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族精神 探寻艺术真谛

2020-03-25 13:48隋欣
艺术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民族性精神

隋欣

摘 要: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波兰作曲家肖邦,与大多数音乐家的创作不同,他一生的音乐创作几乎只专注于钢琴一个领域,被人们誉为“钢琴诗人”。他的钢琴作品包括玛祖卡舞曲、波罗奈兹舞曲、练习曲、圆舞曲等多种钢琴音乐体裁。仅在钢琴音乐这一个空间中,将各种钢琴音乐体裁发展到更高、更完善的阶段,是音乐历史长河中风格独特且深受人们喜爱的作曲家之一。本文力图从其音乐作品创作的民族性精神角度出发,探寻肖邦音乐创作的重要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民族性 钢琴诗人 精神

肖邦是终生献身于一种乐器的作曲家,也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具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与许多作曲家不同,一生的创作活动几乎只专注在钢琴音乐这一个领域中,其音乐创作内容大都和波兰这个伟大的民族有关,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其音乐作品最根本的关键。

一、钢琴玛祖卡舞曲中民族因素

肖邦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化,他的音乐和作曲风格特点深刻的体现出他时刻心系祖国的兴亡和荣辱。肖邦一生的音乐创作几乎都投入在钢琴领域,他的作品多以波兰民间歌曲为基础,题材主要来自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作品内容丰富、曲调激昂奔放、和声织体丰富多彩、作品结构灵活生动。他给予了包括玛祖卡舞曲、波罗奈兹舞曲等一系列的音乐艺术体裁以新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并且深入的分析解释和演绎,大大提高了这些艺术体裁的音乐性和表现力。通过借鉴吸收波兰乡村的民间舞曲以及民间的音乐体系,肖邦形成了具有肖邦风格的钢琴玛祖卡舞曲,这是其音乐创作中最具有波兰农民间乡土气息的体裁。58首马祖卡舞曲的创作灵感来自于马祖卡舞曲、库卡维亚克舞曲、奥别列克舞曲等三种波兰民间舞蹈音乐的因素,这三种舞曲都是三拍子的,其中库卡维亚克舞曲、奥别列克舞曲的旋律与节奏则相对平稳一些,而马祖卡舞曲是其中最为欢快热烈的,充满乡土气息。肖邦抓住这些民间音乐的灵魂,进行风格艺术的再创造,而不是一成不变地直接采用民间舞曲原来的曲调。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常表现为力度较强,速度较快,重音大多数都不在第一拍上,舞曲的旋律节奏重音经常落在第三拍上,有时是在两小节中的第二小节末拍上。肖邦的58首玛祖卡舞曲作品中情绪多样,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的音乐,结构简单,有一种清新质朴的感觉。另一类是有着城市生活的气息,具有较多的城市因素融入,帶有着浪漫主义的音乐气质,情感细腻,旋律和声处理的都恰到好处,偶尔使用半音进行丰富的调式、调性变化。肖邦被人们称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舒曼对肖邦的评价可谓是直观又恰到好处。他评价肖邦的音乐是“花丛中的大炮”。我们听过肖邦的音乐后,就会充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肖邦的作品具有悲壮性、英雄性和史诗性,也有温情柔和的歌唱性和节奏明显的律动感。肖邦在自己的创作中把波兰的民间音乐和钢琴织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创作中不断加入民族民间音乐的元素,所创作的音乐更像是一个藏在花丛中的大炮,爆发力极强。

二、波罗奈兹舞曲中的民族特性

波罗奈兹舞曲是肖邦音乐创作中最能强烈地表达和体现民族意识和浓郁民族气质的音乐体裁。波罗涅兹舞曲的历史悠久,最初是来自波兰历史上的贵族沙龙中用于伴舞的音乐,也被称作波兰舞曲。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的器乐舞曲。由波兰皇宫逐渐普及发展到市民各阶层。18世纪又逐渐成为了独立的器乐曲目。波罗涅兹舞曲在肖邦的手中被赋予了更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是一种风格庄重的器乐舞曲, 密集和弦为特征的和声,音乐舒缓而庄重,通常是中等或偏向缓慢速度的三拍子舞曲。肖邦的母亲非常喜爱奥金斯基创作的舞曲,所以肖邦受其影响,对这种题材的音乐非常喜爱,也激发了肖邦对这种音乐体裁的创作力和灵感,他所创作的波罗奈兹舞曲已不再是那种仅仅具有宫廷音乐风格的钢琴舞曲表现形式,他将波兰的民族音乐和骑士音乐风格的英勇性质也完全融入进了创作中,旋律充满活力,已经超过了这种舞曲体裁原有要表达的内容。一般多为三段式的演奏曲式或回旋曲式。肖邦赋予了波罗奈兹舞曲更高的精神内涵以及最充沛的情感,具有宏伟、雄壮的气质,充满了英雄气概,有着强烈革命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从不同的侧面抒发了一位祖国被异族奴役的爱国者的情怀。肖邦通过其创作的作品将这种舞曲体裁推向了世界。

