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上元,是程式化的软件,安装在钢筋混凝土的硬盘。双击打开,各种问候,眼花缭乱,随机挑选,发送朋友圈。外卖组团,元宵两碗,准时准点,货到付款。庙会内容,经年不变,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东门买票,进门安检,猜个谜语,拥出西门,灯光辉煌。
懒躺沙发,想起从前,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一个“闹”字,红火眼前。
1987年的春节,是我考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春节。
每年过了初一,人们便开始张罗着扭秧歌,办灯会,哪天出场,谁演孙悟空,谁演白骨精,谁演白娘子,谁来演小青……今年已经吃过了破五的饺子,还没听到什么音儿。初六一大早,老队长的拐杖在十字街中心敲得石板直响:他妈协福屯老辈子就没有黑正月,年轻的连个会也操办不了……街上三个张四个李,七大姑八大姨,你看我我看你,倒是磕磕巴巴的单身汉王景德打破了沉寂:“就……就……今年攒成秧歌哎就……跟黄河,我就捐……捐……一挂响子(读三声)鞭”。
人群立刻骚动起来:王景德你说话算数吧?
“看这话说……说……说的,说就……就算”。
初七天刚亮,一阵锣响,叫醒了沉睡的村庄:秧歌队十三出场啊,灯节十四、十五、十六三天黄河灯阵喽。
这下急坏了王景德,慌慌张张跑到几个做烟花鞭炮的高手人家:“快着……快着……帮帮忙吧,不……不……不趕趟了。”
流水席摆上,切两盘早煮好的肉食,装上一盘花生米,炒上几个小菜,烫上一壶小酒。几家男女老少齐上阵,擀炮筒,砸粘土,搓引信,最关键的就数王景德了,跑到沟里河边,支一口小锅,边炒炮药边做实验,点燃一个小烟花扔在地上。
“这药不……到劲儿,总站也站……站不起来,炒软了。”
“这回又……又硬了,来回张……张跟头。”
“哎……哎哎……这回正……正好,你看它站起来向……向上放花就……就对了。”
摆黄河阵既是个力气活,更是个技术活。几辆小马车来回穿梭,把各家多余的高粱秸拉到庙湾子,叫庙湾子其实就是因村头沟沿下一大片菜地,沟坎上挖一个大窑洞,里面供奉着土地、龙王、关公等诸位神仙而得名。
整个黄河阵包括外围布置约5000平方米左右,光是摆阵的人就是一道风景,不管是本村的还是外地来的亲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姑娘小伙儿,平整场地,夯实土壤。东边一圈人,高粱秸5棵绑成一把,全部切成一米五长,做为主桩;西边一圈人,高粱秸3棵绑成一把,有的切成一米五长,做为中桩,有的切成两米长,做为斜撑和横梁。
黄河阵为54X54米的正方形,横竖各埋19根主桩,在需要连接的两根主桩中间再加埋一根中桩,怎么加,在哪里加,这需要听会长指挥。看那会长一身笔挺的中山装,戴着眼镜,系着红胳膊箍,双手捧着发黄的图纸,用当下时髦的话说,真的很高端大气上档次。
饲养处更是热闹非凡。
广场上码放着十几棵新放倒的大树,几个木匠分成四五组,每组三五个小工帮忙,木材被均匀截成两厘米厚的圆盘,中间钉透一个大长钉,做好几个早有孩子抢着抱到西屋。
整个西屋红红绿绿眼花撩乱,红黄绿三色彩纸摆了一炕,大姑娘小媳妇有的把彩纸裁成20厘米宽的长条,有的把彩纸糊到木盘上,纸缝用糨糊粘牢,一个黄河灯做好了。
东屋地下放一堆大萝卜。矮凳、蒲团、草垫围坐一圈大妈阿姨,十几个顽童串来串去。大妈熟练的把大萝卜一切两段,小心翼翼地削去根和缨,就像两个小碗,再慢慢把中间挖空,这也是个技术活,挖太浅装不上煤油,挖太深漏了煤油就废了。阿姨撸起大腿,一绺线蔴,一绺棉花合到一起,哧溜一搓,一根棉蔴绳,均匀剪成10厘米的小段,做为黄河灯的灯芯放在挖好的萝卜上,装上煤油点燃放进糊好的黄河灯里,一个闪亮的彩色黄河灯完成。
