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构建高中生物学习新模式

2020-03-26 05:46李腾
基础教育参考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习模式学科核心素养生物

李腾

[摘   要]为了更好地落实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改进教法与学法,帮助学生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新模式。为此,生物课堂应包括以下环节:初时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引入核心概念,支撑学生自主探究;及时开展小组合作,维持学生学习热情;切时提供总结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

[关键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学习模式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今各国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核心素养体系。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接着,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标准中被明确提出。如《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第二部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中,明确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并将其置于生物学课程目标的核心地位。这一变革,要求教师不仅要改进教法,还要帮助学生改进学法,构建基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新模式。

一、认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模式

生物素养是个体在现代社会中必备的一种素质,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生物学科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生物学科的学习后获得的能够基本满足其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与生物学相关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生物素养的高度凝练与升华,是生物素养中最核心、最关键和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具有独特性和不可代替性。

学习模式是指为完成某一学习目标,在一定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构成学习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设计的横向的组合方式和纵向的活动程序[1]。学习模式源于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教学活动方式的一种间接表现,是对理论基础、学习条件、目标和评价的有机整合,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代表性[2]。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新课改的推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传统的“被动接受、强调记忆”的学习模式已然不能适应课堂变革的需求,而是要求生物教师与时俱进地引导学生构建新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新模式

在研究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多种学习模式的优劣之后,笔者尝试提出了组合式学习模式,即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以网络信息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辅的多种学习模式的“组合体”。

倡导探究式学习是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重在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发展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科学探究也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在生物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生物课堂应包含以下环节:一是初时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适时引入核心概念,支撑学生自主探究;三是及时开展小组合作,维持学生学习热情;四是切时提供总结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在此,将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课为例进行讨论。

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授课之初,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合理的探究情境以引发学生的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需要以学生的经验和认知水平为起点。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课,教师可以先播放一小段选自《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节目的相关视频或图片,适时对学生进行提问与引导:大家观察到哪些熟悉的事物?它们有哪些共同要素?通过让学生联想与生活相关的具体活动,结合一系列观后问题,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为下一步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2.引入核心概念,支撑自主探究

建构主义及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新旧图式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建立新图式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图式的结构,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使旧图式对新图式的学习发挥促进而非阻碍的作用。教师可先针对旧知识进行提问,再适时引入本课的核心概念,如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在学生理解了这些概念支架后,再追问:大家观察到的事物(或要素)分别可以对应哪些概念?用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并将学生的总结呈现在表格中(见表1),帮助学生加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此后,让学生思考教材“本节聚焦”中的问题: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列举生态系统的例子,并说明判断其为生态系统的依据。这将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与动力,切实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

3.开展小组合作,保持学习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查缺补漏,又能培養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能力。因此,在经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入小组合作环节。在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并在组内讨论以下问题:生态系统的结构有哪些?这些组成要素之间有什么联系?之前学过的食物链、食物网和今天学习的生态系统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将以这些问题为导向,结合教材中的思考题进行讨论。教师应在每小组内流动倾听1到2分钟,以及时发现各小组内的共性问题。小组讨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避免懈怠或厌倦,还能集思广益,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受互助、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并产生为团队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4.提供总结评价,增强学习获得感

在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切实、及时的总结评价。教师可以将各小组的结论总结到黑板上,并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些结论的合理性;对结论正确的小组给予表扬,对结论有误的小组在帮助其发现问题的同时予以鼓励,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获得感。在总结评价时,教师可以呈现整理好的本节重点内容,结合学生的结论进行解释说明(见图1、图2)。

三、促进学生建立主动探究的学习模式

为了促进学生建立主动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将先进的教育技术、教育理念与实际教学实践相融合,充分满足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向往。如在“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课,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通过呈现影片和图片的方式,将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此外,在总结评价之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他们身边有哪些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是怎样运行的,生态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有什么影响,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又是如何流动的。学生可将自己得到的资料、形成的看法或观点通过班级网络交流平台进行分享和讨论,也可以生成新的问题,引发新的探究,提升思考能力。此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

教师还要在彰显探究特色的基础上,利用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提升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与实践能力。最后,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总结,使生物核心素养在教师的理性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中得到培养[3]。

总之,教师应努力充实自己,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组合,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灵活性,进而构建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网络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辅的组合式的新型学习模式,使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现代课堂上真正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范建芬.人本化教育思潮引导下自主性学习模式[D].苏州:苏州大学,2008.

[2]钟志贤,孙菊如.学习模式的类型与价值判断[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4):3-5.

[3]王金,胡兴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情境设计策略[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0):45-48.

(责任编辑   姚力宁)

猜你喜欢
学习模式学科核心素养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