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萍
中国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南京 21000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下文简称实践教学),是提高课堂理论教学实效性的基本途径,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早在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政[2005]9号),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实践教学是为配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实践形式为手段的教学环节[1]。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2]。这些新的要求,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也意味着党和国家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那么,什么样的实践教学是学生愿意接受、主动参与,乐在其中的?实践教学的目标诉求应该是多方指向还是集中突显?实践教学应如何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普适性与行业性结合?本文以此为线,拟以中国药科大学为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如何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作用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经验告诉人们,过多的目标诉求只能导致实践教学泛泛而做,最终流于形式。因而有效的实践教学必定是与学生实际需求紧密相连的,学生在其中能获得存在感和成就感,就不会消极应付,实践教学的目标就容易实现。教师如何将实践教学联系学生实际呢?实践证明,学校是学生荣辱与共的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以学校的历史和当下作为实践教学内容,最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专业是学生的未来所在,教师以专业现状和发展为实践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未来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因而,将实践教学与学校的历史文化及学生专业相结合,实现实践教学项目校本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
当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空间不足,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与学工、团委等部门的合作力度,在校内构建“大思政”的教育模式;和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将实践教学延伸到社会;紧扣“互联网+”的时代特征,教师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开拓思想实践教学的网络阵地。由此形成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多方合作的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平台,克服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时空限制,形成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
中国药科大学立足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药界英才”的目标,紧扣医药行业特色,不断促进实践教学项目校本化,旨在培养专业过硬、具有较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药学英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药学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诉求融入药学生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力争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遵循“药学生素质培养、职业道德提升、增强社会责任感”的主线,探索“责任意识培养、责任行为练习、责任习惯养成”的培养路径,构建并实践“融教于药”的实践教学模式(图1)。
图1 “融教于药”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结构图
为解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普适性和行业性结合的问题,中国药科大学紧扣药学行业特色,以药学生基本素质要求为切入点,将实践教学目标分层细化,开辟从“了解学校情况→调研医药行业→探索所处社会”的递进式认知路径。通过校园实践、行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三种实践教学方式(图2),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转换表达,使其在亲身体验中感悟药学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去观察和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现实,使其学会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尽早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图2 校园实践、行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三种实践教学方式
2.1.1 学生情感认同向行业价值认同的转化——校园实践
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此,有效的实践教学离不开学生具体生活。本校坚持实践教学目标首先要实现对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而校园实践是其主要渠道。
校园实践,即以校园生活为内容的实践教学活动,其主要方法是深挖校本文化,以大一新生为重点,通过开展校史知识竞赛、《药学生誓词》朗诵、知名校友访谈、重唱老校歌、“我的青春故事”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到所在学校的发展历史及其文化底蕴,所学专业的素养要求和社会价值,明确其作为药学生的责任担当。而身边药学人才的成长故事,则因为拥有共同的生活场景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认同,可以较好地发挥自我教育、朋辈教育作用,增强学生对校际文化认同和药学行业价值追求的认同感,帮助其明确在校生活的目标,认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达到培养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实践教学目标。
2.1.2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药学专业教育融合——行业实践
教师可将医药行业的典型案例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凝练出医患关系、医药伦理、尊重生命等实践教学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药学专家访谈、制药企业走访、对话制药企业高管等活动,搭建学生与知名企业、医院、药监系统面对面沟通的平台。在走近药学行业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进入更大的时空场景,并围绕特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会对药学行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切身体会,能进一步认识专业知识与药学伦理的关系,能激发其对职业生活与公共伦理的界限进行深刻反思,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责任意识。
