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梅,李书阳, 庞崇剑, 顾晓丹,侯兆平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007)
当行驶中的汽车在天窗或侧窗打开时,车内通常产生强烈的轰鸣声,这种噪声被称为风振噪声[1-4]。天窗打开的汽车在气流中运动,车身表面存在一层不稳定的气流剪切层,剪切层遇到天窗前部边缘处,车身表面的漩涡脱离车身并随着剪切层气流向后运动。当漩涡碰到天窗的后边缘时,漩涡破裂并产生向四周扩散的压力波。传到车外的一部分压力波到达开口的前缘,将再次引发涡旋的脱落。这个过程每秒钟会重复很多次,并且引起剪切层产生一个特定的振动频率。如果这个频率与车厢的固有频率相同,将会发生共振,这种类型的共振称为亥姆霍兹共鸣[5]。
本文作者针对某乘用车存在的天窗风振噪声问题,利用CFD方法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并与道路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仿真分析的有效性。通过对比天窗扰流板不同高度和倾角度的天窗风振噪声,总结了扰流板高度和倾角度对天窗风振噪声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导流板的改进建议。
汽车在低速行驶时,开启天窗的过程伴随着风振噪声的产生。开窗的车身声腔可以看成是一个赫尔姆兹谐振腔,则赫尔姆兹谐振腔的频率可以由公式(1)表示:
(1)
其中:f为谐振腔的频率;c为风速;A为谐振腔的开口面积;V为谐振腔的容积;l为谐振腔的开口高度[1]。
可见腔体的共振频率取决于车速、开口大小及腔体的空间大小。
计算模型为某SUV乘用车,把外饰模型[如图1(a)所示]和内饰模型[如图1(b)所示]按1∶1的比例导入到HyperMesh中建立三维模型,对车身模型进行处理,分析模型基本包括所有对天窗风振有影响的部件。
图1 计算模型
在模型外部建立一个长方体计算域,模拟汽车周围的空气流动,如图2所示。计算域长度为9倍车长,宽度为6倍车宽,高度为4倍车高。
对面网格进行检查和修复后生成体网格,对体网格进行适当加密,可以有效提高计算的精度,尤其是天窗区域等容易引起气流分离的部件。网格加密如图3所示,监测点为驾驶员右耳。
图2 计算域
图3 网格加密侧视图
计算采用显示全瞬态分析方法,设定入口速度60 km/h;出口为压力出口边界,出口压力为0;地面为滑移壁面,速度为60 km/h;汽车表面为壁面边界,壁面为绝热非滑移壁面。
观察整车天窗风振噪声结果声压级曲线图(图4),可知:初始模型天窗共振频率为19.98 Hz,风振噪声峰值为100 dB。
图4 声压级曲线
观察天窗区域压力云图(图5),气流经过天窗扰流板上缘后,形成强大涡流,直接打在天窗后缘,产生向四周扩散的压力波,从而形成共振噪声。
由图5可知:天窗扰流板对气流的导流作用效果非常明显。为了改善天窗风振噪声,合理地设计扰流板可以将气流向后导流,避免气流直接打在天窗后缘。直接影响扰流板导流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扰流板的垂直高度和倾角度,因此后期进行参数化研究时主要从这两个方面选取参数。
图5 天窗区域压力云图
观察仿真与道路试验结果对比图(图6),仿真与测试结果高度一致,峰值相差在6 dB(A)以内,且峰值对应的共振频率一致。误差在控制范围以内,说明此次数值仿真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图6 仿真与测试结果对比
扰流板的垂直高度和倾角度是直接影响扰流板导流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选取扰流板的高度和倾角度作为设计参数,参数示意见图7。
由于整车造型要求及零件结构设计的限制,各个设计参数均需要满足一定的设计范围要求。扰流板高度参数选取见表1,扰流板倾角度参数选取见表2。
图7 参数示意
表1扰流板高度参数选取
方案高度/mm角度/(°)方案一4535方案二5035方案三5535方案四6035方案五6535
表2 扰流板倾角度参数选取
在扰流板倾角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扰流板高度进行参数化分析。对扰流板高度分别为45、50、55、60、65 mm时进行数值仿真。仿真分析结果如图8所示,可知:扰流板的垂直高度越大,越有利于天窗风振噪声的抑制。
图8 高度对风振的影响仿真优化与风洞试验结果对比
在扰流板垂直高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扰流板倾角度进行参数化分析。对扰流板倾角度分别为15°、25°、35°、45°、55°时进行数值仿真。仿真分析结果如图9所示,可知:扰流板的倾角度小于35°时,随着角度的增大,天窗风振噪声越大;扰流板的倾角度大于35°时,随着角度的增大,天窗风振噪声越小。
图9 角度对风振的影响仿真优化与风洞试验结果对比
通过整车三维建模对某乘用车型进行了天窗风振噪声数值仿真分析,全面评价了该车的风振噪声水平,找出潜在的优化改进区域,并对影响天窗风振噪声的关键因素进行参数化研究,为后续车型的天窗扰流板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1)通过对初始模型进行天窗风振噪声仿真分析,发现影响天窗风振噪声的主要因素是扰流板的垂直高度和倾角度。
(2)通过对比数值仿真分析与道路测试结果,发现仿真与测试结果高度一致,可认为该次仿真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对天窗扰流板的垂直高度进行参数化研究,发现扰流板垂直高度越大,对改善天窗风振噪声效果越有利。
(4) 对天窗扰流板的倾角度进行参数化研究,发现扰流板倾角度为35°时,天窗风振噪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