白天在黄河阵上忙了一天,回家时顺便到会上领服装:百褶罗裙拖地长,蛋青夹袄玫瑰香,小姐团扇捏在手,不知是热还是凉。
吃完晚饭掌灯后就要忙活自己的了。因为小时候就被左邻右舍夸奖:这孩子,文文静静的,胖乎乎的,长得像个小姑娘似的嘴还甜。所以每每扭秧歌都是扮演仙女呀,白娘子呀,三圣母呀……都是令人羡慕的角色,当然要想臭美,头上戴的花就得自己精心制作了。先用粗铁丝弯成一个半圆,两头向外弯成两个小孔用来栓彩绳系在头上,垂直半圆的方向上再固定一个小的半圆,这样可以多绑扎好几朵花呀,显得富贵,一看就是大家闺秀。为了别出心裁,搜肠刮肚想个法儿,找个细木棍,把细铁丝一圈一圈缠在木棍上,做成小弹簧,彩纸折叠裁剪成小蝴蝶形状,一头用小弹簧绑紧,另一头固定在半圆的粗铁丝上,踩在高跷上,鲜花盛开,彩蝶起舞。
正月十四一大早,天刚亮,大街上想起了锣声,像往年一样,照例是王家小锁儿和刘家小锁儿扛着狼牙旗,沿街敲锣,大人们开开大门笑着:这些孩子,比大人起的还早,小脸蛋儿冻得通红,鼻涕都流出来了。
第二遍锣声响起的时候,家家已经吃过早饭开始打扮自己。宋丹丹有句台词怎么说来着:我那一化妆不是跟你吹,柳叶弯眉樱桃口,谁见着我都乐意瞅。再看街上,帅哥戴礼帽,公子穿长袍,美女头簪花,身着彩裙袄,老头老太拧上长烟袋,铜杆悬挂绣花红荷包。
第三遍锣声响起,全体演员饲养处广场集合,三通锣鼓响过,会长一声长哨,两条彩龙舞动起来:
耍公抖起大红袍,原来神仙也撒娇。
玉皇太白西王母,九天仙女下云霄。
钟离宝扇翻逍遥,铁拐葫芦随风飘。
洞宾祭起双宝剑,采和花篮手中挑。
倒骑毛驴张果老,韩湘横吹一品箫。
国舅手捧玉笏板,荷花仙姑颠高跷。
两条长龙走圆场,唢呐鼓镲响声高。
男女老少扬笑脸,前仰后合乐陶陶。
秧歌队扭上横坡,就是村中十字街,向西过了几家门口,是一个大院,此地原来是三队队部,年年这里都是重头戏,大人小孩早把墙头挤得水泄不通,墙外粪堆也是不错的地方,有的小孩更是找到了好地方,大人脖颈的确不错,又热乎又稳当。
一阵锣响,铛——铛——铛铛铛,秧歌队走进大院,锣鼓镲重新启动,唢呐狂奏《满堂红》,秧歌发疯舞巨龙,一身汗下来围成一个圆场,场外观众又一阵骚动,圆场中间热闹起来。
先是一出《白蛇传》,白蛇上下素白衫,
白衣白花银宝剑,杏黄令旗背上肩;
小青手握双宝剑,上上下下一身蓝,
法海紫袍身上穿,大大“佛”字镶帽檐。
锣声急,镲声尖,三神大战乱成团。
这边急坏小许仙,一盘药碾手中端,
左一撇,右一颠,法海圈里大声喊:
你快给我边上站,别在那里瞎忽闪。
许仙站定眼一瞪:看你再坏敢不敢,
给你个水漫金山。秧歌观众乐翻天。
第二出场《西游记》,白骨妖精先上前,
好像哪里见过面,原来白蛇把脸变。
悟空抡棒就开打,八戒举耙向下砍,
一旁吓坏唐三藏,拽着沙僧到处钻。
白骨夫人跑得快,瞬间溜到场外边,
一碗茶水下了肚,笑眼眯眯点着烟。
場上悟空睁火眼,趴在地下仔细观,
一圈下来无发现,双手撑地鹞子翻,
场里场外齐拍手,东家忙把香茶端。
本人出场在第三,《傻柱接亲》到中间。
西装革履阔少爷,一把算盘响得欢。
傻柱满脸黑似碳,白茬皮袄套坎肩。
红裤黒褂车老板,深深浅浅把车颠。
媳妇手摇小团扇,百褶罗裙罩香衫,
挪开碎步慢抖肩,蝴蝶采花舞翩翩。
谁知少爷把手牵,傻柱上前就一鞭。
人群哄堂大声笑,好像醋味有点酸。
齐夸四个大学生,扭起秧歌不一般。
几出下来,该伞头出场了。以前伞头手举长伞是专门唱的,后来由扮演老太婆的兼职了,只见这老太婆绕着场地拧上几圈,手中的烟袋高高的旋转,还要将屁股扭几扭(注意,这可不是鲁迅富士山下面的脖子)。唢呐立刻停奏,只有鼓镲:咣咣咣……咣咣咣……咣咣——咣咣咣咣咣——咣!
