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苑芳
【摘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从小抓起。相较于成人,幼儿具有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或者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都是关键时期。本文将从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哪些具体表现展开论述,并提出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行为习惯;幼儿培养
幼儿时期是孩子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此时在家庭以及幼儿园的生活方式和所受的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一方面,孩子任性是一个相当之普遍的现象,看到自己的孩子任性,打也不行,骂也不听,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很听话。对比之下,家长可能觉得自己管教不严或者其他原因,从而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由于不切合本家庭的教育实际,可能就有所欠缺。另一方面,任性可以反映出孩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们会以此要挟父母或者是其他亲人,满足自己的需求。
对于这类孩子,父母要及时纠正。孩子任性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你让他(她)干什么,他(她)偏不干,就是要跟你对着干,反着来;再有一种是吵闹着要买什么东西,不给买就哭闹不止,不肯走,一定要买到为止;还有就是无缘无故就冲人发脾气、打人,稍不顺他(她)脾气就乱发脾气;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形成这样的行为。主要是家里的管教方法不一致,孩子知道就谁能保护他(她),就躲到谁身后。所以说,家庭管教孩子的方法的要形成一致,这样才对解决孩子任性行为较为有效方法之一。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包含了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学习习惯四方面的内容。(1)良好的品德习惯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友爱同伴、爱集体守纪律、爱劳动、城实勇敢。何为“文明礼貌”的具体表现?如爱长辈、老师,听他们的话,见到人要有礼貌,与他们打招呼,会说“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不打扰他人的谈话,不随便翻动别人的东西,需经过他人的同意才能接受他人给的物品,并致谢。(2)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饮水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3)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包括:常洗手、保持五官的干净、正确使用手绢、保持身体干净、保持环境整洁。(4)良好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要积极参与对学习有兴趣的活动,喜欢热爱学习;集中注意力专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有正確的读、写、坐的姿势;遵守翻阅图书规则,爱护好、整理好图书文具。以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家长们要了解以及理解,可以应用于家庭教育中去。
二、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上,当前家庭存在的误区
案列1: 在家里,小孩无缘无故哭闹起来、打人以及咬人什么的,家中长辈问是什么原因,一直劝慰,小孩也不理,只管哭闹个没完没了。到最后,家中的长辈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案例2:在幼儿园,午睡的时间到了,大部分的小朋友都已经安安静静地进入了梦乡。可小磊却是在自己的小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一会儿自己跟自己玩,自言自语;一会儿又去弄同学,老师劝导他,小磊又表现出不愿意,不理睬人,怎么说都不听。
案例3:在带小孩逛街、去玩的时候,小孩看中了一件玩具,吵着闹着一定要买,家长也跟小孩好说歹说,为什么不能买这件玩具,可小孩还是哭闹不止,直到买到为止。
三、教育方法不当
从目前看来,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长辈把孩子保护得很好,如温室的花朵一般,任何事都帮他们打理好。就比如,起床有人帮着穿衣服,被子有人叠,鞋子有人帮着穿,吃饭有人喂,等等,总之,就是一句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长往往对孩子有求必应,事事有家长为他(她)着想,事事都要顺着他(她)。久而久之,这一任性的行为性格逐渐形成。所以,当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时,首先,了解清楚孩子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然后又该如何解决。其实,任性不是孩子天生的毛病,可能有外在因素导致的,即后天在某一环境或因素养成。造成孩子任性这一性格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家庭环境的原因。
1.模仿他人
在家庭里或者是在亲戚家里,孩子们可能目睹有别的小孩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得到他(她)想要的结果。因此,他们通过学习与模仿,自然而然地,他们就会表现任性。当然,也有可能是目睹成年人出现这样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孩子。
2.家长迁就
孩子任性,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父母、长辈的溺爱。幼儿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他们常常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其中还包含不少不合理的要求。由于家长存在认为孩子还小,迁就他(她)一两次也没关系的心理。长久下来,孩子就形成这样的心理和行为定势了。这种任性的表现,就是迁就的后果。
3.家长对孩子过度严厉或者是不尊重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由于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变得更好,他们会严苛要求孩子,在这样强度下,孩子的压力大,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因此,孩子逆反的心理和抵制的行为就会容易产生,久而久之,就变得任性。还有的家长,不分场合,不分场地贬斥孩子,甚至在外人面前也随意地责备,不尊重孩子,孩子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就会产生抵抗行为。
4.家长的过度爱护
在独生子女家庭,所有人就是以孩子为中心,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要求,致使孩子认为,长辈理所应当要以自我为中心,为自己所做好一切。因此,当小孩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大哭大闹,甚至以不吃饭、不上学等各种理由来要挟家长。
5.同伴交往机会缺失
中国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条件改善了,但“高楼孩子”也随之出现,常常被“困”在家里。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少了。代替同龄伙伴的,往往是家里的家长或者长辈。这种不平等的人际交往使得孩子缺少互帮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自制的行为。因此,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任性多半是后天形成的原因。
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习惯方法
