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精
[摘 要]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是校园里最鲜活、最靓丽、最特殊的一个群体。一方面,他们刚褪去高中时代的稚嫩,对未来的发展满怀新奇,他们朝气蓬勃,富有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他们长时间处在道德意识与价值观念完善的核心期,思想状态容易动摇,容易受到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音乐专业的特殊性,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音乐专业学生的德育工作已变得非常有挑战性。针对新时期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行为和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切实有效且可行的办法,进一步探析提升我国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德育的方法和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音乐;德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206-02
一、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行为特点
高职音乐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群体,他们象征着生命也代表着“麻烦”。根据笔者多年担任音乐专业学生辅导员的经验。高职音乐专业学生呈现出以下三个较为显著的特点。
(一)个性比较张扬、敢于接受挑战、有较强的独立精神
由于经过高中时期的音乐专业学习以及长时间受音乐艺术氛围的熏陶和影响,音乐专业的学生不管是在穿着打扮还是个性都普遍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张扬,通常能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接受各种挑战,比较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有较强的独立精神。
(二)内心敏感脆弱、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
高职音乐专业学生从高中毕业到进入大学,由于高考失利没能进入理想的音乐学院或重点大学,他们普遍存在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无法有效调和,内心敏锐柔弱,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各种困境无法正确面对。此外,音乐专业的学生无论在性格上、实际生活还是学校学习过程中都较为独立,促使这些学生在情感情绪上更加丰盈。这些丰盈的情绪情感很大程度上会致使他们生活态度散漫,缺乏遵纪守规的意识,难以有效实现自我控制。例如,这些学生时常上课迟到,或者没有理由旷课,时常整夜外出,不注意寝室卫生,这些都需要德育工作者对其加以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改正。
(三)情感丰富、集体主义观念意识相对淡薄
音乐专业学生在情感上丰富、细腻、易于沟通,但思想比较单纯、思维具有跳跃性,在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中缺乏热情,也无法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难以融入集体。
二、齐抓共管,多措并举做好音乐专业学生的德育工作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德育不局限于道德意识的传输以及政治理论的传递,更可以向学生传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不仅传递情感态度、信仰,还传递各种社会文化价值意识和社会风尚。因此,德育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德育工作。
(一)春风化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德育工作
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德育。作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德育工作者,应把“德艺双馨”“学艺先学德”作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德育工作者不仅要强调知识和技艺的重要性,还应当加强重视学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的养成要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熏陶他们的情感,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加强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学,保证价值观念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促进他们在技能展示、正面创作以及成长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都能始终保持胸怀高远的理想、奉献社会和国家、勇于承担国家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创作更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引领社会新风,真正让学生做到自强不息、追求卓越。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应树立良好的德育意识,用良好的人生观和师德去感染广大学生、以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爱心滋养学生、以和谐民主的氛围凝聚学生。
(二)以人为本,在日常管理中开展德育工作
作为德育工作者,应本着“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在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需要借助于校园这个重要基地,强化对学生思想意识和坚强品质的培养,联合课内课外两大主战场,促进家校联合,制定有品德、认真学习、强健体魄、独立自主、自立自强、身心健康、富有创造性、全方位发展的培养目标。
在日常管理中,德育工作者应有“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应深入学生群体之中拉近与每个学生的联系和距离,时常性和学生展开对话、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中主动倾听学生的声音。同时还要制订班会活动计划,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召开的各种主题班会应由班级学生主持,举行各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安排,在班级发展和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管理中,要求自己仅仅承担一名辅导员的责任,扮演指导师的角色,避免德育工作的简单说教。
在日常管理中,德育工作者应坚持在工作中走学生路线、了解家长的实际诉求,细致思索学生的各种问题,对于家长的意見建议要认真聆听,虚心接纳,跟踪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实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有效解决,对于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总结,积极创造宽容、和美、开放、包容、合作的管理环境,使学生能强烈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校园的温馨。
(三)寓教于乐,在音乐教育中开展德育工作
德育教学中较为关键的途径之一就是音乐教学。早期,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就曾经提出,“和多种类型的教育相较,音乐教育要关键得多……”一个人只有经过优质的音乐教育熏陶,一旦发现美好的事物便会交口称赞,愉悦地将这些美好的事物放置于自己的内心深处,滋养他们的心灵。所以也间接促使自身个性的完善。通过何种途径在音乐教育中展示出德育实效,有效推进德育工作呢?
1.音乐专业教师应牢固树立德育意识,强化对教材的研究,发掘课本中的德育元素,最大限度地促使每一节课程都能将德育内容穿插其中,通过各种方式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熏陶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欣赏课程在实际课堂中需要联合中外古今的作品展开欣赏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技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情感更加丰富,尤其是经常性地开展对国内各个民族歌曲、音乐的赏析,促使学生加强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敬仰之情,增添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2.音乐教师应当将学校举办的文化节、艺术节、合唱队、专业技能竞赛、联欢会、文艺展演、元旦晚会等各类校园艺术文化活动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创造出音乐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加强审美力,抓住机会在音乐活动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品质教育,有效推动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校园合唱团是音乐教学的延展课程,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唱歌技艺的练习,既能够有效激起学生学习唱歌技艺的热情,还可以大力提升音乐教学的品质,促进学生获得审美教学以及艺术技能的锻炼。此外,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还能够有效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团结品质,促使学生团体友好和谐相处,遵守规章制度,增强纪律意识,创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美好环境。
(四)潜移默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
社会实践是德育工作的另一重要内容,作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德育工作者,应将学校的音乐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积极带领广大学生走出校园去传播艺术、共建社会精神文明,促使学生能够与社会相融合,使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较好的思想文化教育、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领悟人生真谛,切实发挥出德育功能的引导性作用。如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表演几个暖心的节目,或者在社区举办一场文艺展演等。[1]这些演出活动深入民众内部,既可以提供给学生展示的平台,也能够强化自我锻炼,激起学生的责任意识,传播艺术于社会之中,践行用艺术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五)兼收并采,充分借助网络工具、网络资源开展德育工作
在新時代的今天,[2]网络迅速发展,一些低俗的思想和片面式的文化影响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学生的思维和价值取向会受到校园中一些非理性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因此,德育工作者要转变工作观念、认识到网络工具和网络资源对德育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网络工具、网络资源构建网络德育平台,发挥网络的相关优势,打造具有思想引领性、文化传承性、活动体验性、生活服务性的网络德育模式,使之成为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德育工作团队应充分运用新媒体新信息技术,拓展“互联网+德育”新发展路径,将团队建设、班级发展、学习交流、经验分享、科技创新、志愿服务、文艺熏陶、体育竞技、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核心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语
崇高的道德规范、宽广的胸襟、开放和谐的环境、和学生心灵上的互动以及较高的专业素养都是管理好一个班集体,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条件。德育工作者应不断思索、探索、实践,只有积极地进行德育改革探索,主动适应变化,了解客观实际,才能获得处理冲突的主动权,取得满意的德育绩效。
在师生的实时沟通中,在集体、学校与整个社会的深度融合中促使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推进。对于做好音乐专业学生的德育工作是艰辛和劳累的,然而付出真心实意,设法钻研技巧,将学生时刻放在心上,就会将德育与音乐教学做到极致。所以,实际教育教学中施教者的快乐就在于对学生的引导与打造,就在桃李满天下之时。通过何种方式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这不仅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永远不变的信念和人生追求。只有经过不断雕琢,艰辛锤炼,才会实现涅槃重生。
参考文献:
[1]高朝霞.音乐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J].音乐探索,2014(2).
[2]左文东,施乐.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德育功能的发挥[J].卫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24).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