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测运控,是商业航天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的基础服务。新兴的商业测运控产业能不能为行业提供一种可靠的、广泛的、市场化的测运控服务,决定了商业航天能否自由地放飞卫星和火箭、能否自如地开展业务。
8月17日下午,北京天链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链测控”)举办了以“携手天链,对话航天”为主题的商业航天测运控一体化云平台发布会暨天链测控成立三周年庆典活动。当天,与会专家就商业测运控产业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天链测控作为商业测运控代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航天测控领域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骏指出,卫星上天以后,所有的运行测控管理服务都离不开测控。因此它作为整个航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方向,天链测控抓这个大方向,是抓对了。要搞好今后的发展,第一是要打好技术基础,要真正把技术做扎实。并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前进一步,不能墨守成规。第二就是要做好运营。有好的技术,但运营不好,公司还是得不到发展。抓好基础——特别是技术基础,抓好运营,将是未来包括天链测控这样的商业测运控企业发展的两个很重要的方面。
此外,沈院士认为,未来卫星的发展有两个方向值得重视,一个是微小卫星组网、网络化,形成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千个卫星的微小星座;一个是高轨,特别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重型化。地球同步轨道位置有限,非常宝贵,但就像房地产一样,没地皮了,可以提高容积率。相信随着大型运载火箭的发展,一些多功能的重型卫星可能会研发出来,容量越来越大,用以解决轨道位置有限带来的总通信容量限制。搞测控,一定要注意卫星发展的趋势,要适应发展的要求。
中科院空天飞行科技中心主任、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毅强认为,天链测控仅用三年时间就能够成为商业航天企业中的头部企业,充分显示了民营测控企业的前景和生命力。
杨毅强用三个“三”概括了天链测控的发展历程、成功经验和对其的未来寄予。
第一个“三”,是三件可圈可点的事:
一是2019年6月5号,天链测控成功完成了长征十一号火箭首次一箭7星海上发射的测控任务。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特别是一个当时成立不到两年的民营企业,能够把类似运载火箭全程飞行试验的全部数据拿到,包括图像数据,是很不容易的,无论对国家,还是对航天的商业化来讲,都是一件幸事。
二是能够为卫星用户提供变轨的测运控服务。特别是在疫情爆发期间,完成了这样的任务,这是商业测运控企业在卫星测控能力上一个很大的跨越。
三就是测运控一体化云平台的发布,使测运控服务迈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个“三”,是天链测控的三个特点:
一个是“实”,脚踏实地做实事,不忽悠、不浮夸,体现了天链测控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敬畏。
第二是“专”,专业、专心、专注。天链测控是最专业的、技术能力最强、解决问题能力最强、服务能力最强的商业测控企业之一。
第三个是“精”,精测、精控、精益求精,精心的组织,精确的完成,是天链测控得到客户好评的根本。
第三个“三”,是三个寄予:
希望天链测控在技术创新、公司运营和商业运作上相辅相成,同时还要做好宣传的工作。
希望天链测控在星座测控解决方案上下功夫,在这方面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未来的小卫星发展趋势一定是星座化,星座能不能正常运营,除了看卫星的质量,更多的是看测控运维的能力。
希望天链测控走得更远,走得更快。商业航天是航天工业化本质的回归,是行业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的趋势。只有走得更远,走得更快,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作为本次会议的焦点,天链测运控一体化云平台的发布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关注。
一体化云平台,是天链测控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天链测控总裁刘颖对其服务理念和商业化路径进行了阐述。
刘颖认为,卫星的测控运维,从体制内的任务型到商业化运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运维一颗卫星,是很复杂的工作,天链测控成立的初衷,就是把卫星后台的工作、专业的工作,交给专业的人去保障、去运维,使卫星业主在测控方面有强大的专业团队支撑,少操心、多省力,可以把精力集中到自身业务上。“卫星可以不用管,业务可以专心干”,正是天链测控提出的服务承诺。
而实用,就是让卫星业主从复杂的运维工作中解脱出来,提供亲近用户、方便用户的优质服务,实现商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路径。在实用方面,天链测控的测运控一体化云平台重点推进了两个工作:
第一、基本实现平台的自动化、智能化、移动化。
第二、在运控方面,积极和卫星的制造方、用户一起完善自动化软件操作的功能。天链测控形象地提出了“与卫星对话”的测运控方式,只需要通过一体化云平台,不再需要大的机房中心,很小的终端就可以简单方便的操作,像用手机控制智能家电一样,使卫星业主用一个终端(例如平板电脑)就能够测控卫星,就像把整个地面站网放在口袋中,这是很快就可以实现的目标。
“对话”环节,天链测控总裁刘颖(左)和副总裁杨天社(右)就行业人士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2019年5月,天链测控公司举行长征十一号火箭首次海上发射测控任务出征仪式,为一个月后的发射做准备。
测运控一体化云平台,是天链测控经过多年沉淀建立起来的,不管是中心系统,还是测站系统,都承载了很多核心的关键技术,也为天链测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天链测控的测运控一体化平台,“一体化”体现在什么地方?它又能提供哪些独特的服务?
