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明
[摘 要]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我国普通高校培养工商管理学科专门人才的重要课程内容。将以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教学为重点,从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创新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些工作思路,仅供参考。
[关 键 词]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课程;“雨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3-0200-02
为满足我国社会较大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方向的用人需求,我国各高等院校均开始逐渐提升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与形式,但由于此课程教学发展历史时间较短,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所以仍旧有一定的改革与创新空间。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人力资源课程教学虽然在我国本科高校内已经开展了数十年时间,但目前仍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随着对此项课程教学相关事项的研究程度不断加深,其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误区逐渐暴露出来。具体问题经过归纳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1.课程体系存在缺陷。现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使教学成果缺少实践性。2.教学手法单一。当前多数本科院校针对此项课程的教学手法仍旧以“填鸭式”教学为主,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差。3.教学模式陈旧。与教学手法单一相类似,教学模式同样以教师课堂讲授为唯一教学方式,缺少课上与课下的互通与互动。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模式与创新策略研究
(一)革新人力资源课程体系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综合性较强,与其他多类课程均存在着重叠或交互关系,所以其课程教学中也应涉及其他方面的教学内容,以提升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性,但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其学科之间往往处于孤立状态,连结性不强,所以需要加以改善。对此既要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注重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更强大的发展动力,也要注重借鉴当前市面上的企业工作案例中的经验与管理方法,以此帮助学生接收更具实际应用性的理论知识。另外,还可以参考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结合国内市场实际环境,使课程教学体系日趋完善。
(二)开展多类型教学法
为充分提升教学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克服传统单一教学法存在的枯燥、乏味等缺点。
1.情景模拟法
此法充分尊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性,由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设置真实管理情景,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模拟场景下的管理流程,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此课程的应用性。例如,在模拟招聘的过程中,可选取部分学生扮演不同身份背景的应聘者,在面试环节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同时还能通过模拟活动提升学生的团结意识,所以教师应提前做好情境创设准备,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案例,并对活动结果进行一定总结评价,真正达到情景模拟的教学目的。[1]
2.案例教学法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相关的专业知识选择典型教学案例,让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马上应用于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教师根据案例所设计的问题也要和现代企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相吻合。此外,需要教师对案例分析结果进行总结,从更高的层次分析案例,使学生从中受益。
(三)采取多类型教学模式
1.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具有两方面本质特征:一方面是指“教”,强调教学辅助性,即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大包大揽式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仅担任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引导者,主要负责对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与引导,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性,以此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水平;强调合作性,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尽量自行解答疑惑,避免对固有知识的机械化照搬。另一方面则是指“学”,强调教学差异性,即根据学生的不同实践制订不同教学计划,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学习权利。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应设置一定有关学生能力侧重、兴趣爱好、未来发展规划等内容的问题以探清学生的学习目的与方向,使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各自特点。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此教学模式借鉴了中医的“望、闻、问、切”治疗模式,将课程教学活动分为四阶段,使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得到加强。“望”要求教师设置教学案例、观察反应,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包含大量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单纯的知识灌输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教学效果也不尽理想,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设置身边的简单案例,并观察学生对该案例的探索兴趣,适时调整,如以教师自身的某位朋友、亲属的经历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闻”要求教师听取谈论、了解问题,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将学生分为5~6人小组开展案例分析讨论,并以学生的讨论内容为基础,了解学生对案例的具体想法与分析结果,利用自身丰富的从业经验为学生的分析思路提供补充,引导学生在争辩中逐渐掌握教学重难点。“问”要求教师询问方案、引导解决,在小组讨论阶段结束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讨论总结,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质询并给予解答,逐渐使全班同学案例分析结果向正确轨道靠拢,以此在学生心中逐渐架构起知识体系。“切”要求教师诊断全局、考核成绩,为保证课堂讨论质量,教师应当适时加以引导,保障讨论方向不跑偏,即针对不足之处予以补充,针对可行方案予以肯定,并将学生表现纳入平时成绩考核,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模式下,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知识体系,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并能够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独立性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2]。
2.“雨课堂”教学模式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合作开发的一款交互式智慧教学工具,它通过微信和PPT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课前预习、课上互动、课后复习的完整教学体验,并且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在具体课程教学活动中,此模式将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教学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1)課前准备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要提前知悉即将进行的课程内容,并制作基于“雨课堂”的电子课件,课件中除必要的课程重点外,还要增加多类型试题与投票,用于增加课堂互动性,同时制作出单元测试题并上传至数据库供学生下载预习课程。例如在关于“员工招聘”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列举“阿里巴巴校园招聘程序”“欧莱雅三大学院比赛”等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另外,“雨课堂”中教师还可查看学生的预习进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起到一定的监督与警示作用。
(2)课中教学阶段
教师以PPT为主要教学道具,且PPT将直接呈现在学生手机上,帮助学生紧跟教师讲解思路,另外,还可以通过询问功能向教师提出疑问,方便教师在答疑阶段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回答学生问题,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程接近尾声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电子产品的便捷性开展随堂测验,教师可根据题目难度自由设定答卷时间,以此保障随堂测验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并且试卷推送功能可提前预设问题答案、实现试卷自动批改,同时还可以省略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印刷、分发试卷的麻烦,提升教学效率。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教师也可利用“雨课堂”中的课堂红包功能,对课堂活跃度较高、随堂测验成绩多次较好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此激励获奖学生再接再厉、未获奖学生向获奖学生看齐,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提升班级学生对日常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雨课堂”也在平时成绩上有所作为,即开发了投票系统,由学生对课堂日常报告进行互评,并将票数换算为平时成绩。另外,由于课堂中推送的PPT可供学生直接缓存下载,因此省略了记笔记与拍照记录的麻烦,为师生互动与课程教学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时间。
(3)课后回顾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对课堂教学中产生的漏洞与不足进行弥补,如下发由于时间限制无法展示的课外拓展型PPT、课外资料等内容,供学生补充浏览并巩固课堂所学。同样在“员工招聘”一节课程的教学中,涉及对员工能力进行测试的多种方案,其中“维克斯勒智力量表”与“瑞文推理测验”便可作为拓展资料在课后阶段推送给学生,学生可通过自行测验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对课后作业的疑难问题,也同样可以进行在线反馈,系统根据问题分类形成数据图表,使教师明晰教学活动中存在哪些高频疑问,以便在日后教学中带领学生反复温习,巩固学习成果、提高教学质量[3]。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雨课堂”系统对学生的出勤情况、答题人数、课后习题情况等数据进行汇总,为下一步教学方案设计提供参考,进一步增强师生课堂互动的全面性、高效性。
总而言之,通过明晰当前我国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措施,能够有效帮助部分从事此课程教学的高校教师与高校领导人掌握教学重点、改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余霞.基于情境模拟法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8(27):77.
[2]贺志武.“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18(24):153-154.
[3]易建华,吴小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群的教学改革创新: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8(24):33-35.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