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余家对虾苗场,年产苗1500亿尾,看中国“水产种业硅谷”将如何引领行业腾飞?

2020-03-27 10:19当代水产杨帆程纯明微信公众号tsfish
当代水产 2020年1期
关键词:对虾苗种种业

■ 《当代水产》杨帆 程纯明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会议现场

据悉,海南省现有水产苗种场百家争鸣,形成国家级热带水产苗种产业带,为国家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巨大,被业界称之为中国水产种业“硅谷”。对虾作为海南水产种苗的特色产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然而,2019年对虾行业在绿色发展变革、国家南繁战略和生态保护的大格局下,海南将迎接新形式下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为此,2019年12月20日,由海南省对虾养殖协会、国科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华夏对虾种业创新联盟、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2019国际水产种业科技创新论坛”在海南海口召开,吸引了300多位海南本土企业家代表前来参会,共同就行业可持续发展方向、对虾育种现状、病害检测标准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

本次会议邀请到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养殖处处长陈家勇、海南省自然资源与规划厅副厅长(原)李向民、国家虾蟹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教授、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黄文树教授、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张子平、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丰、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熊建华、广东海洋大学朱春华教授等领导及专家,并得到了海南中正、禄泰、卓海、弘正、海昌、海生、南疆生物、海联、宝莱、劲龙、中泰、海优壹号、阜康、正联、正川、宏顺、正源、豪力、鸿信、远北、海集、搏翱、华泰来、海惠融创、昌江南疆、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

海南省对虾养殖协会会长王平:海南对虾种苗产业发展挑战和机遇

据王平会长介绍,海南对虾种苗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起步,直到2018年,海南省对虾苗种场共有600余家,每年生产虾苗约1,500亿尾,占全国一代虾苗的40%左右,产值超过20亿元,同时带动了饲料、动保、流通等环节,仅全省空运虾苗的费用就达到3亿元以上,具有一代苗为主、本地市场小、95%卖到岛外的产业特点。

然而,目前产业存在着种源对外依存度高、种虾进口程序环节较多、产业创新驱动力不强、运输瓶颈明显、产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方面的短板。

因此,他指出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主要有:建设省级农业产业体系,开展种业产业园建设,高标准建设水产南繁育种基地;积极开展对虾苗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加强行业联盟的建设,发挥协会的监督自律作用;设立水产种业发展基金,开展良种繁育专项扶持资金;建立虾类的遗传育种中心,发挥海南自贸区建设的政策优势。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养殖处处长陈家勇:中国水产种业管理政策及发展方向

会上,陈家勇从国内外水产种业发展基本情况开始谈起,他指出,国际种业体系呈现“以企业为主体、育繁推一体化”的发展特征,国际种业市场格局呈现垄断化发展态势;而目前我国水产种业共有各类水产苗种生产企业1万多家,年水产苗种渔业产值600多亿元,遗传育种、原良种体系建设逐步完善,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培育取得了较大进展。

他认为,虽然我国水产种业具有很强的育种基础研究能力,规模庞大的水产养殖研究机构以及人数众多、经验丰富的科研队伍,但是目前良好的基础研究能力未能转化为实用化的专利技术;基础研究成果未能转化为先进育种技术手段;科技资源优势未集成为综合育种技术优势;转化主体错位、动力机制不足;缺乏转化的条件和平台。

总之,当前我国种业正在经历从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迈进,育种研发、生产经营和种业管理必将迎来深刻变革。进入新时代,我国种业需要绿色革命、创新革命、质量变革、企业变革、管理变革。

在我国水产种业管理相关制度方面,他重点提到了今年1月11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经国务院同意、专门针对水产养殖业的指导性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水产养殖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国家虾蟹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何建国教授:对虾病害主动防控技术与健康养殖模式

关于对虾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何建国教授与大家探讨了病害产生原因及主动防控技术,对虾是否耐氨氮胁迫以及未来养殖模式的发展趋势等问题。他指出,目前对虾病害主要来自于传染性疾病(白斑综合症、虾虹彩病毒病、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肝肠胞虫病)、非传染性疾病(条件病原性疾病、有毒藻类中毒、有害理化因子中毒)与代谢性疾病(白便综合症)。

