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珂
近年来,上海市金山区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总要求,着重提升基层组织力,发挥党员骨干带头作用,落实“党建+生态”工程,形成党群联动强大合力,以基层党建助推生态环境建设、民生服务向整体推进、全域提升。亭林镇面对全区特色小镇的发展形态、运行模式、所属产业等特殊性,全力打造惠农生态党建,以“田园综合体”发展为导向,制定“爱在亭林”田园综合体设计方案,形成“一环、三核、四区、五村、六园”发展布局,将合作社、栖静书院、高端智能产业集群、亭林大居等内外的红色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创新惠农生态党建新模式,让更多的基层党员参与到亭林乡村振兴的特色小镇建设中来,成功架起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设立在后池路588号亭林雪瓜基地内的“惠农联盟”党建服务点,是由亭林镇后岗村和亭林镇农技站联合打造的惠农合作社服务平台。“惠农联盟”的负责人盘点合作社的过去一年的“收成”:全村现有8个雪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雪瓜种植面积360亩,从事雪瓜产业的农户602户,占全村农户的51.5%;按照每斤雪瓜10元计算,2018年的产值每亩达24000元,雪瓜基地经济收入占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的60%;村民除了获得分红利益外,还拿到了土地流转费、打工收入等“四金”或“五金”;未来,合作社10%闲置土地,还有“大文章”可做……这个昔日濒临绝种的雪瓜,如今已摇身成为后岗村发展致富的一项最重要的主导产业。
惠农合作社如今是种植一条龙,产销一体化,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可谓花样翻新。为延伸产业链条,合作社带头人建设雪瓜、草莓、“小皇冠”黄瓤西瓜等经济作物流水线生产,逐步形成加工、储存、运输、销售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旧有的管理体制被创新为新型的合作社体制;旧有的一家一户生产模式被发展为集群合作的新模式;旧有的传统农户身份被转变为承包户主;旧有的土里刨食的纯农民被变成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了拥有土地确权、土地流转、土地折股“三权”在握的新股民,实现了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农业先进化。目前,亭林镇拥有30亩以上本地种植户266户,创建面积达26426.8亩。2019年亭林将打造柑橘、枇杷、无花果、藏红花等生产基地,举办“五彩油菜节”等活动。由于广大党员自我改变、自我创新、自我提升,特别是注重对合作社带头人的培养和使用,一批年富力强、学有专长的人挑起科技攻关的担子,科研成绩斐然。内在因素的变化、变革、变易,才能使一批传统农民、一个传统农业、一方传统农村发生脱胎换骨的蜕变,发生欣欣向荣的质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亭林“惠农联盟”的“创新”在这里产生的巨大能量。
为更好地探索“合作社+支部”的项目运转模式,2018年10月,“惠农联盟”党建服务点从原来党员之家迁到亭林镇后岗村雪瓜基地。自成立以来,站点一直以加强“三张牌”党建工作为抓手,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开展工作。一是打好“组建牌”。积极探索站点组建,围绕“爱在亭林”田园综合体建设,在没有成立党支部的合作社筹建“惠农联盟”党建服务点,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通过培育、发展党员队伍,引导党建工作资源进一步下沉到农村新兴领域。加强结对融合,与上海师范大学等建立长期结对友好关系,开展“农场主经验交流”等活动,克服了合作社间各自为阵、缺乏整体优势的不足。二是打好“品质牌”。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是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合作社生存发展的关键。雪瓜、草莓、“小皇冠”黄瓤西瓜等品牌一直以高标准、严要求著称。作为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农产品,“金山亭林”品牌先后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认证,获批通过二维码标志建立可追溯机制等,受到国内权威机构认定。三是打好“科技牌”。科技的基础条件和资源作为科技创新的基本手段与载体,直接决定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科技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亭林合作社党建始终推动“人的新农村”向“人工智能的新农村”迈进。比如加强资源融合,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保护特色个性发展,出台鼓励点甜农业机器人研发政策,对智能研发、视觉与图像研究、通信与衍射中心等提供技术支持,注重用先进科技和设备去实现农业更优更好发展。