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8年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脑内负责压力应对行为的神经元,解密著名科学问题“战斗或逃跑”的选择,为改善或治疗负性压力相关紊乱和疾病,提出新的思路和途径。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Neuron期刊。
在一个充满压力的自然和社会中,面对压力每一个个体都将做出选择:是主动应对还是被动回避。负责这种抉择能力的脑的生物基础是什么?这是一个著名科学问题,简称为“战斗或逃跑”的选择。
研究者常根据动物所采用的行为方式判断其面对压力时选择的应对策略。采用基因操作小鼠结合行为学、药物遗传学和在体显微成像等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江宁研究组历经8年的研究发现:在各种行为挑战情景下,内侧前额叶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神经元是决定选择“战斗或逃跑”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据悉,该研究首先确认了内侧前额叶的CRF神经元为一种抑制性的中间神经元,并与椎体神经元构成神经环路。接着采用活体显微成像的方法观察到:在面对负性压力下,小鼠采取主动应对行为时,CRF神经元活性增强。在悬尾、强迫游泳和社交竞争挫败等负性压力条件下,采用化学遗传学方法凋亡或抑制内侧前额叶CRF神经元,可增加小鼠的被动应对行为;而CRF神经元的激活则促进主动应对行为。
该研究揭示内侧前额叶CRF神经元为脑内负责调控压力应对行为的神经元。促进内侧前額叶CRF神经元的活性可增强主动应对行为,提高对环境负性压力的抵抗性。这一发现推动了对“压力应对行为抉择”这一重要科学问题的了解,并为改善或治疗负性压力相关紊乱和疾病,提出新的思路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