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排螺旋CT 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颅脑中的应用

2020-03-27 06:25万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7期
关键词:吸收量射线低剂量

万丹

(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放射科,江苏 淮安)

0 引言

目前,16 排螺旋CT 作为新生儿疾病检查的一种手段,应用较广,但由于新生儿的生理发育还未健全,对其进行CT 扫描,应首先考虑辐射量对新生儿的影响[1-3]。但目前关于新生儿CT 扫描的剂量设置文献较少,且争议较大,笔者通过对我院近5 年的新生儿颅脑扫描资料进行总结,得到辐射量较少,且图像质量较高的参数设置方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进行CT 颅脑扫描的新生儿资料进行整理,纳入100 例参与本次研究,按照剂量设置的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40 例,低剂量组60例。其中常规剂量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均未满30 d,平均(15.23±5.25)d;低剂量组男32 例,女28 例,年龄均未满30 d,平均(15.33±5.18)d。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年龄和性别分布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应用东芝Aquilion 16 层多排螺旋CT 对新生儿颅脑进行扫描,首先调整床位高度和倾角以适应新生儿的颅脑扫描,常规剂量组设置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150 mAs,层厚8 mm,螺距1.5;低剂量组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40 mAs,层厚8 mm,螺距1.5[4],阅片结果由2 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确认。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新生儿的X 射线吸收量。采用CT 吸收剂量指数(CTDIw)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表现新生儿的X 光吸收剂量,其结果采用CT 系统自动计算结果,对比两组新生儿的X 射线吸收量。

对比两组新生儿颅脑CT 的图像质量,其质量评价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盲评,分为优、良、可、差。优:质地清楚,病灶位置清晰,无伪影,灰阶与白阶对比效果好;良:细节及病灶较为清晰,伪影较少,可作为诊断依据;可:灰白阶对比差,图像模糊,但可作为诊断依据[5-6];差:图像不可作为诊断依据。可用率=(优+良+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 18.0 进行计算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分别以χ2和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剂量的X 辐射吸收量对比

低剂量组的X 射线辐射吸收量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X 射线吸收量对比

表1 两组新生儿X 射线吸收量对比

组别 例数 CTDIw(mGy) DLP(mGy/cm)常规剂量组 40 28.64±2.42 228.45±22.21低剂量组 60 7.56±0.23 60.22±5.21 t 67.188 56.517 P 0.000 0.000

2.2 两组图像质量

常规剂量组图像可用率为100.00%,低剂量组图像可用率为96.67%,两组对比,常规剂量组质量好于低剂量组,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图像质量对比(n, %)

3 讨论

对于新生儿而言,采用CT 扫描的前提是确保在安全辐射量下进行,因此对于CT 低剂量扫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7]。新生儿的各个组织器官都还未健全,其颅脑小,颅骨薄,更容易受到X 射线辐射的损伤,有报道指出[8],新生儿由电离辐射诱发的癌症发病率高于成人的数倍。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了常规剂量和低剂量两组扫描方式,然后对扫描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低剂量的CT 扫描,新生儿的X 光辐射吸收量显著低于常规剂量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两组新生儿的图像质量进行比对,发现常规剂量扫描的质量优于低剂量扫描,但是其差异较小,未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推论,将CT 扫描的管电流降低,在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小的基础下,可使新生儿在颅脑扫描时吸收的X 射线辐射量显著降低,显著提高新生儿CT 扫描的安全。

综上所述,采用低剂量的CT 扫描方式,将其电流设置为合适区域,可获得质量较为良好的影像资料,同时大幅度降低辐射吸收量,值得在新生儿的颅脑扫描中应用于推广。

猜你喜欢
吸收量射线低剂量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生菜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春玉米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多维空间及多维射线坐标系设想
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
话说线段、射线、直线
大孔径3T低剂量下肢动脉MRA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