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超
(本文责编:马春环)
2020年新春伊始,我们就遇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于是在家度过了一个超长的假期。居家的日子虽然有老师的指导,有详细的学习计划,但和在学校与老师面对面交流、与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一起拼搏还是有区别的。那么如何在家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呢?
在此,为大家准备了心理调整的小妙招,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很多同学都想利用假期查漏补缺,制订了宏大的计划,安排了很多学习任务。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每天学习的时间没有保证,形成了拖延的毛病。一开学,感觉和别人相差太多,产生了负罪感。甚至有些人“破罐子破摔”,拖延症越发严重。
心理学家约瑟夫·法拉利指出,导致拖延的五种心态分别是:
① 高估剩下来的时间;
② 低估工作的复杂度需要的时间;
③ 高估第二天动起来的动机;
④ 认为需要状态好才能开始;
⑤ 误认为状态不好时做出的成果不合格。
拖延之所以会产生罪恶感,是因为它违背了我们的最佳判断,明知道会让情况变糟,却明知故犯。罪恶感其实是对你拖延行为矫正的一种提示,但日月既往,不可复追,只停留在罪恶感上并不能解决问题。戒除拖延,不妨从“一小步技术”开始:任何大的改变都是以小的改变为前提,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小的改变是成功的一半。生活中,我们往往也愿意从最容易的事情做起,所以,当我们想要改变目前的状态时,先问一问自己:最先、最容易做的第一步是什么?就从迈出这一小步开始。大楼从一块砖开始,文章从一个词开始,一点点找到自信,激发出改变的决心与信心。
担心要做的事情太多,时间太少,无从下手?那么,每天只专注一到两个任务,但要保证这个任务一定完成。三天后你会发现,你的拖延状态已经大大改善,这也可称作“单点式专注法”。
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对完成任务所需时间预估不准确,是我们完不成任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样的情况常常发生:高估了自己在10分钟之内能做的事;认为40分钟能完成的复习,实际却花费了90分钟;觉得11点前就能突击写完的作业,到12点也没能写完……对时间的感觉不准,再周密的计划都是一纸空文。
准确的时间感来自于对自己能力的了解,这需要训练。“计时法”是简单可行的训练方法:在开始一项任务前,先预估所需花费的时间,任务过程中计时,任务完成后核对实际用时与预估用时的差值,反思其中的原因。这样反复练习,你对自己能力的了解会越来越清晰,时间感也会更准确,计划才可能实现。
列出清单不难,难的是怎么对接下来要完成的一系列事情进行排兵布阵。
其实,对于你的发展而言,清单上的这些事情并不是价值相等的,你可以借助“四象限”原则来思考。这个方法按照是否重要、是否紧急两个维度,将待办事情分成了四类,如下图。
你会优先处理哪一类?我们大多人都会优先处理重要又紧急的事,最后处理不重要不紧急的事。那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你打算放在何时处理呢?这恰恰是时间管理上的一个误区。
重要不紧急的事被一再推延之后,就会变成又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可当时间变得紧急,你就不再能够从容地进行处理,就会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之下,这会降低完成的质量。当那些重要的事情一再被降低质量完成时,小到你这个阶段的成长,大到你整个生涯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一定要充分重视那些虽不紧急,但却很重要的事情,拿出专门的时间去做,你就不再被时间挥着“小鞭子”赶着走,而会成为时间的主人。
亲爱的学子们,春天已来,未来可期,但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