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0日,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的马云凭借“指挥交响乐”冲上了微博热搜。这缘于一段录制于12月8日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周年音乐会现场的视频。音乐会上,指挥家余隆、小提琴家吕思清与中国爱乐乐团联袂奉献了一场顶级古典乐盛宴。在音乐会的最后,余隆邀请俱乐部主席马云上台指挥了一曲国人耳熟能详的《拉德茨基进行曲》。视频中马云兴致高昂、不时转身拍手调动现场气氛,樂队成员则低头含笑。指挥结束下台时,马云还略带娇羞地上演了“捂脸杀”。
网友们对此事的评论可谓角度各异。有人感叹,频频跨界的马云的确有一定艺术造诣;有人调侃,马云这是“凭亿近人”“多财多艺”“只要有钱就能瞎指挥”;也有人质疑,艺术到底该不该为金钱折腰……
马云指挥交响乐,谈不上冒犯艺术
其实,该音乐会原本就并非官方活动,马云的指挥充其量就是个内部年会的小花絮,兴之所至,无伤大雅。但这件事的特殊性就在于,“马云指挥顶尖乐团”——每一个词似乎都先天地带有某种隐喻色彩:“马云”代表了商业领袖,“指挥”是某种权力结构,“顶尖乐队”则代表最纯正的艺术,整体上似乎就暗示了商业对艺术的冒犯或是艺术对金钱的谄媚。从这个角度看,公众的担忧也有其逻辑。
但这种观点,其实是过虑了。当我们把古典乐从脑海中的刻板印象拽回到现实情境中,在一个轻松、联欢的场合,以这样的方式感谢东道主、活跃气氛,其实无可厚非。进一步说,音乐从来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虚空之物,而恰恰就是日常生活的延伸。即便是略显小众的古典乐,也依然流淌着生命的韵律。音乐的背后是一种特殊的共情,离不开人的参与,一味强调它的阳春白雪、遗世独立,或许也是种误读。当彩虹合唱团以古典的方式唱尽现代人的辛酸苦楚,当周杰伦和交响乐团合作完成《菊花台》——对公众来说是一种艺术的启蒙,对古典乐本身则是一次难得的“出圈”。这样的“出圈”,无损古典乐的纯粹性。相反,一些人固执地认为交响乐不该为五斗米折腰,反而可能导致其发展道路越来越逼仄。无论是身家千亿的富豪,还是你我这般的寻常人,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让音乐为生活点一盏灯就已足够,至于是否专业,又有什么关系?音乐不会将一个流浪汉拒之门外,而当它邀请一个企业家时,也不必大惊小怪。
马云指挥交响乐,留给了我们更大的思考空间
“多财多艺”“凭亿近人”“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网友的留言中,调侃无处不在。更有人激烈地认为,对金钱低头是艺术的耻辱。其实,艺术从来无法真正与金钱割裂,“烧钱”的交响乐更是如此。古典音乐不比流行音乐,它归根到底已经是一门相对小众的艺术,很难完全靠市场生存。乐器的购买和维护、曲谱的版权、新作品的委约、巡演的差旅费用等,每一笔都是不小的开支。在欧美国家,古典音乐的市场持续萎缩,商演售票往往入不敷出,交响乐团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寻找赞助。在国内,虽有政府的大力扶持,许多乐团仍然需要寻找一些额外的资金支持,以便开展有一定艺术水准、体现乐团职业化水平的乐季演出。
乐团为了更好地发展艺术而寻求资助,并不是什么丢人或应该被批判的事。对文化艺术怀有热忱、对社会文化发展愿尽一己之力的机构、企业家,愿意为之付出金钱,首先肯定是好事,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但这当中也有个平衡度、平衡点的问题:赞助者如果以此为筹码,一时兴起想要玩一把票,很容易被认为是将神圣的古典音乐舞台,当作了对艺术欠缺敬畏的个人秀场,难免会被诟病,甚至引发群嘲。同样,对交响乐团而言,如果一味讨好赞助商,也难免会被质疑失去了艺术本该有的风骨。马云这一挥,也许是被网友过分解读了,有些网友的评价也过于偏激,但艺术与金钱之间的界限该如何划定?金钱到底应该介入到什么程度?也确确实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