为此,中国药科大学以暑期社会实践为载体,构建校企联合的“实践育人共同体”,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药学行业发展,不断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专业技能。事实证明,不同主题的行业实践,形象直观的职业体验,能加深学生对校训精神内核“存心以仁 兴药为民”的理解,可以有效促使学生感悟到药学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认识药学职业的社会价值,培养职业责任意识,培养专业学习精益求精的精神。
2.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训精神融合——社会实践
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更是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中国药科大学在积极鼓励党员教师率先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不断引导药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教学、师生谈心、榜样示范等途径,号召和提倡药学生利用学习之余主动参与有专业特点的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利他为人的价值理念,强化药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学校还组织学生走进学校周边社区,长期指导学生开展合理用药调查、“临药中国”“药健康”、用药安全知识宣传等服务人民健康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将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融为一体。教师们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督促学生服务社会、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年来,中国药科大学培育了以“爱之光”公益团队为代表的一批学生公益组织,不断吸引众多学生用专业知识,践行药大人“仁心济世,荣校报国”的价值追求。
从道德品行的养成来看,有效的行为实践可以检验认识、加深体验、培养情感、锻炼意志,有助于行为主体的习惯养成,这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为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中国药科大学对实践教学进行整体设计,根据药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和药学专业现状,按照实践教学的五个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责任意识的认知、责任行为的练习、责任行为的情感体验、责任意识的理论指导、责任行为的综合检验,向学生提供社会调研、公益活动、观摩体验、主题阅读、才艺锻炼五大类实践教学形式(表1)。
表1 “融教于药”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形式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采取菜单式实践教学方案,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鼓励学生为自己和团队选择实践方式,并使其承担相应责任,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责任选择的能力和习惯,进行责任行为的锻炼和养成。从实践路径的选择到实践内容的完成,是学生群体之间相互协作、互相影响的过程,这种影响和互动在教师的有序指导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2.1 通过社会调研实践,提高学生责任意识
社会调研类实践活动主要通过大学生相关问题调查(包括消费现象、恋爱观、人际交往、校园文化、公德意识等)、医药行业相关问题调研访谈(包括药企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医药行业的就业现状、医患关系问题等)、市民基本社会公德调查、社会变迁情况调查等,将纷繁复杂的各类社会现象作为实践教学的对象,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感受职业生活和社会伦理规范要求的界限,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2.2.2 通过公益活动实践,推动学生责任行为的练习
公益活动类实践活动主要通过知识宣传(医药基本知识、心理健康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城市主题等宣传)、助老助贫助残(看望帮助社区空巢老人、与养老院老人心连心、支教山区等)、维持社会秩序(参与交通协管等)等各类活动,将广阔的社会作为实践教学的舞台,使学生深入社会,从具体的小事做起,于微观的视角探索社会问题的解决路径,此类活动有助于学生责任行为习惯养成。
2.2.3 通过观摩体验类实践活动,实现学生责任行为的情感体验
观摩体验类实践活动,如法庭旁听、模拟法庭、政府有关部门听证会旁听、两会观看与提案大赛、德育基地参观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让学生深入到社会基层组织,了解不同的事务处理流程,切身感受当下的社会问题与现实诉求,正确分析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是非曲直,从而反思和寻找相应问题的解决之道和发展出路,以强烈的情感体验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
2.2.4 通过主题阅读类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理论指导
主题阅读类实践活动,如进行经典马列原著诵读、历史书籍品读大会、心理知识短剧等形式,活动保持一定的难度,增强其趣味性,让学生有趣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积累与建构相关知识体系,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独立的认知判断。有益的精读分析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有助于形成理性的批判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发挥其引领社会文明的作用。
2.2.5 通过知识体验与才艺锻炼类实践活动,对学生责任行为进行综合检验
知识体验与才艺锻炼类实践活动,如编导历史剧、拍摄时事述评微视频、开展主题辩论赛等形式,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寻找素材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和困境,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与支持。激发学生自觉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检验,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塑造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药学服务作为药学行业的重要环节,日益凸显出其重要地位,培养一定规模与数量的适应社会需求的药师型人才,既是国情的需要,也是当前药学教育的发展趋势[3]。但当前由于药学服务训练的缺失,使药学服务衡量、提升、支持药物研发的价值难以体现。
为此,中国药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着眼于药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训练,从“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三个层面构建“学校、企业、社会”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平台,相关教师为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困惑、发展诉求等方面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找准学生的关注点和共鸣点,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机制,精确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完成“以药品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理念转型,培养学生将人文关怀与药学科学相互贯通的整体思维和实践能力。
