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颖娜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人民医院,河北 廊坊)
肠胃炎是因食物性中毒导致的胃肠粘膜炎症损伤,可引起患者呕吐、腹泻,部分患者出现腹部疼痛性痉挛或绞痛、出汗、发烧等,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1]。其中急性肠胃炎是直肠炎的表现形式,慢性肠胃炎病程长、迁延不愈,临床治疗难度大。夏秋季节是肠胃炎发病高峰,一般认为夏季温度高,食物易变质,秋季昼夜温差大,在进食变质食物或着凉后,机体虚弱,正气不足,致病菌入侵肠胃。我院针对慢性肠胃炎患者应用温脾健肠汤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选择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我院收治的106 例慢性肠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8 例,女性25 例;年龄19~78 岁,平均(45.8±0.2)岁。25 例轻度脱水、19 例中度脱水、9 例重度脱水。观察组:男性30 例,女性23 例;年龄22~75 岁,平均(45.1±0.7)岁。21 例轻度脱水、22 例中度脱水、10 例重度脱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让患者充分卧床休息,保持干净卫生的清淡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暖,避免吹风、受凉。给予抗生素、微生态制剂及胃肠粘膜保护剂治疗,微生态制剂以枯草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胶囊、肠球菌二联活菌颗粒等为主要选择,胃粘膜保护剂以蒙脱石散为主,能保护胃肠粘膜、促大便成型。抗生素以庆大霉素、氟哌酸等为主。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应用温脾健肠汤,方用:茯苓30 g、白术20 g、党参15 g、炒扁豆30 g、山药24 g、补骨脂15 g、炒薏苡仁30 g、砂仁10 g、黄芪18 g、车前子24 g、白芍18 g、陈皮10 g、芡实15 g、木香6 g、甘草6 g、益智仁15 g、金樱子15 g,对表现为纳呆腹胀、食欲不振的脾虚伤食者增加木瓜10 g、鸡内金15 g、焦山楂30 g、焦麦芽30 g、焦神曲30 g。对表现为食后即泻及完谷不化者增加天麻6 g、豆蔻10 g。对表现为清晨腹痛肠鸣、大便急迫、畏寒肢冷、苔薄白、舌淡红、脉沉迟者增加五味子10 g、豆蔻10 g、干姜10 g、附子6 g。对腹痛即泻、大便稀黄、面黄神疲、嗳气吐酸者增加乌梅、防风、柴胡各10 g。
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疗效判断标准:①优,持续12 h 内未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身体恢复良好;②良,24 h 内未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身体恢复良好;③可,48 h 内未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身体恢复良好;④差,72 h 内临床症状无改善[2]。
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在P<0.05 时差异显著。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84.9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7%(2/53)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5%(4/53)无明显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
慢性肠胃炎患者胃肠粘膜受炎症损伤,包括慢性肠炎及慢性胃炎,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嗳气、反复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3]。对于慢性肠炎患者中病毒性肠炎无需病原治疗,细菌性肠炎要选择敏感性抗生素治疗,以庆大霉素、氟哌酸等为主。同时,还需对症治疗,积极补充液体、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慢性胃炎中浅表性胃炎多可逆转,少部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首先要消除各种致病因素,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注意饮食卫生,加强锻炼[4-5]。中医研究中认为慢性肠胃炎患者因正体本虚、胃肠湿滞、外邪入侵所引起的,治疗中宜选择补肾、健脾、利湿类中药方。温脾健肠汤中白术、党参等具有健脾益气升阳功效,扁豆、茯苓及薏苡仁等可渗湿扶脾固肠,芡实、山药、金樱子、补骨脂、益智仁等则可温肾涩肠,木香、白芍、陈皮等可温中止痛,甘草能健脾益气,对慢性肠胃炎治疗效果良好。本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84.9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温脾健肠汤加减治疗慢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