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

2020-03-24 00:09薛海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3期
关键词:汉语言研究性文学作品

薛海燕

[摘           要]  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增强汉语言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立足学科实际,阅读能力、诵读能力、写作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着重从提升学生阅读质量、构建实训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完善课程教学与评价、关注应用型师资素养的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汉语言文学;核心素养;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H109.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3-0202-02

不同专业学科,在知识构成与核心素养发展上,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汉语言文学专业,涵盖语言和文学两大部分。语言方面,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之分;文学方面,有古汉语文学、现当代汉语文学之别。对于不同的文学作品,既要关注字词句等基础性积累,又要强调文学作品的赏析与审美意蕴的挖掘。随着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基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如何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现就此展开探究。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素养

从学科发展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是不断变化的。传统的教育目标,强调对教材知识的讲授,以考试来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在核心素养时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素养内涵又是什么?简要归纳为一种修养、两种意识和四种能力。所谓修养,表现在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历史性审视态度。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抑或是唐诗、宋词,从历史文化的沉淀中,学生应学会尊重文学历史。所谓意识,表现在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以及古为今用的开拓意识。如何领会汉语言文学的魅力?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要从文学作品阅读中,明事理,懂人情,能够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中获得练达。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能够从中培养正确的、积极的主观认知力。同时,在汉语言文学学习中,还要从文学积淀中,运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文学作品及其思想内涵,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古为今用中注入鲜活生命力,发展学生的开拓精神。立足汉语言文学专业,其必备素能体现在阅读理解、诵读表达、写作与研究性学习力上。语言和文学是构成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从识文字、读文学中,学生要具备扎实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学作品中获得应有的文学思想与价值。诵读与表达能力,体现在对汉语言文学的读懂、欣赏与表达上。能读、能思、能表达,夯实学生的汉语言文学思辨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能够从文学作品赏析中,明辨是非、对错,提炼有价值的认知与思想。写作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书面表达与运用,能够从教育教学、文案写作等实践中,增强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在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的过程中融入思考与论辩的能力,体现学生的文学逻辑思维与创新性见解。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从专业特点与就业方向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主要有阅读、诵读、写作和研究性学习。

(一)阅读素能

阅读是学习语文、强化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而言,尤为重要。何为阅读素能?主要体现在选取阅读内容、科学的阅读方法以及评估阅读效果上。读什么?主要回答选择什么样的阅读内容。不同的读物选择与学生自身的阅读思维格局和视野密切相关。当前的大学生,大多对流行、畅销读物、视觉化倾向的书籍感兴趣,如网络小说、影视剧等作品,而对经典名著涉猎偏少。在阅读范围上,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多以专业书籍为主,倾向于文学类图书,对社科类书籍、自然科学类图书阅读较少,导致知识结构片面性强。在阅读方法上,缺失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如很多大学生以粗读、略读为主,甚至倡导碎片化阅读、拆解性阅读,导致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完整。在阅读效果评价上,很多大学生对文学作品理解不透,对作品的主旨、意蕴、价值等一知半解,含混模糊。这样必然会影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选择。

(二)诵读素能

诵读能力主要体现在朗读与朗诵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要注重自我诵读素能的养成。在文学作品阅读中,通过品读、鉴赏文学作品,从语言表达、审美感受、文化传承等方面,联系和丰富学生的文学认知力,积累学生的人文素养。汉语言文學专业学生的诵读能力,对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提升自我文学审美品位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很多大学生在诵读方面不积极、不主动。如在古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诵读中,没有情感,语速过快,未能抓住作品的节奏与语调变化,制约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诵读能力是构成学生语言技能的重要条件,在作品诵读中,把握和领会文学作品的情趣和神韵,促进学生文学修养的获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没有捷径,需要学生在长期的诵读实践中积累。在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诵读方面,学生从不同年代作品、不同作者作品的广泛阅读和思考中,感悟文学作品的思想与见解,增强文学作品所传递的真、善、美的体认能力。

