音乐的交叉融合3个方向深入说明并对高校舞蹈专业多学科交叉课程进行有效性的思考,进一步强化高校舞蹈专业多学科交叉的课程设计效率,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校舞蹈;多学科交叉;创新课程;有效思考
在近些年科学技术的迅速推广背景下,各种研究与学术成果在前沿领域与尖端领域突破,通常都会涉及不同的学科。舞蹈学科包括的内容不仅涉及表演、编舞以及舞蹈理论知识,还涉及社会领域学科、自然领域学科以及其他艺术领域的学科内容。今后的舞蹈学不再是闭门造车、孤芳自赏,而是和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建设,为舞蹈学的发展提供支撑。目前,我国的各所高校都应该将舞蹈专业进行多学科的交叉优化,完成创新课程的设置,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能培养出可驾驭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素质型人才,确保高校舞蹈学生可以全方面地成长。以下为笔者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1 高校舞蹈专业多学科交叉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1.1 舞蹈和多艺术学科交叉
目前,舞蹈与其他艺术学科的课程,如戏剧、音乐等课程并没有被广泛地引进高校舞蹈专业课程中,诸多高校与此相关的教材与科研比较少,并且有这方面教学能力的艺术老师非常稀缺。艺术类课程与舞蹈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有待深入推进,且要在多种知识结构中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多艺术形式交叉课程如何开设并进行有效教学,在国内并没有太多可以借鉴且成功的经验,所以这是需要大胆创新的课程改革之举,是推动高校知识创新、学术创新,推进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动力。
1.2 舞蹈和人文社会科学交叉
舞蹈学科组成结构中建立专业系统的舞蹈和人文社会科学交叉,内部结构的发展不平衡。舞蹈史学和舞蹈教育学的发展良好,舞蹈心理学以及文献学和语言学的发展相对差一些。和其他类型学科进行比较,[1]舞蹈史学与教育学的发展早一些,很多高校在学生的就业角度上思考,认为舞蹈教育学更加满足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在社会实践中触及的范围相对广泛。因此,高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逐渐强化舞蹈教育学的应用。另外,专业课程中民族民间舞理论对地方民间舞蹈发展前景好的省份院校中开设概率较大,特别是民族舞蹈文化以及民俗课程往往在民族聚居地的院校开设。舞蹈美学应该是舞蹈学科的一门重要的课程,然而设置此种课程的院校比较少,“重技术、轻理论”一直是舞蹈教育现今存在的问题。心理学不仅与教育学学科关系紧密,舞蹈心理学还会和舞蹈创作以及舞蹈表演内容产生较大的关联。而这门课程给予学生今后就业的帮助与舞蹈美学一样不够明显,并且缺乏相关课程的专业理论授课教师,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未普及这类课程。
1.3 舞蹈和自然科学交叉
自然科学的课程种类体系中,到现在为止和舞蹈学交叉比较多,同时引起诸多高校管理者的关注。在高校中设置最为常见的便是舞蹈解剖学,然而,一些学校没有开设舞蹈生物力学的相关课程,并不代表舞蹈学的研究与生物力学没有关联。舞蹈学知识结构涉及的一些学说,包括拉班的力效学说“砍动、滑动、压动、弹动、扭动、轻敲、冲击、浮动”就是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在进行交叉研究。因此,缺少生物力学知识的支撑会影响到舞蹈学的发展脚步,所以说自然学科与舞蹈课程的结合也是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2]
2 高校舞蹈专业多学科交叉创新课程的有效思考
2.1 舞蹈和戏剧的交叉融合
舞蹈和戏剧相互融合进行展现的艺术形式包括我国传统的戏曲舞蹈、舞剧以及从西方国家流传进中国的舞蹈剧场以及音乐剧。舞蹈多年来在不断探索寻找多元性的表现方法,与戏剧的发展是走在相同的道路上。在特定时期与领域,戏剧与舞蹈的交叉融合引领着戏剧与舞蹈在创新表现上的潮流。其中,舞蹈剧场就是一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肢体动作、戏剧、音乐、影像、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整合去表达编导的观念与思想。在舞蹈剧场中舞蹈、戏剧以及其他非舞蹈形式都属于平等的地位,将人体动态语言与表演台词结合产生一种新的关系。中国传统的舞剧对于戏剧性情节、人物关系的表达是非常看重的,这类舞剧都是紧紧围绕着剧中人物形象与剧本情节进行编排的。而部分现代舞剧的创作,叙事性被编导削弱,运用戏剧的间离效果来创作非线性的结构,给予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随着舞蹈与戏剧的交叉在各类艺术形式中越加紧密,高校在专业课程中开设戏剧与舞蹈范畴的交叉课程对舞蹈学科建设更具有时代性与创新性的意义,且能给予舞蹈学术研究上更多的理论支撑。
