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一种特殊养老方式

2020-03-27 08:18顾德惠
新天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肖华读书会垃圾

顾德惠

鼠年春节前夕,上海一位退休工程师在越洋电话告诉侨居海外的儿子:“你在异国他乡工作忙,不要为我过生日请假回国了……”话音未落,他的好朋友肖华等人手捧大蛋糕和鲜花、礼品,敲响了他的家门。他的老伴喊道:“你的读书会的朋友来啦,特地来祝贺你八十大寿啦……”欢声笑语,和谐互动。

上世纪末,几位喜欢读书看报的退休职工在上海一家社区图书馆邂逅,有人谈起子女侨居海外,退休在家独居,备感寂寞,如果大家时常相聚交流读书体会,聊聊家常,就能让生活丰富多彩。此议得到了甘泉路街道人士大力支持,他们免费提供场地,正式成立一个“侨友”读书会。

读书会,以旅居海外炎黄子孙在沪的侨胞侨眷为对象,以读书活动为主线,采取“读与用结合”方式,走出家门、走出上海、走出国门,去领略神州风貌和异邦风情,立足本土相聚休闲,领悟人生真谛。

读书结合实用的园地

上海市延长西路的子长小区1986年建成,在1993年上海市首批命名的10个文明小区之一。如今,生活在此的工农兵学商各界人士都有。邻里之间有些退休职工的子女旅居国外,留守的侨友们涌动读书热潮,时常聚会。2004年,子长小区“十八相送”读书会正式成立。主题:“十八相送,温暖大家”。会员表示:“越剧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送的是同窗情和爱情;现在读书会送的是好书情、侨友情和亲人情。”

每一个月的十八日,是侨友读书会活动之日,风雨无阻,寒暑无间,至今已十几载春秋了。

肖华是上海市普陀区甘泉社区侨联分会副主席,也是读书会的积极分子。她和老伴是转业军人,定居申城48载春秋,已从“新上海人”成了“老上海人”。记得当初女儿出国惜别之时,坦言:“海外梁园虽好,非久恋之家……我们游子的心,始终同母亲和祖国父老乡亲在一起。”退休之初,肖华同几位居民在小区邂逅相遇,谈起孩子出国打拼事业有成,侨居海外,老人独自在家,备感寂寞,如果大家时常相聚,交流读书体会,聊聊家常,就能让日常生活丰富多彩。此议又得到了居委会人士大力支持,免费提供场地。读书会以旅居海外炎黄子孙在沪的侨胞侨眷为对象,相送相约相聚相助,采取“读书结合实用”方式,走出上海、走出国门去领略异邦风情,立足本土休闲互动,领悟人生真谛,自有一番情趣。

读书会不少会员文史知识丰富,有人谈说《论语》《三国志》《红楼梦》等旧籍和古今史料来如数家珍。会员运用自身专业优势,结合社会现状,踊跃投入社区助老法律维权等公益活动,主持配合形势和社会热点的低碳生活、国际形势、房改政策解读、医疗食疗促康乐、建言献策谈发展等讲座,就连一些统战人士和其他书友闻讯也常来聆听演讲。

摄影爱好者一位侨友取出《西藏高原风光美》摄影集,笑道:“这是非卖品,却是自费请正规出版社代印的。”肖华阅后大加赞赏:“印刷之佳,堪与标价出售之书相媲美。”一位退休大学教授争分夺秒记录异国风光观感,他表白:“读过古代名作《徐霞客游记》,试图自费出《今日徐霞客海内外游记》。古人文言水平高;然而彩照和白话文却是现代人长处。阿拉出书自娱自乐,赠予亲朋好友加深情谊。”肖华凑趣道:“百姓凡人自费出书,躬逢盛世梦想成真。也许再过几年,阿拉是不是也能将熟悉的侨友图文之书汇编成‘十八相约作品合集?”

书友们常来常往,开展时事讲座、文学艺术欣赏漫谈、与回国探亲的侨胞联欢、本地居民出国探亲归来畅叙见闻、美容服饰操作当场展示、参与社区公益活动。

“十八相送”读书会名声渐隆。普陀区委统战部和甘泉街道联手,子长小区“十八相送”读书会侨友们载歌载舞,参加了居民、侨眷和来沪探亲的海外华侨以及外国艺术家进甘泉社区表演活动。

引领时尚的阵地

在2014年,子长小区率先试点“绿色账户”垃圾分类项目。没有先例,没有经验,肖华主动站了出来,她的女儿已在日本定居30余年,在多次探親中,肖华深切经历过垃圾分类的考验。她带领小区内的侨眷同胞积极投身小区“绿色账户”自治活动。她们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分发操作指南、定时定点、专人积分,一步步推进小区垃圾分类工作。

“一开始不少居民不理解,觉得我们是没事找事,说我们是捡垃圾的。”面对居民的冷嘲热讽,肖华依然面带微笑地耐心劝说,科普垃圾分类知识,甚至面对乱扔垃圾的居民还耐心地帮他们进行分类。有时在炎热的夏天,面对发臭令人作呕的垃圾,肖华也坚持帮居民进行处理。反对的居民慢慢接受了垃圾分类的理念,也开始自觉践行垃圾分类。“日本也花了40多年的时间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步细化,并渗透到每个家庭、每个人。”在肖华看来,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必须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

