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昱翔
温情,总藏在生活中的某个角落。
阳光轻巧地从两栋住宅间穿过,温柔地洒在绿草地上。两位老人正好坐在高大的住宅前面的阴影下。两位老人都上了年纪,其中一位老人的皱纹更多些。他们看上去像一对兄弟,但大多数住在这个小区的人都知道,他们是一对父子。
每逢星期六,如果天气好,他们就早早地出现在楼下。他们总是先在石板凳上坐一会儿,儿子摘下父亲的毡帽,拍拍灰尘,再给父亲戴上,然后摘下自己的帽子拍一拍。这时才能看见儿子全白的头发和父亲残存的几撮银发,儿子已年过花甲,而父亲已至耄耋之年。
过了一会儿,父亲的嘴角一动一动地,不知在焦急地说些什么。儿子拍拍父亲的背,亲切地用家乡话说:“爸,别急,咱们慢慢来。”一阵风拂过,吹起儿子花白的头发。父亲想自己站起来,试了几次都没成功,额头上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儿子扶着父亲,生怕父亲跌倒。终于,儿子紧紧扶着父亲的胳膊,使劲把父亲扶了起来。
“爸,开始了,别着急,咱们慢慢来。”儿子牵起父亲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摇摇晃晃地向前走,每次都只挪那么一小步。渐渐地,他们俩的头上、脖子上都渗出豆大的汗珠。虽然每次只向前挪了一小步,但对于父亲来说却非常困难。抬脚,脚跟点地,整个脚掌落地,对于他来说这是一道多么复杂的工序!好在儿子一直在鼓励他:“爸,您老又进步了!”“爸,再坚持一下!”“爸,您怎么走得比我还快啊!”……这场景,与父亲牵着儿子学走路十分相似。
儿子走得气喘吁吁,父亲也累得大口大口喘着气。“爸,来喝口水吧。”吹了一会儿凉风,稍作休息,儿子从袋子里拿出一瓶水。他先喝了一口,试了试水温,再走到父亲面前,轻轻托起父亲的下巴,微微倾斜水瓶。他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父亲被水呛到。父亲张开早已掉光牙齿的瘪瘪的嘴巴,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水。大约过了一分鐘,父亲摆摆手,说不喝了。在这期间,儿子一直在旁边默默地、耐心地举着水瓶,没有催促父亲,一点也不急躁。
休息了一会儿,儿子收拾好东西,又轻轻牵起父亲的手。这次,他只用一只手牵着父亲,父亲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动,手臂也跟着不自然地摆动。来到一个台阶前,儿子停下来为父亲擦了擦汗,随后,他先一步登上台阶,对父亲说:“爸,别怕,有我呢,走完这几级台阶,咱们就回家,今天的锻炼就结束啦。”父亲听了儿子的话,终于不再犹豫,身体猛然挺直,颤巍巍地迈出了脚,先是左脚迈上了台阶,接着右脚也抬了起来。即将迈上台阶时,父亲一个重心不稳,身体微微向后仰。眼看惊险的一幕就要发生,儿子把父亲的手向上一提,父亲的身子顷刻被拉了回来。儿子那只瘦削的手,在那一刻,显得那么有力!
已近上午十一点,父子俩说着笑着互相搀扶着走回了家。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上了年纪的儿子照顾更年老的父亲,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这是多么动人的温情!
(指导老师 高良连)
简 评
读本文,让人想到《散步》《台阶》《老王》等名篇,本文的作者具有纯熟的写作技能,敏锐的情感体验能力。他写作不急躁,不想着“一步到位”,很有写作耐性:想写父子两人相伴,先写阳光明媚,次叙高楼阴影下的两个老人;想写老人头发白了,先写他们摘毡帽拍灰尘。
把记叙文想象成影视剧本来写,会有比较奇妙的表达效果。可以看到,文章把“上了年纪的儿子照顾更年老的父亲”的事件写得特别细腻,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对喂水、学步、回家等事件,都做了电影剧本般的描画,分镜头、画面感、表演性,这些剧本的要素本文基本具备。
(郭培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