亭林镇目前拥有国内首个集研发和科创为一体的现代化休闲农场,并不断深化农业科技领域内的各类技术开发。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科技的灵魂在于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是推动“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的关键一步。注重“培育—管理—督导”骨干培养模式,努力把创业创新骨干培育成党员、把党员培育成创业创新骨干,将最优秀的党建人才和最出色的高端人才集聚到“爱在亭林”田园综合体建设。注重党员教育管理,开展合作社党员集体活动,增强政治归属感,鼓励党员参与“美丽乡村·幸福家园”项目活动,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加强党员关怀激励。选派一批党性观念强、业务素质高的创业创新骨干担任党建指导员,深入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经营管理、科技推广、市场开拓、传帮带教方面发挥骨干作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彰显了先进性和示范性。作为“惠农联盟”基地的负责人,党员周克俭将合作研发的雪瓜种子无偿奉送给周边的种植户,面向农户大规模推广,使雪瓜产业发展升级,同时也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截至目前,亭林镇的13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入社农户解决技术难题30个,提供致富信息20条,帮助农户销售产品390多次。
2018年10月,金山新型高端智能产业集群迎来了收获的时节。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脱颖而出,当年实现产值793.2亿元,同比增长17%,占属地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73.4%,迅速成为上海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的一张高端制造“名片”,“领舞”制造强区。在这其中,曾有一家小有名气的化工企业,因污染严重最终被列入重点监督对象,惨遭淘汰,后来经过多方努力,注重智慧农业品牌创新,联合产业集群党建,最终实现“腾笼换鸟”,它就是金山亭林镇的上海华维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年初,一家外资企业党组织被列入了“不合格党组织”序列,原因是党支部书记离职后一度缺位。这在“两新”党组织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让从严治党这根弦在企业党建中拉得更紧了。要想发展好,必须全力支持产业集群成员“抱团作战”。10月,亭林镇首个高端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党委正式成立,“华维灌溉”董事长兼总经理吕名礼任党委书记。面对一个由18家独立企业、72名正式党员组成的党组织,吕书记率先垂范,启动“233”项目化运作模式,通过“1+1>2叠加式”结对共建组织探索政府资源、市场资源和组织资源共享的“两同步、三转化、三共享”的产业集群党建“233”新模式,形成了以“龙头带动、条块联动”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党建,探索推动党组织与产业链同步延伸,组织活动与经济活动同步开展,部门行业主管优势转化为党建指导优势,党建政治引领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管理优势,真正使产业集群插上创新的翅膀。
一是依托农业灌溉,强化带头领路。促进人才优化配置,把“结构优化”贯穿到人才队伍整体建设和创新、服务、管理、支撑等各支队伍的具体建设中。作为全国农业创新力企业100强的负责人,亭林高端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党委书记,吕名礼意识到要从标准化、精细化的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入手抓“集体”党建。探索“集体+”模式,率先将自主研发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农业物联网系统等智慧农业装备技术的研发团队带入企业,分享“龙抬头”“水路通”“喜耕田”等智慧温室、智慧水利、智慧庭院等经验,以“五共”为抓手,即组织共建、发展共谋、党员共管、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整合集群内各类党建资源。二是搭建平台,激发产业集群内生动力。开展“你我携手 共畅未来”企业座谈会等各类活动加强“本优机械”“新帑实业”集群内企业沟通,加强组织力建设。举办“书记论坛”、现场观摩学习、联合开展党群活动等方式,使产业集群的优质党建资源由成立支部的企业向未成立支部的企业辐射。三是落实“项目清单”,形成资源与需求对接。发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作用和龙头企业的优势,通过产业集群内“两新”组织一对一的覆盖模式。发挥“六大员”作用,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的“资源清单”,以工作项目化扎实推进服务精准化。