止住锣鼓哇,且听我言哪,
秧歌高跷来此拜年哪,
恭喜东家喜上添喜呀。
咣咣——咣咣咣咣咣——咣!
娶了个媳妇又添了男。
咣咣咣……咣咣咣……咣咣咣……
咣咣——咣咣咣咣咣——咣!
一谢了茶呀,二谢了烟哪,
三谢糕点你就往外端哪,
昨天老头得了感冒呀,
咣咣——咣咣咣咣咣——咣!
给拿上两瓶小酒解解馋。
随着大家哈哈大笑,东家也大笑着回屋拿出两瓶酒来。
锣鼓镲唢呐再次响起,秧歌队出发继续拜年。
元宵节俗称灯节,十五的晚上自然是重中之重。
刚刚下午四点,撒灯的会长就领着一群人向村东头努鲁儿虎山奔去,离村大约三公里红石砬坡上有个长仙洞,洞口用砖砌成方形,西边一棵桃树,结的桃子自然就叫仙桃了,前面一张石桌,上面一尊石刻的香炉。传说,有一条巨大的蟒蛇修炼成仙在此居住,能保佑十里八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蛇因在民间有小龙之称,因此颇得当地百姓尊崇。
放完鞭炮,众人全体跪拜,会长上香,点燃火把,前面几个人每隔十几米撒一堆拌了煤油的玉米穰,后面的人拿火把边走边点。从村子向上望去,远远一条火龙照亮夜空,来到村头,各家男女老少全体出动跟着火龙涌向黄河阵。
围黄河阵30米外撒一圈火龙,会长一声令下:“掌灯”,九州守城人迅速把灯点亮。中宫一根高杆,上挂一个巨大的斗形灯,这也许就是《封神演义》里三霄女的法宝——混元金斗吧,再往下是两条交叉的龙形灯,掌灯后就像一把金光闪闪的大剪刀,这寓意就应该是金铰剪了。
秧歌起队,高跷上每人高举一把彩灯,地上一圈火龙,中间是黄河灯,三层灯交相辉映,唢呐鼓镲一首《攒神曲》,秧歌围成一个大圈,两个会长和王景德共同抱着一根大木杆来到圆场中间,点燃响子鞭,顶上响声震天,阵阵白光闪烁;半空一圈亮蝴蝶翻腾飞舞,下面烟花落地,自己站起来向上喷发,青枝绿叶,红花朵朵,王景德手艺果然了得,不愧烟花一绝呀。
随着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王景德脸上也乐开了花:“就……就……就明年再捐……捐他一挂”。
黄河阵进出口牌楼灯火辉煌,上书一幅匾额:九曲黄河阵,上联:天官地官人官只在心官不昧;下联:求福赐福获福还须积福为先。
“开阵了”,会长一声高喊,秧歌队边进边舞,等到锣鼓镲全部进阵后,中宫开始忙起来。姑娘媳妇有的拿旗,有的抱灯。传说拿黄旗可以辟邪,这也应该来源于《封神演义》吧,话说姜子牙下昆仑用的就是杏黄旗。抱红灯生儿子,抱绿灯生女儿,都要守城童子添灯油后抱回家中供于天地神龛上。
紧跟秧歌队后面就是摩肩接踵的人群,大人领着孩子,老人抱着孙子,小伙拉着姑娘,锣鼓唱和着笑声,灯光映红了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