如何对待孩子的任性行上为?这是父母较为困扰的众多教育问题之一。在笔者所看到过的、所听过的或者是所学过的案例当中,孩子任性的这一行为也是有原因的,并不能完全理解为是无理取闹。比如,有一类孩子的主要目的,是要引起父母的关注,主要是因为父母亲陪伴在孩子们的身边的时间屈数可指,他们只是想要父母多陪伴在他们身边,跟他们在一起待会儿、玩会儿,孩子们就会很开心;再有一类是家中老一辈爷爷奶奶的溺爱过度、言听计从,让孩子们养成这样一个不良的行为习惯,以为就这样闹一闹,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喜爱的玩具等等。这些多种类型,多种原因。当然,对付这些孩子们,也是有解决方法的,而不是一味地任由孩子闹,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又或者是打骂孩子,又或者是一味地答应,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对于这些孩子们就得“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在我们人生的整个生命历程中,3-4岁这一阶段是我们人生的第一“叛逆期”,也可以说是第一“反抗期”。这时期的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乖巧,而是经常会和家长“闹独立”,试图摆脱家长的约束。有时候就好像是故意与父母和老师等长辈作对,你让他(她)去做什么事情,他(她)偏不去做;你让他(她)去做什么事情,他(她)偏要去做。这种情形到了4-5岁仍然持续,孩子会经常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特性。当家长对他们提出什么要求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说“我不”或者是“不要”又或者是装作听不到。如果这时候,家长加以干涉的话,孩子就会很容易变得非常暴躁,孩子的这种独立倾向往往会被大人认为是不听话的表现。从这可以看出,这是孩子的“反抗”的心理的体现,是孩子独立性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此时,如果家长对孩子横加干涉或者是责备惩罚的话,孩子可能只是会暂时变得听话,但同时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立性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这时候,(下转第22版) (上接第21版)家长要耐心地引导孩子,教导孩子,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孩子的反抗心理。要视实际情况做出行动,对孩子的合理行为与要求,要满足孩子和鼓励孩子;反之则要耐心引导,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下决心改正,而不是采用强硬手段。其实孩子有时的“不听话”,也并非是坏事。这个“不听话”往往说明了孩子的兴趣广泛,有自己独立的见解,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心理发展也比较健康。反而,一切都听从家长安排的孩子,是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教育方法来去纠正孩子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具体如下:
1.转移注意法
在孩子发生任性行为的时候,家长可以利用玩具或者是其它一些新鲜的事物,又或者是一些有趣的声音等等,以借此来引起孩子的注意,转移孩子原来的关注。这样,既可使孩子不再吵闹不止,也转移了孩子原先的注意力。
2.沟通法
在孩子发生任性行为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和孩子沟通,利用具体形象的方法或说法,来告诉孩子什么事是可以做,什么事是不可以去做,告诉孩子这种行为又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使孩子从中收到启发和教育。
3.奖励委托法
在孩子发生任性行为的时候,家长可以安排孩子做一些他(她)们力所能及而又让他(她)们觉得这是一件有趣而又重要的事情,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信任的,觉得这样很满足。当然,在孩子完成这些事情之后,可以适当的小小奖励他(她)们。
4.榜样法
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的时候,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喜欢的动画片、故事书或者是生动形象的电影里,那些典型的人物所做的事情,播放给孩子看或者是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可以从中收到启发和教育。也可以利用孩子“好大”的特點,来告诉他(她)们:你们是哥哥或者是姐姐,你们应该树立好的榜样给弟弟妹妹看,你们是个好的哥哥姐姐。
5.冷处理后果法
当孩子发生任性行为的时候,在不损害孩子自身的健康或者是安全的前提下,家长可以采取不管不顾的方法,任由孩子做下去,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这种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让孩子切身体会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之后家长再进行教育工作。
6.教育态度一致法
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的时候,家长的教育方法存在着分歧,一方认为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不该纵容的;而另一方却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孩子小吵小闹,就任由孩子或者是遵循孩子的意愿,就是溺爱孩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要一致并且要坚持。不然,会让孩子以为有靠山可依赖,就胡作非为。
7.激将法
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的时候,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好胜心与自尊心,因为孩子的好胜心与自尊心也比较强,孩子就不喜欢别人说他(她)不行,如果家长可以好好利用这一点,可以让孩子好好控制自身的任性行为。
8.亲身体验法
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的时候,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艰苦教育的机会,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比如,家长可以找机会带孩子到比较落后、贫穷的农村地区,让孩子体验和了解一下农村孩子的生活和习惯,这使孩子从无形中得到深刻恰当的教育。如果家长再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教育,可以建议孩子帮助农村孩子,那么,这不但是改变孩子性格的机会,还有可能使其变得淳朴、有爱心。
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良好、健康、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责任和任务,亦是长时期学习和研究的课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孩子是最生动、最丰富、精髓的,所以,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更多地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在这一过程中,对他们要有爱心、耐心以及诚心,同时需要有恒心。总之,爱,决不是宠;爱,也是要有度的。
五、结语
总的来说,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习惯,家长不必太紧张,重要的是对孩子的疏导,给孩子指引一条正确的“路”。切记,不可以时而加紧教育,时而放松教导,全凭家长的情绪来去决定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家长对孩子不合理的行为切勿姑息,要指引孩子走回正轨,让这种行为慢慢地消失,让孩子随着家庭良好的环境与教育的熏陶下,健康地成长。
[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ZC20182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何晓夏.学前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魏勇刚.学前教育发展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杨红梅.任性的孩子怎么教[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