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 张诗敏 周旭
【摘要】 目的:分析脑利钠肽(BNP)、肌钙蛋白T(TnT)、肌钙蛋白I(TnI)水平评估重症脓毒症休克心脏损害程度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35例重症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确诊当天检测其BNP、TnT与TnI水平。结果:心功能正常患者BNP、TnT、TnI水平显著低于心功能异常者(P<0.05)。存活患者BNP、TnT、TnI水平明显低于死亡患者(P<0.05)。结论:在重症脓毒症休克心脏损害程度评估中BNP、TnT、TnI水平的应用效果较为突出,值得实践。
【关键词】 重症脓毒症;脑利钠肽;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心功能
脓毒症发病率较高,每年全球有1800万以上人患有严重脓毒症,美国每年约有75万,并且每年发生率还在不断升高[1]。脓毒症的病情十分凶险,发展速度迅速,可造成多器官损伤,死亡率高达30%以上,其中,心血管受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可采用临床检测手段,来评估该病患者心脏损害程度,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降低该病死亡率。为探析在重症脓毒症休克心脏损害程度评估中BNP、TnT、TnI水平的实践价值,现对我院35例重症脓毒症休克患者展开研讨,详细如下: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35例重症脓毒症休克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42~79岁,平均(62.34±3.25)岁。
患者入院当天,抽取其肘静脉血,借助胶体金法来测定其BNP水平,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其TnT、TnI水平。同时,开展超声心电图监护,记录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如果左室射血分数超过50%,即为心功能正常;如果小于或等于50%,则为心功能异常。
(1)观察心功能正常患者与心功能异常患者的BNP、TnT、TnI测定结果。
(2)观察不同预后患者BNP、TnT、TnI水平。
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X±s)行t检验,当P小于0.05时,便可判定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价值。
与心功能异常患者相比,心功能正常患者BNP、TnT、TnI水平显著较低,组间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1。
表 1:不同心功能患者 BNP、TnT、TnI 水平对比(X ±s,nu·mL -1)
相较于死亡患者,存活患者BNP、TnT、TnI水平明显较低,两组之间差异较大(P<0.05),见表2。
表 2:不同预后患者 BNP、TnT、TnI 水平对比(X ±s,nu·mL -1)
BNP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项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其由心肌细胞所生成,具备生物活性,主要分布于脑组织与心室内。BNP属于心衰定量标志物之一,其不仅可反映出左室收缩功能异常,还可显示出右室功能异常、瓣膜功能异常及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情况[2]。于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约30%~40%医生难以有效判断而影响其预后情况,而通过患者BNP水平的测定,则可降低74%临床不确定病因的病例。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BNP升高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出现、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其被作为判断心功能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常用于心力衰竭危险等级预测中。
TnT为一种反映心肌损伤、具有高敏感度与特异度的血清标志物,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病情监测与预后评估中。通常,当患者发病3~6h后,TnT水平开始升高,10~24h达到峰值,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TnI属于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之一,当起病3h后,TnI水平显著上升,于11~24h内达到高峰。TnI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常用于心肌坏死诊断中,其阴性预测值高达95%。TnI是心脏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其在血液内的含量常被用于心脏病诊疗工作中。TnI检测方法十分简单,且检测费用较低,因此,受到诸多医师与患者的青睐。
重症脓毒症休克患者多伴有心功能障碍,于光镜作用下,可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出现空泡样变化,心肌纤维受损断裂,这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在开展治疗工作时,应准确评估患者心功能损伤情况,并予以针对性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中,心功能正常患者BNP、TnT、TnI水平与心功能异常患者相比,明显较低(P<0.05),这说明BNP、TnT、TnI水平能有效反映患者心功能损伤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存活患者BNP、TnT、TnI水平与死亡患者相比,显著较低(P<0.05),这说明BNP、TnT、TnI水平可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总而言之,BNP、TnT、TnI水平在重症脓毒症休克患者心功能损伤程度中的实践,可提高临床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具有较好实践性。
[1]杨乐, 刘文明. 如何看待IDSA对2016《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管理国际指南》的质疑[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9, 29(10):1591-1596.
[2]宋于康, 李叶戌子, 王妙淑, 等. 脓毒症早期采用心肌标志物诊断心功能障碍的预后评估[J]. 实用医学杂志, 2017, 33(10):1631-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