守望互助的乐园

有一位独居老人被查出患有绝症,其女儿一家侨居南亚一地。老人看病、开刀、化疗期间,读书会侨友倾力奉献爱心。休养疗理之初,老人情绪低落。肖华就同老人谈起书报杂志上“绝症不绝望,药疗、食疗、理疗结合心疗而成功延续生命”的真人真事,甚至叙谈一例:有人确诊患绝症,医生断定“去日无多”,其人乘坐轮船环球旅行,过了预测的绝命“期限”依然好好活着,心情大大好转,回归出发地点,由该医生复诊,惊奇地发现此人绝症症状俱已消除,居然康复了……老人听了,不再烦躁,开始进食,阅览书报,与侨友交谈读后感,身体状况渐趋好转。其女儿事后得知此事,感动得热泪盈眶。现在,肖华请这位老太坐轮椅车出门,侨友们会轮流扶助她在小区绿化园地透透清新空气。她特别喜欢读书会活动,倾诉肺腑之言:“阿拉离勿开大家啊!”肖华等侨友答以由衷之言:“阿拉也时时牵挂着你呀!”

一次,邻居老太突发“脑梗”,而她的儿子远在海外,老太又怕老伴担惊受怕,所以默不作声。侨友们得知消息后,自发轮流到病房陪伴她,百般照料,主动帮她清洗床单被褥……料理了9个月。期间,他们从没让老太的老伴去探病一次,避免了不测后果和隐忧,侨友负责转告老太疗理状态及其老伴居家情况,直至老太出院回家。老太的儿子千里迢迢归国探亲,获悉侨友胜似亲人的关爱之心,紧握肖华的双手连声道谢。肖华笑道:“这些小事,都是同胞应该做的。”

老少皆樂的平台

侨友的第三代人也有在上海读书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大家称之为“小侨友”。暑假或寒假期间,老小侨友一起参加“大手牵小手”活动,携手进行“创卫”清洁环境、绿化家园、“遵守交通规则,市民文明出行”等公益宣传以及童年游戏、读书、演讲、征文、歌咏比赛活动。三五成群结伴参观家居附近的“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市中心的“上海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浦东的科技馆、中华艺术馆和松江佘山的天文博物馆以及上海动物园、上海迪斯尼乐园等场所,开阔眼界,寓教于乐。

肖华常对孩子讲述“择所好,好所择”道理,希望“小侨友”在校读书选择好“德、智、体”全面发展正确之路;课外,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技能学习,要勇往直前走好人生之路。

“小侨友”有几个小伙伴极不情愿地参加了家长硬性指定的所谓兴趣班等课余培训,虽然多多少少学到了一些技能,效果却差强人意。肖华的小孙女喜欢画图、看书和作文,肖华支持“小侨友”自主选择了一家儿童刊物举办的“小记者培训班”,认真听讲,循序渐进。2016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在北京举行。事前,经过层层选拔,肖华的小孙女脱颖而出,有幸被团中央“未来网”选中,代表上海市的小朋友到北京去采访“两会”的代表。活动中,成人记者对“小记者”进行专业培训,还模拟了不少采访情景让孩子们预习体验。接到通知,子长小区的“小侨友”就和同行“小记者”兴冲冲进入直播室,先后采访了好多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一次,小记者采访了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一位焦点访谈人物向平华——他是连续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八年中提交了68份“接地气”的提案,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和赞扬。返回申城,小孙女告诉肖华:“采访时,我提了‘孩子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可是许多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培训班的问题,批评了那些‘拔苗助长的家长,直抒己见,建议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有针对性地给孩子报名,不要让孩子失去快乐的童年……”肖华在子长小区“十八相约”读书会上转述此事,侨友们一致认同“家长应该让孩子享受童趣”的真知灼见。

“全民禁毒宣传月”。社区举办家长和孩子携同参加的“同心绘禁毒”创意彩绘、宣传禁毒知识、“小手牵大手,禁毒我承诺”——签注仪式等环节活动;倾听了“合成毒品与精神健康”专题讲座……口号落实行动,也让孩子们纯洁的头脑更清醒,认识了毒品种类及其危害,强化了群体和个体对毒品的预防力度。

肖华又携带小侨友,屡屡参加“上海书展”现场活动,大人和孩子选购纸质类以及视频音频形式播放的电子类图书出版物,感受浓浓书香氛围熏陶,与时俱进,其乐无穷。

他山之石:外国的“互助养老”

德国近年来兴起了一种名为“老年之家”的互助养老方式。德国政府从加强咨询、资助无障碍房屋改造、鼓励邻里间互助、支持老人合租房屋享受居家护理、注重护理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着手,帮助老年人安享晚年。在“老年之家”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互相帮助,一起参加社会活动。

在英国,倡议社会福利改革的社会企业Participle于2007年开始,在伦敦南华克伦敦自治市建立一项名为“朋友圈”的互助计划,支持50岁以上的居民建立属地化的社交网络。朋友圈采取独立的社会企业模式运作,每位会员在入会时必须要先支付30英镑(约人民币266元)的年费。他们会得到一个0800开头的免费电话,拨打这支电话可以咨询各种疑难杂症,以及申请平时的生活支援。生活支援服务可能由其他会员提供,或是经由朋友圈审核过、相对平价的付费服务。

猜你喜欢
肖华读书会垃圾
用爱感悟,用心教育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昆虫读书会
神奇的统计表
倒垃圾
倒垃圾
开国上将肖华“消失”七年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