(三)写作素能

除了读、诵外,还要关注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写作是言语知识、能力输出的重要体现,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来讲,通过写作来展现自身扎实的文字功底,来锤炼自我核心竞争力。写作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写作范围上,包括基础写作、新闻写作、应用文写作、文学文体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等内容。不同写作方向,需要学生参照和借鉴相关文体格式及要求,灵活驾驭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写作实践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能力养成的重要任务,学生在不同文体写作中,要掌握相应的规范、格式、要求,在语言表达上,要做到严谨、锤炼,如立意要客观、构思要合乎逻辑、思辨要严谨有序。要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能够从写作实践中,注重分析、论证方法的正确运用。如新闻写作中,要从消息、通讯、新闻评论等方面进行训练。另外,强化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要结合汉语言文学学科特点,鼓励学生多写、多练、多实践,夯实写作基础。

(四)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性,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实践探究能力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反映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也是构成专业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诵读能力、写作能力,这些都是构成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基本条件。研究性学习能力,更是展现学生专业化、综合性素能的基准点,也是提高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对每个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并非仅限于研究型人才,而是需要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能够自主、自觉去学习,在学习实践中敢于质疑、善于反思,懂得合作,突出探究。当下,很多学生缺乏质疑精神,对所学专业知识并未保持良好的学习自觉性。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养成,需要从学习、理解、实践、创作中,注重知识的迁移与能力的建构,逐步完善自我文学素养。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素养的发展路径

(一)提升阅读质量,强调学生的思维训练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中,阅读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阅读,要从质与量上强调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平时的课程教学,除了布置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外,还要强调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具体而言,一要注重阅读素材的多样性。注重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确保学生阅读内容的经典性、时代性与研究性。向学生推荐展现人类命运的永恒之书,让学生从经典文献阅读中获得启发,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如对文献的选择,要突出代表性,要让学生认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阅读的权威性,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二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引。怎样去读书?很多时候,教师忽视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的阅读质量无法保证。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阅读内容,向学生推荐不同的阅读方法。三要将阅读与写作結合起来。读写结合,有助于增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如利用读书笔记、问题交流、读后感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内化与重建知识。另外,加强学生阅读批判思维的启发,从阅读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衔接实训与实践,兼顾阅读与诵读素能养成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素能培养中,要让学生从知识的学习、体验中,增进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将实训课程与实践平台相结合,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明确专业核心素能目标,兼顾阅读与诵读素能。如开设中外经典作品诵读活动,从作品赏析、诵读训练等方面,激活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开设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训课程,注重学生写作实践能力的养成,通过写作实践来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二是强调就业导向,引入分层实践。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方向较广,如针对中小学教育岗位,以课堂教学设计、个人试讲、文学作品解读等为主,开展师范生技能大赛、诵读与创意写作比赛、语文知识素养大赛等活动,夯实教学岗位技能。三是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与地方教育机构、企业、单位等展开实习、实践合作基地建设,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综合素能。

(三)突出课程教学与评价,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力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要从“教”与“学”两方面,构建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与评价,要转变过去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学习模式,在课程作业设计上,走出识记性、主观性知识占比过多的窠臼,要强调问题贯穿教学模式,以问题为驱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同时,强调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围绕课程章节重难点,注重问题启发性,开展讨论学习、合作探究,激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批判与论证。在考核方式上,加大过程考核比重,让学生将功夫下到平时。在课堂评价上,将出勤、课堂发言、作业完成、阅读报告、主题论文写作等融入综合评价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素能。

(四)注重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引领者,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促成者。一要加强师资队伍多元化建设。引入应用型师资人才,特别是聘请汉语言文学与其他相关领域优秀的职业人才、专家学者等,补充到师资队伍中。二要注重对现有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特别是在教学方法、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等方面,丰富师资综合素养。三是对教师的分型考核要落实。扭转以科研为主的考核指标,将教师按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分类,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让每一类教师都能够发挥所长,提高教师团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尤平.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当代教研论丛,2019(8):19.

[2]邸宏香,温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9):159-161.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汉语言研究性文学作品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文学作品与数学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