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坚,1972年7月生于湖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现任宁波出版社总编辑,编审,高级记者。著有诗集《断续》《个人危机》《爱与同情》《以问作答》,随笔集《听蛙室笔记》《拨灯集》等。
主人杯
同款主人杯
你一只,我一只
单只杯子
陶与瓷一体成型
杯口是陶,杯壁是瓷
陶显土气,瓷有玉颜
陶如我,瓷如你
在柔软与坚硬的耦合后
在泥与火的淬炼后
在脱胎换骨的痛苦后
陶与瓷欣逢知己
竟成为彼此的一部分
一对杯子
只能异处相守
你是你,我是我
在默默不言的平常日用中
在越淡越久的滋味里
两只杯子
感激宿世因缘
又接受今生孤独
你和我各自饮茶
端起,放下
无客,无主
修 坯
修理坯体的里里外外
剔除多余的泥
何必不舍,何必疼痛
像一个人失恋后清理记忆
像血液之河快速流动
不把沉积物带往爱的大海
瓷 滩
瓷滩上,湖水来来回回
碎瓷片安睡在摇篮里
而历史的事实残忍、冷静
它们都是被抛弃的青瓷尸骨
断然处决手艺失控的器物
做不到惟精惟一,就得付出代价
淘汰次品如此无情
挑选传人更为苛刻
为什么瓷胎还有气泡
为什么火候不够精准
为什么色泽失于躁露
瓷品不会说谎,也不会自辱而苟存
“听命胜于献祭”,罪的代价是死
完美无瑕的青瓷是神的作品
神所需要的,不是一件神品
而是窑工对神的顺从,对爱的敬畏
瓷滩上的碎瓷片,是肉体的献祭
是灵魂的死,是忏悔的一再泣血
请不要把它们拾走
它们也是窑工们的尸骨
冰纹碗
神赐予我们一只星空之碗
其中盛满点点星光
每一点星光都是一次爱的爆炸
是你的眼睛里的弥撒
那釉片下的层层叙述,是迷宫一般的文本
是残损接应残损的补全
是缺点照耀缺点的完美
是喂养我们的滴滴泪、丝丝蜜
是咬合的唇吻、交织的梦话
釉面上的光滑,消除了一切速度
让我们的遇见
跨越银汉
原来人间风月都是尘土
端午吟越人歌
出没风波里的越人
在身上纹以龙形
将行舟饰以龙身
羽冠迎风、龙舟飞渡的越人
何其勇敢
吟唱“山有木兮木有枝”的越人
是何其奔放
可惜这思慕之情终未竟
可惜这鸟禽之呼终无应
古越语几乎失传了
越人歌却留下了原始版本
我把越窑青瓷上的纹饰
读作越人的文身
读作越人歌的美声
每一根线条都是潮起潮落
每一根线条都是你问我答
每一种图案都是精神的相认
每一种图案都是生命的游戏
我把越窑青瓷上的纹饰
读作古越语的词典
读作古越族的基因
那是难以模仿的深情
那是难以解释的敏感
那是肉身无拘无束的歌哭
那是灵魂不藏不匿的舞蹈
我不是悲悼消失的历史
而是在创造此刻的爱
我的相思是无形的丝线
交织出一条从未走过的道路
凝 视
我凝视着一只古老的瓷瓶
仿佛我在它的全部时间流浪
仿佛在做一个无限久的梦
在它深流之下的宁静里
我凝视着你的时候
仿佛要忘记时间
我不去想下一件事
不说一句话
再也没有什么重大的事和要紧的话
可是,我回不到你的过去
还没有分解你过去的悲伤
我多么想爱你的过去啊
可我只能爱着这一瞬
芒 种
世上美好的事物很短暂
世上温存的味道很绵长
今天是送花神的一天
也是酿青梅酒的一天
青涩的梅子和浓烈的白酒
按照1:1的比例
密封在青瓷的罐子里
不会有任何异味掺入
我等待青梅和白酒的恋爱
它们互相交换,互相改善
酒不再烈,梅不再涩
青梅酒酿出了红宝石的颜色
我还要等待启封的日子
就像播種的人等待收获
那一天或许是寻常的一天
但值得庆祝:依然是你带来了早晨
拥 抱
在风的拥抱中
一面旗
招展,内卷
它的力量:潮涌大海
在火的拥抱中
一具泥胎
炼就玉骨
它的颜色:如洗天空
旗抓不住风,又自由如风
瓷抓不住火,又高贵如火
没有拥抱过你的躯体
我在你如火的目光里爱着
我在你如风的身影里爱着
举你为旗
尊你为瓷
锔
残破了的瓷器
无法回炉再烧
如何让它再次获得凝聚
锔瓷,一门坚强的手艺
在薄瓷上打钉子
在疤痕上绣花
疼了,再爱
那是爱的确认
是第二次受洗
是我得到了你的原谅
是我们不愿分离
适应性
中华神话传说
女娲抟土造人
人给天地带来生机
希腊神话传说
神取出土和火
派遣普罗米修斯、埃皮米修斯
创造了人
我把瓷器看作生命
它和人一样
来于土,归于土
它和人一样
因灵性而通神
每一个人都经受
灵与肉的痛苦
因为痛苦,爱才有意义
瓷器的釉与坯
也有一个适应性问题
二者的热膨胀系数
几乎不可能相等
神把困难交给了
每一个男人和每一个女人
我们消磨不了痛苦
却能够像釉与坯一样
结合在一起
能够依赖土播种、收获
能够依赖土黏合、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