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区湿热质儿童感冒中医辨证分型的特点

2020-03-26 11:35:48王泉忠施钰娟邹国吉
福建中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内因风热风寒

王泉忠,施钰娟,邹国吉

(泉州市泉港区医院,福建 泉州362000)

泉港区地处沿海,气候炎热、潮湿;且大多数妇女坐月子时饮食均以温热性食物为主,同时哺乳是婴幼儿营养的主要来源,这就容易导致儿童后天性的湿热质。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婴幼儿的饮食多以肉食、海鲜为主,导致湿热体质进一步发展,儿童感冒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是其他疾病不可相比的,感冒的普遍性和高发性,决定了其是中医临床致力研究的重点[1]。 分体质研究,从某个具体的体质类型进行中医证型的阐述,为临床的辨病、辨证、辨体质提供依据,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进行了对比研究和分析,详细的情况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2]中感冒的诊断标准:①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或与感冒病人接触,有感受外邪病史。 ②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微咳,头痛,全身酸痛等为主症。 ③感冒伴兼夹证者,可见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大便失调;或睡卧不宁,惊惕抽搐。④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合并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病原学检查:鼻咽部分泌物病毒分离或桥联酶标法检测,可作病毒学诊断;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链球菌感染者,血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增高。

1.2 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2]中感冒的辨证标准。 ①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无红肿及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②风热感冒:发热,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浊涕,喷嚏,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干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③暑邪感冒:发热,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晕、头痛,鼻塞,身重困倦,胸闷,呕恶,口渴心烦,食欲不振,或有呕吐、泄泻,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1.3 湿热质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体质学》[3]相关分类方法制定湿热质标准。 湿热质:营养发育较差或一般,体形虚胖,肌肉松软,面目微浮,身重困倦,不喜运动,运动易倦怠,食滞难消,脘腹痞胀,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舌质淡胖,舌苔黄腻,脉搏细濡。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湿热质感冒患儿;②年龄6 个月~7 岁;③家长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脏器疾病者;②合并有血液性疾病以及精神疾病者;③资料不全、配合度较差者。

1.6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于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湿热质感冒患儿740 例,通过辨证风寒感冒342 例、风热感冒255 例、暑邪感冒143 例。 其中风寒感冒中男177 例,女165 例;年龄2 个月~7 岁,平均(1.97±1.53)岁。 风热感冒中男122 例,女133 例;年龄4 个月~6 岁6 个月,平均(2.13±0.19)岁。 暑邪感冒中男69 例,女74 例;年龄1 个月~7 岁,平均(2.09±0.20)岁。3 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7 方法 符合条件的湿热质儿童740 例,进行中医证型判断。 所有数据收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1.8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例)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湿热质儿童各证型感冒在发病季节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湿热质儿童不同感冒证型在不同季节分布情况

3 讨 论

感冒是小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占儿科门诊就诊量60%~7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感冒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为主症,其突出症状是发热,而且常为高热,甚至出现抽搐,虽然一般感冒为自限性疾病,但小儿患病后有夹痰、夹惊、夹滞等兼症,如果感冒不愈,还可能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等。

中医认为小儿阴阳气血尚未充盛,为“稚阴稚阳”之体;体质特点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器清灵,易趋康复。 根据小儿体质特点,在临床上从某个具体的体质类型对感冒进行中医证型的阐述,为临床的辨病、辨证、辨体质提供依据。 疾病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定的外在致病因素可以导致相应的疾病。 中医认为外因不外乎六淫为主,即风、寒、暑、湿、燥、火。 内因主要强调个人体质的差异,体质强弱决定发病与否,《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但唯有内因并不意味着肯定会发生疾病,因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

泉港为典型沿海地区,当地气候潮湿,当地饮食以肉类、海鲜为主,湿热质为当地儿童常见体质。从表1 可以看出湿热质儿童感冒符合季节发病的特点;同时也说明了湿热质儿童感冒证型特点符合季节性疾病的分布规律,即风寒感冒多见于冬春季节;风热感冒多见于夏秋季节;暑邪感冒则多见于夏季,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湿热质患儿感冒中医证型分类与季节紧密相关,与体质的关系可能并不大。

儿童属“稚阴稚阳”体质,湿热性体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先天的禀赋及后天饮食等因素,构成了发病的内因,属偏颇型体质。 当外邪(风、寒、暑等)入侵时,因小儿形气未充,易于受邪,特别是风邪(风为百病之长),更易夹杂寒、热、湿、暑邪等,同时小儿脏器清灵,易于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如恶寒、发热、咳嗽等表症。 王琦教授[3]认为,体质与证既有着本质的差别,又有着密切联系,在一定情况下,某些证候与体质并不一致。 此次的研究结果,在冬春季节湿热质儿童外感风寒,并未从热化,仍表现为风寒型感冒,可能是因为患儿虽为湿热质,但疾病尚在初期,邪在表(卫分),病证尚未受到湿热体质的影响,未传变及转归,从而只表现相应的表证,其症状、体征没有变化故而尚未对证型造成影响。 风热、暑邪感冒在夏秋季节相较冬春为多, 除季节原因外,中医有“同气相求”的说法,即不同的体质类型,容易感受相应的邪气,体现了湿热型体质对于某些病因(如热、暑邪)的易感性。

综上所述,湿热质患儿感冒中医证型分类与季节密关,并未因为体质受到影响。 小儿感冒主要以感受风邪为主,兼寒、热、暑、湿、燥邪,气候变化、寒温交替、调护失宜为发病诱因,病机关键为肌表失疏,肺气失宣,病位在肺卫,在感冒中医治疗中,需关注外邪影响,针对不同外邪进行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解表等。

猜你喜欢
内因风热风寒
冬读古诗御风寒
机电安全(2022年1期)2022-08-27 02:15:26
风寒感冒忧,来碗“神仙粥”
基层中医药(2021年1期)2021-07-22 06:56:56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煤峪口矿内因火灾隐患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机电信息(2015年3期)2015-02-27 15:54:48
侵华日军失败内因析
军事历史(1991年1期)1991-08-20 06: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