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制高职护生实习后期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03-24 23:55王庆平于丽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4期
关键词:认同感情绪心理健康

王庆平 于丽霞

[摘           要]  目的:对三年制高职护生实习后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在同一地区三级医院实习的某高职院校三年制护理专业实习护生350名,全部为女生,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形式对实习后期护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进行现状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有60.6%的护生存在焦虑情绪,55.7%的存在抑郁情绪。结论:三年制高职护生在实习后期焦虑、抑郁情绪较为普遍,主要与知识和技能欠缺、职业认知度低、被关注度降低、支持系统不完善、就业压力大等有关。提示实习督导部门提高带教教师的管理及培训能力、及时给予护生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关注护生的职业需求、健全社会及家庭支持系统、加强就业指导等,从而改善护生心理健康状况。

[关    键   词]  护生;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4-0162-02

三年制高职护生的学习分为校内学习和临床实践两个阶段,临床实践是护生从学校进入社会的过渡期,是培养护生临床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生角色由学生转化为护士的关键期[1]。医院是护生实习的重要场所,护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着角色和环境的双项转变,在这期间护生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如医院的环境、医患护患关系、帶教教师的指导、医院的管理、就业、考试等。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都会给护生的学习、实习甚至就业带来负面影响。本研究选取某高职院校实习护生350名,通过问卷、访谈形式,探讨实习后期护生的心理现状,提出应对策略,帮助护生缓解心理压力,提高适应能力。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在同一地区三级教学医院实习的三年级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选取350名,年龄为18~24岁之间,均为夏季高考入学,全部为女生。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50份。

(二)方法

1.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病人健康问卷中的抑郁模块(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有7个条目,每一项都描述了广泛性焦虑症的一种典型症状,采用0(完全不会)—3(几乎每天)四级评分。病人健康问卷中的抑郁模块,共9个条目,采用0(一点也不)—3(几乎每天)的四级评分法[2]。

2.访谈法

由实习督导部门采用线上线下非正式访谈形式,访谈围绕研究目的设计提纲来指导访谈。访谈时注意选择恰当的时间,注意观察护生的情绪、表情等及时给予回应和追问,便于获得护生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了解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希望的解决处理方法,并进行分析归类。

二、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受试护生的焦虑阳性率为60.6%,其中中度以上焦虑占18.3%;抑郁的阳性率为55.7%,其中中度以上抑郁占14.6%。这说明实习护生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且中度以上占有较高比重(见下表)。

三、讨论

(一)实习后期护生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主要原因

1.职业认知度低

一方面,部分护生第一志愿非护理专业,不愿从事护理工作,为了完成学业勉强进行实习,面对各种应激源时采取消极、逃避的应对措施,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知识水平及素质的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加之患者对健康要求及自我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医院对实习护生的管理和要求进一步提高[3],护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认为护理工作烦琐、重复,同时医疗纠纷的增加以及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态度,造成了护生心理不平衡,与最初自己对护理的认知相比差别较大,出现心理落差和焦虑、抑郁情绪。

2.带教教师能力不足,对护生的支持欠缺

有研究显示,带教教师的支持对临床护生的生理、心理、社会反应起到重要作用。带教教师职业观念、知识水平直接影响护生的职业规划和实践学习。由于护理资源紧张,有些带教教师能力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与护生的学习计划相匹配,加之带教教师大部分来源于临床岗位,虽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但是欠缺教育教学的技能,加之部分科室带教教师工作负荷重,对护生的关心和指导减少,护生觉得自己不被重视,担心影响实习期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导致出现焦虑、抑郁情绪[4]。

3.缺乏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

通过前期实习,护生已经掌握了基本技能操作,但是对一些要求较高的技能,护生实施的次数较少,达不到熟练掌握程度,且通过实习发现理论与实践有较大差异,需要进一步学习。护生在校期间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人文护理多限于理论水平的学习,缺乏实践中护患沟通的能力和技巧,不能顺利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实习时担心患者对自己不满意,无法顺利完成实习期的学习和考核进而影响毕业[5]。

4.支持系统缺乏

实习护生很大一部分为独生子女,护患纠纷的增加、家庭过度关心和保护加剧了护生对医院实习的恐惧,加之护生自身缺乏职业发展规划、社会认可度低等因素导致护生职业认知度下降,使护生出现心理矛盾、消极情绪。

5.考试、就业压力增大

实习后期,护生面临护士职业资格证考试,护士职业资格证是就业的基础,鉴于实习期间工作繁忙,没能及时地进行复习,护生担心考试无法通过影响就业。近些年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护理招生日益增多,护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护生担心找不到工作,无法顺利就业,从而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二)主要应对策略

1.建立实习督导心理干预机制

护生实习前,学校对实习护生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实习期间,督导员定期了解护生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同时联合实习单位及带教教师及时对护生进行心理疏导。

2.提高护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护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通过教学改革转换教学模式,与临床紧密结合,加强对护生沟通技巧的培养。在实习前进行岗前培训,对从医院环境、技能操作到医患之间容易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培训,让护生对实习环境有所了解,提升护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实习期间,积极督促护生参加医院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学校定期对护生进行考核,同时与医院和带教教师制订实习计划,督导护生的学习,不断提高护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并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5-6],帮助护士顺利完成实习。同时,学校对护生适时地进行就业指导,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增加护生的就业机会。

3.提升医院的带教管理

严格挑选带教教师,带教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较强的沟通能力,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在护生进入临床前,医院和学校对带教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带教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以便于带教教师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医院制订合理的带教教师考核制度,对优秀的带教教师,学校和医院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调动带教教师的积极性。

4.提升支持系统,树立职业信念

李艳欣[7]在其研究中发现,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提高社会支持有利于护生心理状态的提高。护生在校学习及实习期间,学校、医院与护生及其家庭建立有效的联系,开展合理、多形式的宣传活动,使他们及时了解护生所从事专业的特点及优势,进而使得护生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有研究显示,护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与职业认同感成正相关[8],学校和实习医院在护生实习过程中可通过各种形式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如专家现场教授和视频教授、医院优秀护理工作者现身说法等,同时护生要结合自身情况制订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增强职业信心。[9]

综上所述,实习后期护生心理压力增大,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针对主要原因积极提升护生的专业知识、职业认同感,完善实习督导、带教管理制度和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促进护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邹惠美,唐宴芬.实习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2018(20):48-51.

[2]崔丽萍.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D].济南:山东大学,2019.

[3]徐敏.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的认知干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

[4]王亚.护士临床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感及其心理状态的质性研究[J].全科护理,2017(35):4375-4376.

[5]龚丽娟.护生实习期心理压力源调查研究[J].医学教育,2017(73):86-89.

[6]沈思媚,朱芬芬.高职护生在传染病科实习期间的心理压力与对策[J].当代护士,2014(4):1-2.

[7]李艳欣.医学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4-56.

[8]芮芸.不同学历层次级实习护生对护理专业认同感的点差分析[J].中國伤残医学,2012,20(3):94-96.

[9]金君梅.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19(1):42-46.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认同感情绪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情绪认同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