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咋体现

2020-03-25 15:19
当代党员 2020年2期
关键词:使命感修路难题

“要有使命担当”,这是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

然而,基层党员干部应该如何担当起自己的使命,又如何体现自己的担当精神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字:干!”一位基层党委书记说得直白,“如果只在嘴上唱高调,天天喊要担当,而当真正需要为群众解决一些急难事时,又畏缩不前,怕担责任,这样的党员干部,就谈不上真正有使命担当。”

这位书记讲了他刚刚经历的一件事。

在他所工作的辖区内,10年前有一所村小学合并到镇小学,成为镇小学的分校区。分校区与本部之间,虽然直线距离只有200余米,但有一条河沟将两个校区隔断,只能通过一座小石桥和一条小路相连,分校区的学生到本部很不方便。

合并伊始,学校和师生就向相关部门反映,要求在这两个校区之间修一条公路,将校区连接起来,方便师生出行。这两个校区之间本身也规划有一条市政道路,但由于城市开发建设的滞后,加上修路要占用部分铁路用地,协调困难,因此,这200多米长的公路,学校和师生期盼了10年,持续反映了10年,却始终建不起来。

几个月前下了一场大雨,河沟上的小桥被淹没了,学生只能由家长和老师背着过河。

这一状况恰好被刚调到这里工作不久、下乡搞调研的他看到,并听到了师生和家长们所发的怨气。

“我当时心里很难受,作为主政一方的干部,感到对不起这里的师生和家长。”他当即向群众表示,“我们会尽快把这条路修好。”

在向群众承诺后,他回来就召开党委会,研究修路的问题。在了解到10年未动工的原因后,他说,这不是200米路修不好的问题,而是体现我们有没有使命担当的问题。

党委会上统一了思想后,他与班子成员一起,找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了修路的用地、资金等问题。路很快就动工了,这一群众期盼、反映了10年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担当,需要勇气,需要自觉,需要把解决老百姓最急最忧最盼的事,看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

“我们基层干部的使命担当,并非要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中才能体现,其实就体现在办好一件件小事中。”这是一位社区女书记的感受。

2017年12月的一天,一位社区居民给她发来一张现场照片,拍的是社区内那条小河沟的一处入水口。照片上,泛着乌黑泡沫的水,已把这条小河沟“染”成了黑色。

收到这条微信后,她意识到,这位居民是希望她出面来解决河水污染问题。虽说自己只是一名小小的社区干部,但解决群众的所急所盼,也是使命所在,应该勇于担当起这一职责。于是,她花了好几天时间,沿着河岸查找,最终找到了污染原因:沿岸3家开发公司建的居住小区,没有做好雨污分流,污水流入河里,污染了水質。

找到原因后,她上门找这3家开发公司负责人,请他们首先解决好雨污分流,解决污染源,然后再把污染了的河段治理好。

然而,对这位小小的社区书记,开发公司根本不理睬。但她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换了一种方式,一次又一次到上级相关部门,请上级部门出面来协助解决。直到2019年上半年,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这3家开发公司才负起责任,解决了污染源,并对污染的河段进行了治理。

从这两位基层干部的实干作为中可以看出,基层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就体现在努力干好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一件件小事中。

基层干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如果缺乏使命感,没有担当精神,在这些难题面前,就会一筹莫展,无所作为。而当有了强烈的使命感后,就会勇于担当,想方设法,把这些难题解决掉,干好一件又一件让群众满意的事。

在难题难事面前,检验的是基层党员干部有没有使命感、敢不敢主动解决难题,而干好难事,则是检验基层党员干部有没有担当精神的一把尺子。

(作者罗成友系中共重庆市委党建门户七一客户端暨CQDK全媒体特约专栏作家,全国知名的长期采访研究“三农”问题的“田坎记者”,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猜你喜欢
使命感修路难题
中小学教师感知使命感对践行使命感的作用机制研究
借调难题
美国青年华人热议十九大:激发强烈使命感
工作使命感:一个正在复苏的研究课题*
工匠精神之责任感与使命感
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