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艳花
[摘 要] 高职院校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承担着为国家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是高职院校德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专业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有切实的了解,在专业课程教学方面,积极尝试思政改革,保证和提升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150-02
高职院校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承担着为国家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是高职院校德育的重中之重。目前高职院校外语专业的学生,主要就业领域是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等中小企业,承担翻译、业务沟通、对客服务、语言培训等工作,也承担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纳外国先进文化的重要使者身份。
一、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高职院校外语教学面临很多问题,影响外语教学的顺利发展和壮大,尤其是学生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和弱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单词和语法的学习方面,理解和运用能力不佳。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融会贯通,经常是学了这个,忘了那个,缺少有效的复习方法和习惯。
(二)学生对外语学习信心不足
学生进入大学后,暂时还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式,对外语学习的信心不足,同时偏重单词和语法的死记硬背,不愿意张口说话,导致语言的听说等实际运用能力不足。
(三)学生的持续力不足
整体来说,学生在高中时期没有培养起足够的学习自信心和持久的韧性,而在外语学习尤其是小语种学习的初期,面对陌生的发音,大量的单词和语法很容易击垮学生刚刚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产生对学习的畏难情绪。
(四)学生专业学习时间有限
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在校学习时间是两年到两年半的,而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时间是三年半,在校学习时间方面,就有巨大的差别。学生在校期间,还要学习大量的通识课程,才能修够相应的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因此专业课课时和学分一再被压缩,这也是外语教学尤其是小语种教学面临的严峻现状。
(五)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不足
学生缺少专业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对未来的职业目标也不够清晰和明确,导致学习的动力和耐力不足。如果没有合适的领路人,持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学生很容易把精力过多分散到交友、娱乐甚至游戏上,达不到理想的培养效果。
高职外语教育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不断扩大,中国的很多企业也不断走出国门,到国外建厂,中国的旅游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急需懂外语的高素质人才发挥语言和沟通优势,所以,只有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才不愁就业。培养具备熟练语言应用技能,有一定专长,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是今后外语人才培养的最好出路。
二、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思政改革的方式方法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有韩语和日语两个小语种专业,专业的成立时间都超过15年以上,在外语教学中,结合学生特点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做到和企业需求相结合,无缝对接培养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尤其是在专业思政改革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创新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1.对大一刚入学的学生进行系统的入职教育。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认知不够,甚至有部分学生本身就是从其他专业和院校调剂过来的,可以说懵懵懂懂进入专业。这时候有效的专业认知和引导,可以为学生描绘出清晰的职业愿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形成成熟的入职教育体系,包括专业部宣介、邀请企业行业顶级专家到校讲座、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实地考察实习和就业环境等,都会在大一第一学期系统展开,为学生做好扎實的入职教育。
2.在专业课程内容方面,融入国家的政策方针、国内外时事,并结合年轻学生偶像崇拜的青春期特点,将学生喜欢的各领域偶像人物纳入课程内容,作为课程素材,有意识地用在平时的句型和对话练习中去,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同时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感,改善了师生关系,避免因代沟产生隔阂。
3.充分发挥学生朋辈学习的作用,外语学习的初期阶段,会遇到发音、基础语法等各种学习困难,课上和课下老师当然要特别关注学生遇到的问题,但也难免精力有限,不能随时为学生进行解答。这个时候如果老师适当引导各年级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大一、大二和大三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学习平台,学生有了固定可以请教的前辈,很多专业和学习方法的问题能更快地解决。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也可以在指导学弟学妹的过程中,提升自信和责任意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4.充分利用优秀校友的传帮带作用,由专门的老师负责校友库的建设和数据更新工作,把“榜样的力量”优秀校友采访活动纳入专业德育环节,让学生自己去联系优秀的师哥师姐,了解他们就业的领域和取得的成就。学生在和毕业校友的交流中,锻炼了沟通能力,更能切实体会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了解专业学习的方法、专业发展前景等,专业学习的动力自然就会提高。这种方式比老师单纯的说教会更有效果。而且通过专业部的牵线搭桥,在校生和毕业生建立了直接的沟通关系,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意识更强,同时也积累了人生的重要人脉,为今后实习和就业创造了更大的选择范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还专门制作了各专业优秀校友手册,分发给刚入学的学生,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认识专业内最优秀的毕业生。
5.在日语和韩语专业正式开展学徒制培养项目,校企联手,培养既懂外语又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当今社会,单纯的一项技能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综合需求,所以外语专业也在不断地探索语言加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主要是和五星级酒店签订正式的学徒制培养项目,学生选择相应的酒店,进行研修和学习,并和酒店的一线管理人员建立一对一的师徒关系,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直接向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学习相关技能、沟通技巧、管理知识等,学生的眼界得到了充分的开阔,对行业要求及自身能力有了更加精准的了解,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不少学生因为和师傅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所以在选择实习、就业岗位时,都优先选择学徒制培养阶段的企业,企业也为自己培养出最得力的后备力量。
6.发挥社团的作用,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朋辈学习平台。目前韩语专业类社团有三个,包括“看韩剧,学韩语”社团、“汉语桥”社团(外语专业和留学生为主)、“韩国文化”社团,多角度、多领域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学生与校内的留学生建立学友关系,相互学习和帮助,另外利用海外姊妹学校资源,帮助学生和海外的学生建立微信学友关系,创设外语学习的真实语境。为学生创设更加丰富的语言环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意识和效果。
7.充分发挥专业导师的引导作用,用导师的力量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外语学习中,精读的课时量是最大的,几乎每天都会有精读课,所以精读老师对学生外语学习的入门引导以及专业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如果老师能够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所以外语专业的精读老师,一般都会被指定为相关班级的专业导师,负责课下对学生进行专业兴趣培养、学习方法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这个过程中,专业老师除了要有高度敬业的责任心,还要有寓教于乐的教学魅力,同时最重要的是有一颗仁爱之心,相信每位学生都是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都能有所成长。
8.聘任企业专家授课,增加兼职教师授课比例。在专业教学中,为了弥补专业教师数量和能力的不足,邀请企业和行业大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增加企业兼职教师的授课比例,有效弥补校内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同时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岗位信息和标准。在老师招聘方面,更多倾向于聘任有企业行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同时提高“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质量和力度,要求所有专业课老师5年内的企业研修时间不低于6个月,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和提高专业技能,努力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和技术水平。企业的专家、技术过硬的专业老师,能给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有了具体的模仿和学习目标,更容易树立和实现专业学习目标。
9.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在专业内组织各类比赛,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同时选拔优秀学生代表学校参加高级别的专业赛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韩语专业每年都组织相关的单词比赛、打字比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话剧比赛、韩语歌曲大赛等,通过这种形式去激励和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也让学生在这些比赛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专业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近年来,高职院校间的技能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院校之间都在角逐比赛名次。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是技能比赛对教师和参赛学生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老师和学生在比赛的历练过程中,专业能力和抗压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很多学生借助大赛的平台,发掘了自己的潜力,有的学生直接被企业高薪聘用,还有的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长远的规划,进入国外的高等学府继续深造。这些学生的优秀表现和成绩也激励了在校的其他学生,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外语水平的提高绝对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也需要老师不断地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那英志.基于专业认同的高职院校入学教育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8):30-33.
[2]赵畅.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
编辑 王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