例如肖邦的《军队波罗奈兹舞曲》,这是浪漫主义时期非常有影响力的有一部作品,肖邦使这部作品充满了斗争性和英雄主义。他将波兰民间音乐的元素进一步加工,描绘了一个波兰民族英勇抗战的英雄形象。全曲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第一主题是在A大调的旋律中开始,这是全曲的主体部分,节奏紧密,采用进行曲的旋律,强劲有力。肖邦充分利用色彩性变调,生动地刻画了威武勇敢的波兰战士的形象。通过四小节双手八度和左手在主音A上的节奏变化反复,表现出军队作战前战士们时刻准备着的激动情绪。节奏上看,肖邦巧妙地运用波兰民间舞曲的节奏,形象的模仿军号的音响效果和小军鼓的敲击,节奏密集,短促有力,既有波罗乃兹传统舞曲的节奏特征又有军队进行曲的节奏。作品中采用大量的波兰民族民间特色的前八后十六接二八的节奏型,使用附点音符和三连音,给人一种推进、向前的感觉,使得乐曲刚开始就具有显著的军乐特征,刻画出波兰人民英勇抗敌的顽强拼搏精神。这一乐段在具有波罗奈兹舞曲的特色节奏感的伴奏下,衬托出一种勃勃生机的景象。第二主题在保留了第一主题音乐动力的基础上发展了新的音调,第二主题为第一主题的延续,采用上行三度模进的方式,虽没有第一主题那样的刚劲,但是更多的描绘舞蹈场景让作品拥有了新的色彩,并且通过丰富的八度和弦的进行以及旋律的快速上行、同一八度和弦的连续演奏的技术手法等,使得军队的性格特征更加明显,从而展现出军队的勇猛威武。最后的八小节让音乐调性从热闹的舞蹈场面返回到第一主题部分,两个主题逐渐发展,使得音乐主题的形象更加突出。第二部分音域宽广,肖邦认为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作品中优美的旋律是在自然音阶和民间调式的基础上演绎出来的,这是波兰民歌的特点。从D大调转至降B大调再到C大调的频繁转调,通过多变的调性和旋律的对比,刻画出波兰人民心中的愤恨。D大调上的旋律,右手用简单、宽广的旋律模仿圆号的辉煌音色,在第36小节到第38小节调式开始转向B大调,节奏型和乐曲的情绪继续保持。接着就出现了本段具有斩钉截铁的果断和坚毅性格的主题。调式由B大调转入C大调,富有特色的节奏是二分音符的颤音加三十二分音符,模仿了军乐队中的乐鼓的鼓点。低音部分在强度表现上的由强渐弱和高音和弦的由弱渐强,产生的音响效果给人以紧张、压迫之感,好似大敌当前的情景,给听众营造了一种战场上令人紧张、窒息的氛围,仿佛战士们心中出现了不稳定的情绪和内心的挣扎。上下两声部的颤音级进下行,结束新的材料,紧接着重复把音乐推回D大调上,接着的大量三十二分音符的运用似乎是战士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坚定,平定了战士们之前内心的犹豫和紧张,坚定了战胜这次战役的决心,情绪也变得更加激昂。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再现,全曲的风格没有偏离“军队”这一主题,是典型的西方音乐带三声中部的复三部曲式ABA中的最后一段。全曲采用了波罗奈兹舞曲中常见的3/4拍子。呈示部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主体部分充分反映了军队的特点,用令人振奋的情绪结束全曲,节奏特点鲜明,营造出人民群众在英雄胜利归来时热情迎接的场面,给人以豪壮之感,在“军队”的气势中结束全曲。

肖邦在他的《军队波罗奈兹舞曲》中倾诉了对祖国的热爱,赞扬了伟大的波兰人民奋力抗战的精神,表达了肖邦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支持波兰民族继续为民族自由和民族独立而斗争、真诚地期待胜利的信心,这部作品对波兰音乐乃至世界音乐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钢琴奏鸣曲中的民族因素

肖邦的一生中创作了三部钢琴奏鸣曲,最著名的《降b小调第二奏鸣曲》,是其成熟时期的作品,同时也是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作。

当时肖邦虽然离开祖国,但他却无日无刻不在关心着祖国的命运,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创作中便转化为作品的民族性因素。肖邦在他的创作中努力反映波兰的历史和波兰人民的生活现状,抒发波兰人不甘屈服于外族统治的信念,表达他本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和对祖国人民遭遇的同情。祖国波兰的命运、苦难时刻萦绕在他的心头,《降b小调第二奏鸣曲》正是在这样的情感下而创作的,肖邦的音乐作品大部分都是从他对他的祖国的热爱里生长出来的。

肖邦在吸收欧洲古典音乐创作经验的同时不断创新,他在狭窄的创作空间里把钢琴音乐提高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前奏曲”“练习曲”“夜曲”等一系列音樂体裁都被赋予了新的思想感情。肖邦的钢琴音乐里面有着独树一帜的魅力,不仅仅是在音乐领域形成了独特的肖邦风格,也为19世纪西方的艺术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后来的民族乐派的形成起到了一定作用。

结语

只有基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民族艺术的真谛,才能将民族的走向世界。“生于华沙,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这句话是对肖邦最高度的评价,肖邦以他的音乐,证明了他不仅是早期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是真正的“钢琴诗人”,还是19世纪中叶繁荣起来的民族乐派的先驱,是一位真正的波兰民族音乐家。

参考文献:

[1]肖邦练习曲:钢琴艺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广东新华网.

[2]姜子文.肖邦玛祖卡舞曲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J].乐府新声, 2001(2).

[3]帕斯哈洛夫.肖邦与波兰音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

[4]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1).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名称:基于本地生活圈的龙江特色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研究,编号:20YSD222。

猜你喜欢
民族性精神
既有民族性 又有世界性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虎虎生威见精神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
民族性在流行音乐中的保持与再创作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