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夏
深夜11点多,我和朋友聊天聊到店家打烊催客,从店里出来,我们同行一二百米后,在路口分别。
这个点儿,街上行人寥寥,过往的车辆也是三三两两。路灯在这无尽的深深夜幕中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马路中央映出些光影,路两边的人行道都融进了夜色里。
一个人深夜走在这昏暗寂静的街上,心里还是有些发怵。我的大脑不受控制地回放着行人在夜色中被绑架的电影场景,汗毛战栗。我警觉地观察起周围,就在这时我发现了它——一只小狗。
在昏暗的灯光和夜色的晕染下,我辨不清它的颜色,可能是棕黄色?个头不大,身形瘦削,却很精悍,是条“肌肉狗”。它跑起来,爪子和柏油路撞击发出干脆利落的“啪啪”声。当留意到我走路时鞋子会发出有节奏的“咔咔”声后,我怀疑它是不是在追随我的脚步。
它偶尔会被某个垃圾桶、车轮胎或者树根吸引,从我身边跑去嗅一嗅。像是在寻觅食物,又像是寻找什么线索。走着走着,我发现它落后了一段距离,我停下脚步,回头看。它抬起脑袋,向我望过来,然后立即跑着追来,似乎我骤然停止的脚步声便是呼唤掉队同伴的号令。就这样,每次它落后了,只要我停下脚步,它就会立刻追上。
这一段的描写既真实细腻,又生动鲜活。读罢此段,黑暗中活泼好动的小狗与“我”同行的画面扑面而来。
走到一排砌着高高平台的街边门店,它爬上台阶走在上面,我走在下面的人行道上。台阶在路口延伸向别的方向,它在高台边缘望着我,似是有些惊诧。它徘徊了几次,仿佛在估量能不能从高台上跳下来。那高度我知道它跳不下来。看来,这段不期而遇的同行要结束了。人生中的很多同行,或许不是缘于深情厚谊,只是恰巧同路罢了。
我继续前行,刚走几步,就听到一阵急促的爪子声!我诧异地回头,原来它原路绕回了长长的一段儿,跑下台阶,追了过来!
萍水相逢,如此執着的追随让我有些感动,又有些疑惑。这是一只迷路的狗吗?不会吧?俗话说“狗记三千路,猫记八百家”呀。
这是文章的第一个转折,以为这段不期而遇的同行已然结束,小狗却又不辞辛苦地追来,让“我”有些感动,也为下文的叙述做好了情感铺垫。
有了它的陪伴,我对夜行的恐惧竟然消失了。我莫名地相信,如果有危险,它一定会保护我,会勇猛地与歹徒搏斗。虽然身板小了点,可说不定它叫起来很威风,很有气势!
我就要到家了。它依旧时快时慢、时前时后地跟着我。我到家后,它怎么办?
就在这时,它突然迈着小爪子,快速而笃定地向马路对面跑去,像航行的船一样有着明确的方向。那边是它的家?我停下,目送它离开。它决绝得不曾回头看我一眼,我竟有种深情错付的失落感。算了,苛求什么依依惜别,它只是一条狗,一条素不相识的狗。
它的身影消失在黑暗里。我回身继续前行,刚走几步,那熟悉的爪子声又忽然响起。
我迅速转头!它在回穿马路,向我的方向追来!这时,一辆汽车驶来,它犹豫着停住了,车飞驰而去,它又欢快地跑来!我松了口气。
它是一条没有主人的流浪狗吧?我要收养它!
从对小狗产生兴趣,到为小狗感动,到因为小狗的存在而不再害怕,到看见小狗离去的失落,再到因小狗去而复返而生出收养它的念头,整个过程便是由一个个小小的意外所推动的情绪的不断叠加,合情合理。只有拥有真实的体验,才能写出如此鲜活的文章。
我推开小区的铁门,它停下看着我,却没有要进去的意思。害羞?也是,初来乍到,应该我先开道。我走进去,却没有听到熟悉的爪子声。我停下脚步回头,它小小的身子站在门外,望着我,却并没有像之前那样因为我的等待而追来,它离开了。
我有些失落。我惊异于夜路中它与我的一路同行,当我期待与它以后相伴时,它却又离开了。
明天,我还会在小区门口,或者街角见到它吗?
本文虽然只讲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情节可谓一波三折。小狗最终还是没有跟随“我”进门,让人感到失落的同时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文章最后的开放式结尾,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期待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