天链测控副总裁杨天社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一体化,一是火箭和卫星测控的一体化。不仅是能测控卫星,还可以对火箭这种主动段测控提供非常好的保障。
二是测控和运控的一体化。原来测控和运控分裂了很长时间,现在在天链测控这个平台上,把两块融为了一体,因为这两块工作的耦合性很强,如果把这层耦合在一块,共同来完成卫星的测运控任务,可以为卫星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测控和数传的一体化。就是说不仅仅能测控,也能进行数传。
三个一体化,是天链测控这个平台最大的特点。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该平台基于云架构建立。云架构的优势在于,一是软件平台部署在云上,用户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卫星管理。人在哪里,控制中心就在哪里,这种新的模式能够最大限度适应商业航天对于测控服务的需求。二是天链测控有很多海外地面站为卫星提供服务,其数据传输量非常大,如果用传统的跨国数传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采用云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传输,效果就非常好。
现在,天链测控一体化云平台已经达到了运营三百多颗卫星的服务能力,在未来的两年中这一数字可以达到五百颗甚至更多。
安全可靠是航天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天链测控是如何保证卫星的测控安全,可靠性的?
对此,杨天社也给予了详细的介绍。
第一个方面,保证卫星既定测控任务的准确执行。卫星测控运维的常规任务,包括平台的测控任务,与载荷的工作任务。对于用户交托的这些任务,必须完全正确、毫无差错地把指令发上去,让卫星按照用户的要求,按地面控制的指令去完成任务。为此,天链测控专门在西安成立了专业化的测运控团队,团队成员大多数来自体制内专业单位,都具备多年经验,目的就是为了使用户的卫星更加安全。
第二个方面,制度保安全。天链测控非常重视卫星的安全,尽管作为一家商业公司,人员不多,但在关键的岗位,都有备岗制度,也就是体制内的双岗制度,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值班。卫星一旦出现任何异常,都会随时被发现。在测运控过程中,通过这样的机制充分保障卫星在天上的安全。
第三个方面,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保证测控安全。
职业化素养体现在,天链测控从成立开始,就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部署。例如,空间目标的碰撞、预警和规避,这是很多公司可能还没有考虑到的事。天链测控从去年开始,就下大力气把这个能力建立起来,为用户的卫星提供空间目标碰撞风险预警,并制定规避方案,最大程度保障卫星的安全。
另外就是专业化。天链测控的团队,不论西安运维部还是北京总部,都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掌握卫星测控、运控的很多核心技术。
所有这些,包括雄厚的技术基础,职业化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一体化的云平台,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骨干团队,一整套完备的机制,保证了天链测控能够提供安全可靠,让客户放心的测控服务。
三年来,天链测控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先后为20多个用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成立1000多天,跟踪卫星的圈次已近万圈,所有卫星的发令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通过天链测控对卫星的精心管理,有若干颗卫星的实际在轨寿命,已经比预期寿命延长了很多;许多客户一再续签与天链测控的测控运维合同。
对此,杨天社表示,让卫星的安全性更高,使用价值更大,寿命更长,正是天链测控坚持不懈的一贯追求。
这一追求突出体现在天链三个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上:
第一,据统计,三年中,特别是近两年以来,天链测控发现处置的各类卫星故障大概有300个,修复故障约100个,其中天链测控自主分析、自主处置的卫星故障达80多个。
第二,具备在应急任务中为客户提供优质测控服务的能力。曾经有一次,用户需要紧急给卫星发令,天链测控从接到任务通知到一切准备就绪,仅用了不到24小时的时间。技术人员认真的分析、快速的准备,保证了这一次应急任务的成功实施,用户也非常满意。
第三,天链测控的测运控一体化云平台,目前已经具备完成测控、运控的正常任务,乃至重要任务的能力。在疫情期间,天链测控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利用测运控一体化云平台,在团队异地办公的情况下,圆满地完成了一次大型的卫星控制任务。
天链测控呼伦贝尔地面站5.4米口径天线
此外,根据近些年卫星发展的趋势,天链测控早在2018年,就着手进行大规模星座测运控技术的研究和研发,有着比较深厚的技术积累。对大规模星座的测控、运控,在技术方面已经做好了准备。在未来大规模星座的测控中,在一体化云平台、遍布全球的32个地面站点(并且在不断增加中)、优秀的专业团队、雄厚的技术基础和积累的支撑下,天链测控有信心使用户的卫星在天上更安全,使用价值更高,寿命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