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德平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保健疗法在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患儿;将40例采用常规多维乳酸菌进行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将40例采用中医保健疗法的患儿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血微量元素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在食量减少与面色萎黄评分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在各项血微量元素水平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保健疗法在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患儿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中医保健疗法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187-02
小儿厌食症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主要是指患儿在长时间内出现食欲不振、食量降低等症状,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很容易导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贫血与免疫力降低的情况,对于患儿的身体健康与生长发育均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次研究了80例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患儿,分析了中医保健疗法在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80例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患儿,所有患儿均为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患儿。其中,对照组40例患儿中,男患儿24例,女患儿16例,患儿的年龄在2~10岁;平均年龄(5.62±2.47)岁;研究组40例患儿中,男患儿23例,女患儿17例,患儿的年龄在1~9岁;平均年龄(4.75±3.19)岁;2组患儿在各项资料中均可以进行对比。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儿服用多维乳酸菌。研究组患儿采用中医保健疗法:(1)让患儿采取仰卧位,医师将一只手放在患儿腹部,以患儿肚脐为中心,以顺时针的方向用手掌揉患儿腹部5min,随后沿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采用掌揉法5min,最后使用拇指点揉患儿中脘与天枢穴位,各2min;(2)让患儿采取仰卧位并伸直下肢,医师将拇指放在患儿一侧足三里部位,点揉2mim,点揉完毕后再点揉另一侧;(3)让患儿采取俯卧位,医师将食指与中指放在患儿脾俞、胃俞部位,点揉2min;(4)让患儿采取俯卧位,医师将双手食指弯曲,中节背面紧贴患儿脊柱两侧,拇指向前按,与食指中节相对之后,用力拿捏皮肤,双手交替由长强穴向上到大椎穴进行移动,使用捏三提一的方式,反复提捏3遍,最后轻抚患儿背部3min,帮助患儿进行肌肉放松。上述治疗方法按步骤每天进行1次,30min/次,持续治疗12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食量减少与面色萎黄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血微量元素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80例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患儿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2组患儿在中医证候积分与血微量元素水平中采用“x±s”进行计算,行t检验。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在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中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在食量减少与面色萎黄积分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儿治疗后血微量元素含量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在各项血微量元素含量水平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中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属于纳呆的范畴,多以脾胃虚弱型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先天不足加之后天养护不当,使得患儿出现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症状,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以恢复脾胃功能、调和脾胃为主要治疗目的。现阶段中医保健疗法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这种治疗方法主要在患儿的腹部进行推拿,通过顺揉腹部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腹胀、宿食等症状,且能够起到强化脾胃功能的作用。通过按揉足三里能够起到通便止泻、健脾消食的作用,以此来改善患儿的微循环,提高患儿的肠胃蠕动,促进食物残渣的吸收与排出。这种治疗方法具有简单、安全的特点,在调节患儿腹脏功能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生理活力与机体免疫能力,进而改善患儿的厌食症状,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儿在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中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采用中医保健疗法进行治疗后,患儿在食量减少与面色萎黄积分中均显著优于采用常规多维乳酸菌进行治療的对照组患儿(P<0.05);且在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在铁、锌、钙血微量元素水平中显著高于对照组,在镁与铜水平中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多维乳酸菌治疗,中医保健疗法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在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