2.2 舞蹈和美学的交叉融合
舞蹈美学是舞蹈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哲学家黑格尔指出,美学的正当名称就是“艺术哲学”,确切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从哲学方面揭示舞蹈的本质,是舞蹈美学中的根本问题。中国儒家美学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据着有利的地位,把乐舞和礼进行结合,体现礼乐社会的功能性,将其视作巩固封建统治的一种方式。舞蹈表演的动作语言以表现作品美学思想为主,然而,舞蹈动作往往是人真实情感表达的展现,也是肢体与表情语言的发挥,更是事物美学认知的升华。[3]在中国大多数高校的舞蹈专业课程中,美学课程是没有被引进的,这已成为当下高校舞蹈教育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也是导致中国舞蹈学术研究滞后于其他国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美学课程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打开学生艺术视野、建立舞蹈审美观非常重要的课程。高校应该积极地引进美学课程,给学生渗透美学思想,使身体运动与艺术哲学思维相互作用与影响,从而在之后的舞蹈学习中也能有自我独立的思考,最终在大学阶段获取舞蹈审美思想的艺术展现标准。
2.3 舞蹈和音乐的交叉融合
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密不可分,早在原始时期,两者之间便产生了内在的关联。从本质上来讲,舞蹈和音乐都能抒发情感并且都具有抽象性表达的特性。音乐与舞蹈同时出现时不会干扰舞蹈的表达,反而能帮助舞蹈烘托气氛。因此,舞蹈常会借助音乐伴奏模式加以展现。而节奏就像是音乐的脊柱,在舞蹈作品内部结构框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舞蹈动作与音乐中的节奏、情感和韵律是有呼应的,并且在优秀的舞蹈剧目中,舞蹈与音乐是高度一致的。舞者在表演时,需高度关注身体的表达并能及时对音乐节奏变化做出或快或慢或停的反应。而在教学中,对动作与节奏的关注程度应该是相同的,所以舞蹈教师要将舞蹈视作感情冲动的节奏展现,配合对应的音乐传递作品思想情感。[4]舞蹈可以从时间角度出发,和音乐旋律、节奏保持一致,体现舞蹈独特的动作律动与情感表达,从而潜移默化地升华表演者在舞动时的情感。一名舞蹈专业的学生如果读不懂音乐中的情感,听不出音乐节奏的变化,那么是很难在舞蹈表演、创作上有提高与突破的。因此,乐感训练可以尝试融入高校的编舞课、剧目课等舞蹈课程中,将音乐学习与舞蹈训练相结合,全面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
3 结语
高校舞蹈专业多学科交叉课程的研究课题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舞蹈专业课程与多学科交叉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学科交叉融合在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推动高校知识创新、学术创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动力。今后培养综合素质型舞蹈人才,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扩宽学生对艺术领域的认知与思考,是高校管理者与舞蹈教师要重視与关注的问题。高校管理者要积极地参与到舞蹈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工作中,结合舞蹈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针对性的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与饱满的热情加入交叉课程的学习中,凸显高校舞蹈教学创新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黄绮.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为例[J].音乐时空,2015(18):155-156.
[2] 李文婧.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04):22-26+33.
[3] 曾勇.信息技术在综合艺术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以《足尖上的艺术》一课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7(Z1):89.
[4] 贾安林.探索办学模式 拓展远程教育——关于继续教育学院发展方向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Z1):36-42.
作者简介:谢昆(1986—),女,重庆人,副教授,舞蹈老师,研究方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