以对虾WSS生物防控研究为例,由于健康对虾摄食死亡对虾是WSS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对虾养殖生态系统中,引入鱼类作为摄食死亡对虾优势竞争者,阻断健康对虾摄食死亡对虾,切断WSS的传播途径。他们团队根据摄食能力、摄食方式、活动能力和生态适应性,筛选出草鱼、石斑鱼、罗非鱼等18种鱼类,并建立了13套适合不同盐度和地区的生物防控技术,比如对虾WSS草鱼生物防控技术(盐度8以下)、对虾WSS革胡子鲶生物防控技术(盐度6以下)等。

此外,何建国教授对未来养殖模式进行了一些预判:一是大水面生态养殖更加趋于病害防控的生态系统养殖;二是小水面生态养殖更加趋于工程化改造和集约化养殖;三是集约化养殖将更加依赖工程化技术和标准化管理。因此,“基于生态系统的养殖模式、基于病害防控技术和高效产出的工程化养殖模式,按照200万t养殖产量目标计算,对虾养殖池塘面积只需150万亩。我认为,2020年我国即将迎来对虾养殖第四次浪潮。”他说道。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丰:对虾种苗检测技术进展与常见认知误区

杨丰表示,我国凡纳滨对虾年产量100万t左右,即10亿kg,按照每公斤需80尾计算,则需要虾苗800亿尾,但目前每年苗量远远超过这个数据,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因此,种苗质量值得关注,其中携带一些特定致病病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虾肝肠胞虫病、白斑病毒、十足类虹彩病毒、产毒素弧菌及气体条件致病菌。

目前,精准检测是防范致病病原的重要手段,且检测技术除了精准之外,还要求简便、快速、实用,最终是为了从源头阻断病原体(获取SPF苗);降低疫病发生风险(控制病害传播);指导实施有效防控措施(减少损失);减少化学药物使用(绿色、环保);促进对虾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现在国内外主流检测技术多样,种苗企业或养殖大户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同时,他在会上为大家介绍了三大常见认知误区:检测可有可无;忽视检测灵敏度;最严格检过的苗怎么还发病?其中,在误区三中他解释道,SPF苗也不能排除携带新的致病病原,而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控管理同样重要,再好的检测技术也有检测限度,当携带病原的虾苗量低于总苗量的1%时,无法排除漏检的可能,但SPF苗发病率肯定低于未检苗。

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栾生:国内外对虾育种现状与机遇

会上,栾生详细阐述了关于“国内外对虾育种现状与机遇”的主题报告。他表示,凡纳滨对虾自1987年引种到中国,1997~1999年首次突破了苗种全人工规模化繁育技术,1997年至今,我国最高产量超过170万t,占世界养殖产量的40%以上。但是,我国一直处在不断引种的状态,其中以SIS、API、Syaqua、CP等国外种虾品牌占主导。

“因为我国生态环境特殊,种虾养殖的条件要求高,所以种虾养殖环节一直是一个空白。我国自主培育的品种很少从实验室走到养殖生产,是种业的卡脖子问题。”据他介绍,目前我国在种苗技术上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创建了双循环水种虾培育技术,并建立了相关关键技术,如水处理、水环境调控和苗种质量控制等技术,初步建立了健康、优质苗种的生产技术。

他指出,今后我国种业应建立“育繁推”三位一体的生产联盟;遗传选育“本土”新品种,包括淡水、盐碱水、生态新品种;建立标准的技术体系和操作规程。

海南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副主任刘天密:海南近几年对虾品种兽药残留检测及对策

据刘天密介绍,国家农业农村部及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在对虾品种兽药残留检测主要包括抗生素类、硝基呋喃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孔雀石绿等,根据2017~2019年间国家农业农村部检测结果,从检测类型上分析,例行监测合格率比较低,国家农业农村部抽检分别为80%(2017年)和96%(2018年),省内抽检仅为为66.7%;从检测项目上看,硝基呋喃类代谢物6个,占75%;喹诺酮类3个,占37.5%;磺胺类2个,占25%。

会上,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与行业企业家对话环节中就苗种生产许可证实施、产地检疫、种业创新、养殖升级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互动。

猜你喜欢
对虾苗种种业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对虾养殖弱势群体的管理
对虾吃料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对虾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