由产业集群党委搭台,结合“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加强产业集群企业与镇级职能部门的沟通。人才对接,解决用工问题。通过与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就业服务社对接,建立人才供需库,解决企业人才招聘难问题。政策对接,帮助企业了解政策、运用政策。通过与镇外经公司、企业服务中心对接,可邀请区级、市级层面的老师解读融资、项目扶持、税收等相关政策,让企业提升对政策的了解和运用,为企业发展提供“良药”。产品对接,促进企业共同发展。通过为企业间合作牵线搭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开展企业产品介绍会,实地参观等活动,形成上下游企业合作,甚至延伸至集群外的企业合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添砖加瓦。2018年8月,全国微灌大会在金山区举办,“华维灌溉”以其高端的灌溉技术、先进的产业集群得到同行们的一致认可。其农业创新研发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业集群模式不断“经验复制”,不仅给当地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许多科技领军人才也纷至沓来,为新农业、新党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由亭林镇和漕泾镇6村1居委拆迁安置形成的社区大居于2017年3月迎来了第一批居民,区内共有房屋4884套,汇聚居民9253人,其中本地住户5971人、来沪人员为3282人,入住率约为65%。面对大批居民蜂拥而至,如何发挥外向型党建功能,处理社会共治难题,破题惠民工作方法成为亭林大居的中心工作。
8月,华城第一居民区党支部成立,由大居居民自愿组建的“华城第一居民区议事工作室”主动作为,极大提高了村居自治共治效率,积极参与解决包括电信诈骗等社区事件11起,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大居楼道内设立43个“邻里加友站”。由楼组长带队,根据每个楼组内居民需求,因地制宜地设置楼组名称,通过每日巡查整改、每周志愿服务、每月信访接待,将“学习、爱心、平安、亲情、互助、党员示范”等特色融入“邻里加友站”创建,使楼组成为凝聚党员群众的新阵地。从而消除人际隔膜,培育社会温情,助力“熟人”社区建设,推动打造“友人”社区和“主人”社区。组建一支平安志愿者队伍,动员志愿者扫码关注“亭林大居”公众微信号,引导队伍进行线上线下公益服务认领,以南北片区联席会议的形式共同商议、协调社区事务,搭建社区自治共治平台,实现南北片区全要素和精细化管理。未来,可以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模式加强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创新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通过创新党员先锋作用的实现途径,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的积极性,为党建注入了新活力。
亭林大居的居民近30%为老年人,这其中又有20%左右为独居老人或留守老人,党支部以“一户不落”为目标,以“一户一策”为要求,以“一以贯之”为导向,由43名楼组长负责,加强老年人救助对象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积极争取街道支持,多方联系医疗资源,协调亭林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多家医疗服务系统的医护人员为南北居民区的500多位社区居民,提供合理用药健康讲座、免费医疗咨询检查、签约家庭医生等服务。搭建了500平方米老年活动室,日间照料中心等满足居民日常所需。开展多方位就业援助,通过“亭林大居”公众号发布便民信息,为近350名待业居民提供就业机会。未来,还要进一步依托“大居”民意征询、信息化网络等各类平台,充分发挥群众主体自治的作用,引导居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产生社会治理的“放大效应”。
古时亭林先生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现今亭林大居亦人文气息浓郁,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精彩纷呈。大居加强党建引领,通过党员骨干引领团队建设,共建单位参与,以文化活动凝聚社区群众。通过与亭林社区学校搭建1个“百姓课堂”和1个“百姓舞台”,开办了沪剧班、民族舞班、国标舞,服务社区群众300人次,平均每场次60人。举办“亭林大居社区学校学员汇报演出”,由88位居民自发参与并自编自排自导自演23个文艺节目,吸引400余位居民前来观看,获得了满堂彩。举办“春色满乾坤、睦邻共团圆”“携手共建、百姓课题、书香睦邻”等特色文化活动,通过文化活动引领人,通过文化自信提升人。城因人聚而兴,人因城美而荣。漫步在亭林大居的街头巷尾,每个角落都在诠释着独特风情,从村民到“新居民”,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对美好生活愿景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