2.3.1 课内课外分层,构建校园文化活动与实践教学的互动
校园文化体现着高校的独特精神灵魂,其对师生有着强烈的引导和凝聚作用,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充分发挥其价值观引领、情感熏陶、人格塑造、凝聚激励的教育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有效的优化资源、相互促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4]
中国药科大学以推进“教师亲和力工程”为契机,打造具有亲和力、懂药学知识的实践教学团队,此举贴近药学生的实际。教师通过担任本科生导师、学生社团指导老师、开展“厚德讲堂”等形式走近学生,准确掌握学生思维的特点,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引领作用,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方向引导和资源支撑。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的实践教学活动,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主题思想和内容支持,注重实践教学目标与大学生心理动态的结合,通过特定人文活动的熏陶、渗透和升华,有针对性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情感等方面起到价值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同时,潜移默化改造学生的思想、生活与行为方式,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诉求。
2.3.2 线上线下分层,构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据权威机构发布的调查数据,目前我国7亿多网民中,70%以上是青少年[5]。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青年的学习、生活、社交习惯,“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的常态。因此,开展针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随着新形势、新趋势而不断改革创新,要从简单利用网络载体,到运用网络大数据,再到运用互联网思维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6],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7]。
中国药科大学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突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时空限制,尽可能多地开拓新的教育平台:创建了思政博士工作室网络平台进行线下线上的师生沟通机制、开设CPU形势与政策微信课公众号等,开辟网络实践教学阵地,突破因校区等问题造成的师生间时空限制,实现师生线上线下有效互动机制,精准把握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思维习惯和行事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深受学生欢迎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勇于奉献,做具有责任担当的药界英才。
自博士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创建以来,中国药科大学利用新兴网络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社会、思考人生的园地,为教师打开一个深入了解和分析青年大学生的窗口。博士工作室平台现有逻辑学、政治学、历史、宗教伦理学、科技哲学等专栏,微信公众号设“天下大势”“热点视频”“应知药闻”栏目,以热点讨论激发学生兴趣,以积极的思想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安身立学,以优秀的思想文化内容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开拓学生学术视野,将知识传授、思维训练、人文关怀等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中,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其在立场、世界观上实现自我升华。
同时,以博士工作室、学生社团为载体,本校加强师生的线下交流合作,形成实践教学系列品牌活动。如“孝文化”宣传活动周、“药承华光”活动节、“‘药’看热点”微视频大赛等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延展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极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3.3 校内校外分层,构建学校与社会有效互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7],而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就必须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常态化,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因此,学校通过加强对学生思想引导,注重学生优良品德的铸造、情操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使“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内核“存心以仁,兴药为民”的价值理念为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向社会输送诚信职业人格与熟练职业技能兼具的药界英才。
一直以来,本校致力于和知名药企、医院、药监系统合作,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培育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一是走出去。带领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学生深入到医药企业单位中进行调研;二是请进来。聘请知名校友、药企高管等作为实践教学的兼职指导教师。本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最大化地利用现有社会资源,以优秀学生为媒介,将中国药科大学“存心以仁,兴药为民”的文化精神渗透到制药企业、医药监管系统,引领药学行业文化,净化行业风气,真正体现大学教育的社会责任,有效服务人民健康事业。
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普适性与行业性相结合,构建具有药学行业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是“融教于药”这一实践模式的价值引导和目标追求,也是在探索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融教于药”的实践教学模式,其核心要义在于服务国家“健康中国”大战略,紧扣药学人才培养目标,抓住药师型人才培养特点,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目标诉求锁定在“社会责任感”上。中国药科大学通过推行“教师亲和力工程”,培育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做到准确了解药学生的发展诉求、药学行业人才标准;从“药学生素质培养、职业道德提升、增强社会责任感”不同层次目标,紧紧围绕药学行业特色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真正做到“融教于药”,培养既有过硬专业素质,又拥有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健康的社会责任意识的药界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