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民强,吕玉亮,蔡立长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呼吸内科,上海 2018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多发于老年人,主要由感染引发。COPD患者常合并 2型呼吸衰竭症状,易反复发作,主要症状为呼吸肌疲劳、咳嗽、气短、呼吸急促、胸闷等,此类患者气管通气功能显著下降,治疗难度增加,严重者可能发生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影响预后[1]。无创正压通气是目前缓解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的主要手段,与机械通气相比,无创正压通气不需要气管切开,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但单纯无创正压通气只能缓解患者症状,并不能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2]。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手术治疗,但多数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手术耐受性较差,故多给予药物治疗。头孢呋辛钠属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起效较快,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具有抑制作用[3]。由于COPD患者的呼吸衰竭多由感染导致,可在正压通气基础上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以增强治疗效果,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故头孢呋辛钠联合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尚不确定。本研究旨在观察头孢呋辛钠联合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1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50~78岁,平均(67.3±4.1)岁;病程4~25年,平均(10.5±2.7)年。研究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51~77岁,平均(67.1±4.4)岁;病程5~25年,平均(11.1±3.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存在气短、胸闷、咳嗽等症状者;②静息状态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ial blood,PaCO2)>50 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2)<60 mmHg,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4]诊断标准诊断为COPD,根据动脉血气分析诊断为呼吸衰竭;③肝肾功能正常者;④意识清楚,无精神疾病;⑤符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指征[5]。排除标准:①昏迷者;②治疗依从性差者;③精神异常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头孢呋辛钠过敏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将0.5 mg阿奇霉素与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混合,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6]。使用BiPAP呼吸机给予患者无创正压通气(美国伟康公司,S/T-D30型号),维持氧流量在3.0~5.0 L/min[7]。将正压通气模式调节为S/T模式,维持呼吸频率15~30 次/min、潮气量5~10 mL/kg、呼气压为0.3~0.5 kPa、吸气压为2.5 kPa,并使动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in arterial blood,SaO2)>0.90[8]。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根据患者通气改善情况逐渐缩短正压通气治疗时间[9]。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河北华民公司生产,批号:H20051155)治疗,每次1.5 g,每日2次,缓慢静脉注射,连续治疗2周。
1.4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pH值、PaO2、PaCO2、SaO2)、呼吸频率、心率变化情况。②记录两组患者体温、生命体征恢复时间以及症状消失时间。③记录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p,FEV1%)、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比值。
1.5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1 d,患者气短、呼吸困难症状基本消失,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②有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1~2 d,患者气短、呼吸困难症状显著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但尚未恢复正常;③无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2 d,患者症状无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无变化,甚至出现病情加重[1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4%(53/55)比81.8%(45/55)](χ2=5.986,P=0.014),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135,P=0.033),见表1。
表1 两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比较 (例)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呼吸频率、心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呼吸频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H值、SaO2、心率升高,PaCO2、呼吸频率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SaO2、心率高于对照组,PaCO2、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值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体温、生命体征恢复时间以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研究组体温、生命体征恢复时间以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3。
表2 两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比较
表3 两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体温、生命体征恢复时间以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FEV1、FEV1%、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EV1%、FEV1/FV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FEV1、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各指标组间以及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科疾病,患者常由多种原因导致通气功能障碍,若未及时救治,患者肺功能受损,易反复发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1]。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伤,从而影响气体交换,严重者可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和机体代谢异常,故应进行早期干预。
无创正压通气可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将患者吸气压调整为2.5 kPa,有效减小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并将患者呼气压调整为0.3~0.5 kPa,有效防止肺泡发生呼气末陷闭,增加残气量,进一步促进二氧化碳排放[12]。同时,无创正压通气还可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PaO2、PaCO2等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呼吸频率及心率等,还可改善其呼吸肌疲劳症状,且对患者日常生活无影响,患者对无创正压通气的接受度较好[13-14]。
头孢呋辛钠是常见的抗菌药物,可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发挥抗菌效果。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基础上,给予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联合头孢呋辛钠能短时间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5]。此外,阿奇霉素通过与细菌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的生成,进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改善患者症状;阿奇霉素的酸适应性较好,用药不良反应较少,对患者肝功能无损伤,与头孢呋辛钠联用的感染防治效果确切[1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可见头孢呋辛钠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较好。
无创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通过随时调节患者吸氧浓度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从而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此外,还可提供双水平气道压力,减少患者损伤[17]。本研究中,治疗后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显示,研究组SaO2、心率较对照组高,PaCO2、呼吸频率较对照组低,表明头孢呋辛钠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有助于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无创正压通气可提高患者吸气压、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功能,有助于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阻力,进而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18]。此外,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还可减小肺泡与气道开口之间的压力,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弥散功能,进而提高PaO2,减轻呼吸困难症状,降低患者病死率[1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肺功能优于对照组,表明头孢呋辛钠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更利于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与其他同类药物比较,头孢呋辛钠对细菌的敏感性更高,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的转录与生长发挥抗菌作用[20]。
表4 两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比较
综上所述,头孢呋辛钠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恢复其生命体征,改善患者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